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nleader wrote:所以就自己把舊卡上的墊片拆下來...(很難拆 然後要非常小心的拆) 這個.....不是用黏的嗎??而且...要怎麼"黏"上新顯卡.....因為感覺不像是換硬碟時 只要把散熱片轉開 再轉進新硬碟那兒...我也有試過拔掉...感覺挺恐怖的.....
00jack wrote:這個.....不是用...(恕刪) 對...是用黏的沒錯是用雙面膠黏的......是沒錯啦 還蠻恐怖的...他是底下一層壓克力(絕緣用)+上面一層金屬墊片(帶有散熱片的螺絲鎖孔)個人當時自己拔下來時...只拔下來最上面那層的金屬墊片因為那金屬似乎是錫或是鎂質的...所以很軟整片拔下來時 還花了不少時間把他壓平XDD然後下面那層壓克力因為太靠近元件了怕拔的過程會傷到卡本身所以就不拔了至於裝在新卡上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市售的"導熱墊片"代替壓克力裝在新卡上把適當厚度的導熱墊片裁切成符合金屬墊片的形狀然後墊在金屬墊片底下以代替壓克力達到絕緣的效果...大概就是這樣的
knetboxster wrote:我剛看了一下NBR~...(恕刪) 這幾天和NBR和NBC論壇T大M大請教及交換意見之後有比較多的發現其中5738G有兩種版本歐版似乎較多MXM II的插槽而亞版則是較多的MXM的插槽...其中有趣的是.....MXM II的部分有的還銲在版子上...(屬接點銲法....)也就是...拿到MXM II版本的機子...也不用高興太早......總之~這東西可能按分批次及地區分類...和8930的四核心問題同屬難解之謎..........
kely789456 wrote:acer 5920g...(恕刪) 5920G的確...目前為止上9600M GT是一大難點但要上9500M是沒有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其實9500M就是8600M的改版也就是懶的話...直接將9500M的BIOS套上8600M系也可以作用.....當然~也有老外試著用NBITOR將9600M GT的BIOS直接改名稱成9500M雖然可以開機..但仍然會有莫名當機的問題....基於這個理論之上有興趣的大大到可以試試看或許有機會可以解開9600M GT的難題..HD4650 D2版市場上不算難找...但D3版就算稀有寶物了.....參考參考囉~
最近一個多月也是在玩MXM覺得比CPU還要好玩多了NV的東西要換成功的機會比較低一些AMD ATI的就容易多了,最大的問題是在散熱一樣是MXM II TYPE1的卡發熱量的差距還不算小MXM III的更是發熱量高阿為什麼沒有辦法跟CPU一樣TDP都定在一個範圍大家在說的VBIOS我有問了據說NV的是寫在主機板的BIOS內所以換卡成功與否要看機器的BIOS有沒有支援AMD ATI的大多是跟桌機一樣寫在MXM顯示卡上面所以換卡成功率會高很多但是原本是用NV的機器我換好ATI的卡就沒那麼高的成功率了我想可能是VBIOS有衝突吧不知道對不對貼幾張還在手邊的卡和已經拆封的晶片組出來這是4650的樣品卡這是4670的樣品卡這是4850正式版M92 4530晶片的工程樣品M92 4530晶片的工程樣品的背面可以看到已經上好錫珠了最頂級M98XT 4870正式版的晶片 誰可以幫我打成卡阿最頂級M98XT 4870正式版的晶片的背面
嘉義胖哥 wrote:最近一個多月也是在玩...(恕刪) 挖~圖片耶~感謝嘉義大提供圖片積分奉上M4870...恩~如果能做成鑰匙圈那還真的蠻讚的.....話說AMD在筆電顯卡的控溫及耗電上真的作的不錯在我手上的W90 G系的M4870 CFX溫度待機可以在55度左右真的~新技術/製程的優點...可以窺見一二
GOURRYNSX wrote:挖~圖片耶~感謝嘉義...(恕刪) 那你如果看到5系列的表現就會驚為天人了在電源管理和耗電及發熱量都有明顯的改進只是效能提升幾乎是沒有但是比較好超了5系列可能會引發筆電超顯卡的風潮不過還是會燒掉就是了4870那晶片是全新的不能拿去做鑰匙圈拉改天去要看看有沒有掛掉的來做應該還蠻贊的吧
嘉義胖哥 wrote:那你如果看到5系...(恕刪) 恩~那還真是令人期待(不曉得五系列可以超到什麼程度或許可以破M4870的 675/1000神話也說不定....)挖~真可惜..如果有廢晶片要做鑰匙圈我一定第一個排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