• 10

給想購入acer消費者的一封信

Dark strike wrote:
感謝您的回覆,只是從(恕刪)


能夠理解樓主的心情, 我也曾經有相同感觸, 從曾經的品牌追隨者在經過幾次不好的服務體驗之後就開始對該品牌的認同感產生動搖, 從此放入拒絕往來戶名單. 3C的產品本身就會有汰舊換新的需求性, 但消費者對服務的認知卻不會因此而轉變, 有償跟無償一刀切在保固的界線, 品牌廠商如果想要維持服務的品質, 或許真應該思考產品壽命內的服務計畫. 但這往往卻又會因為公司的營運狀況而被犧牲掉. 畢竟服務創造的價值不是實質的營收, 但卻是扮演將營收推向另一個高峰的助手.
Jason9042 wrote:
能夠理解樓主的心情,...(恕刪)

感謝您的回覆,也十分認同您的看法。但不是許多業者都有如此的高度及格局,他們有他們更關心的“成本”及“政策”,這也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部分,但又如何?
在此發表個人的遭遇及看法,相信很多消費者在面對類似遭遇或事件時,往往都是選擇了沉默及消極的方式,也正因為如此才成了Acer高姿態及做法養分的來源....


啟容天理竟成灰,不信公道喚不回....希望在此能夠呼籲及提醒消費者能夠注重自己的權益,不要寵壞了那些裹著糖衣的業者。
等樓主買了ASUS
更能體會自己文內的含意

單一維修站的問題
也有人反應台中文心的服務讓人"印象深刻"
慶幸自己都是在高雄九如或是台北光華
是沒遇過這種問題

全部的維修站唯一被本人客訴過的就是ASUS
站內一堆文

之前ACER 3410G系列會有視訊頭的問題
官網首頁公告就掛了很久通知
除了更換並主動延保一年

每一家有問題需召修的
通常會在官網放公告

當下該處理的請當下處理
不要拖了太久讓自己權利受損

至於維修站沒告知
就是該維修站問題
Perusha wrote:
等樓主買了ASUS更...(恕刪)

華碩在善導寺那附近的維修站我的經驗倒是不錯,只是我是送路由器去修,這個是比較不會需要維修的機器就是了。
我真的快笑死耶
不討論樓主 畢竟權益損失已經很可憐了
但是底下的回文 我真的快笑死
6/4創帳號 創完馬上回這篇文 說不是惡意操作 我阿罵都不信了 我會信嗎

所以我說 我來寫一個給asus的一封信 有沒有新帳號要幫我推推文呢
Perusha wrote:
等樓主買了ASUS更...(恕刪)

感謝您的回覆,認同您的看法,只是沒想到因為基於相信Acer,反而發生了這次的悲劇,我相信各家廠商都有遇到評估自身利潤與消費者權益發生衝突的機會,只是希望消費者可以更重視自己的權益,如果自己都不重視的話,那不就是默默的認同廠商的行為了嗎....
在此再次聲明對Acer無論是產品還是維修都沒有太大的意見(畢竟一路買到底且維修也是送直營),唯一無法接受的事情是因為他們在我送修當下並無告知消費者的權益!事後對這一個不合理的做法也無法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所以在當你了解一間企業的天秤永遠都會偏向自身的成本與利潤的時候,好像也沒有什麼好留戀的...
維修站如果真的沒告知 確實就是該維修站問題
不過只要賣出量到一個量級
不管汽車 手機 筆電 大規模招回想通知到所有人都會有難度
自己沒去注意到也是事實
尤其又這麼久了 就看acer後續有沒有什麼其他的回覆吧
Dark strike wrote:
感謝您的回覆,也十分(恕刪)


非常認同樓主的看法, 品牌跟服務真的是沒法脫鈎..尤其在現在社群開放的世代哩, 訊息已經是可以透過這個媒介被完全揭露的, 不管是正面或是負面的訊息都可以透過各個社群平台被傳遞. 雖然有時候會有個人主觀的意識存在, 但在這個開放的空間哩, 本來就是提供一個自由的平台分享個人的體驗跟想法. 對與錯跟接收與否在於有決定權的人而不是訊息傳播者. 品牌商的經營就更需要注重在如何能夠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不管哪個行業都應該是如此.
Yuuuhow wrote:
維修站如果真的沒告知...(恕刪)

感謝您的回覆,我覺得無法接受的不單純是自己對公告的疏忽,而是Acer對消費者權益的隱瞞,因為實在是沒有意料到Acer會用這種方式來服務客人,這個做法與Acer的核心價值:正直、創新、團隊,其中的“正直”來看....還真是不敢恭維;


第一時間致電給維修部門了解時,該部門對於自身服務的瑕疵第一時間並非給予道歉,而是說了許許多多的藉口,試圖想要粉飾這一切的錯誤....但是最後在我求證消保官後,確定該維修站當時的作法確實違法....事實是檢視真相最好的方式,但是Acer的解釋,每次前後不一、版本不同,真的只會讓人覺得為了推委可以盡說一些沒有良心與根據的事實,所以在前文才會不禁想問一下,為何打臉打到啪啪響卻還有勇氣繼續把臉靠過來....也許這也是另類的核心價值。
Jason9042 wrote:
非常認同樓主的看法,...(恕刪)

感謝您的回覆,非常認同您的看法,『品牌商的經營就更需要注重在如何能夠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但是前提是該品牌也必須要把消費者的權益當回事...我了解硬體規格的領先會讓企業能有立竿見影的收益,但是我更深信糟蹋消費者的後遺症必定會造成不可逆的眾叛親離,但廠商若沒有如此的格局與高度,只怕自己在飲鴆止渴都還暗自竊喜....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