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開車之後,慢慢的從路癡變成熟了起來,也用過各式各樣的導航機...
為什麼不用 PaPaGO 和 PDA 手機導航?
近期幾個月來開始玩 GPS 和 PND,從玩過的 PaPaGO 到 TomTom、Garmin,使用過後發現 TomTom 的功能和規畫路徑最讓我滿意。很多人對於導航機的印象都是 PDA 或 PaPaGO 核心的導航機,於是第一眼看到我車上放著 TomTom GO 720,會問的問題就是:
「這個機器準嗎?有的機器到山上的路就不準了」
「我買過一台導航機,很難用,開車的時候吵得要死」
我覺得導航機其實很好用,但總被 PaPaGO 搞砸了。PaPaGO 有什麼缺點呢?
- PDA 開啟時,每次開啟都會有很難聽的「歡迎使用趴趴GO 衛星導航」,很糟糕
- 規畫速度慢,容易當機:每次重新規劃都會看到 Windows Mobile 的圓圈轉很久(加上 Windows Mobile 速度也不快)
- 圖資不準:就連台北市區也有我看了,不知道怎麼開的路線,更別說山區錯誤百出了
- 語音差:R15 的合成語音不知道在報什麼路名,都聽不懂;上路時非常吵,有測速照相的語音、速限語音、連續轉彎的語音「前方路口、請、右轉、接下來、前方路口、請、右轉,前方有測速照相、請依速限小心駕駛、請依速限小心駕駛」
除此之外,我覺得目前來說 GPS + PDA 手機,只能說勉強能用,但普遍都不適合拿來當導航機用,尤其是在沒有副駕駛的情況下。例如 CHT 9100 雖然是一台不錯的 PDA 手機,CPU 反應速度也夠快,不過外型設計上的限制:
- PDA 都是直向為主,而導航機的畫面應該是橫向、大螢幕較適合
- Windows Mobile 反應速度有時候會很慢,容易記憶體不足,會拖累導航軟體,尤其是一邊播 MP3 一邊導航時,兩個聲音會互相干擾 (但開車時沒有 音樂超悶的)
- 來電時導航中斷,且不會自動回導航畫面
使用 Garmin 和 TomTom 之後的心得
註:這裡是 TomTom 版,所以難免對於 Garmin 愛好者有所冒犯,但請就事論事和平討論。
所以,我覺得車用導航,在目前仍然需要一台專職的導航機放在車上,不求功能多畫面炫,只求穩定、簡單、好用。除了 TomTom GO 720 之外,之前買了 Garmin nuvi 200,也借用過 nuvi 760,當然 Garmin 汽車導航已經比 PaPaGO 好用很多,但是我個人覺得,比起 TomTom 仍然有一些缺點:至於 Mio 我就沒有用過了,只有看過一些畫面,在這裡就不特別討論。
首先,Garmin 路徑的計算上,比較愛抄近路,即使那條路比較窄或紅綠燈比較多,比較不愛走快速道路。事實上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的速度,比走市區快上不少,駕駛也比較輕鬆。即使 TomTom 是繞遠路、似乎比較浪費油。例如,從台北端永福橋下開到八里,TomTom 會走水源 → 環河南北快速道路 → 洲美快速道路 → 大度路 → 關渡大橋,而 Garmin nuvi 200 會走建國高架 → 中山高 → 三重 → 蘆洲 → 龍米路,這個路線比較慢。這問題也就是 Garmin 版友愛說的「繞小路」,但相較之下 TomTom 規劃的路徑比較和我的胃口。
▲ TomTom 的路徑比較符合最快到達目的地的駕駛習慣
- TomTom 的合成語音是我用過最清楚的,聽不出來尷尬的機械音。
- TomTom 有 A 到 B 的路徑規畫,可以在室內先看一下路徑。而 Garmin 自從出無天線版的 nuvi 之後,從 A 到 B 的路徑規畫比較麻煩:要先開啟模擬模式,設定現在的位置,再設定目的地,比較麻煩一些。
▲ TomTom 可以很容易的設定從 A 到 B 的路徑規劃
- Garmin 往往很多情況進入橋梁是沒有語音提示的。在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上,不離開就不會說話。對路不熟的人會覺得有點怕怕的(例如洲美快速道路、水源快速道路往南,台北縣出口在右邊,台北市在左邊)。這也有優點,也有優點,比較不會吵,但要注意看路牌。 又例如從板橋開台三線到土城,從板橋開到土城這一大段,Garmin 完全沒有任何提示,連路名換了都沒有說。
- Garmin 在導航畫面時,不會顯示自己目前在哪一條路上,而 TomTom 會顯示。
▲ TomTom 不僅會顯示目前行駛的道路,還會顯示要看哪個路牌
- Garmin 往往沒有「迴轉道」的字樣,語音提示左轉時,不看圖容易搞錯
- 高架橋上下方問題,似乎容易比 TomTom 判斷錯誤
我覺得 Garmin 優點就是:
- 話真的很少,就算開著語音也不會影響與乘客談話
- 新版的地圖有很多漂亮的圖示(7-11、全家、星巴克)
- 操作簡單的功能很簡單,但複雜功能的操作就很複雜(例如搜尋目的地附近或路徑上的景點)
- 可使用 Mobile01 景點書。(但我覺得讀取速度有點慢)
- 硬體比較好看、輕薄、螢幕很亮、喇叭聲音宏亮
- 看文字路徑規畫比較方便,點一下畫面上方的文字就是了
- 合成語音比 PaPaGO 好聽(但比 TomTom 差一些)
- 到目的地時會提示左右側
GO 720 的路徑規劃
導航機除了可以設定地址到目的地之外,也可以找附近的加油站、停車場、景點等各式各樣的資訊,這些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說。不過 TomTom 選擇景點為目的地的時候,還可以選擇路徑上景點、目的地附近的景點,除了讓搜尋速度更快之外,找途中的加油站,或者是目的地附近的停車場都非常方便。要輸入地區才能指定目的地雖然麻煩了些,但是搜尋的速度也快多了 。
▲ 選擇景點之後...
▲ TomTom 可以設定路徑上的或目的地附近的景點
如果對規劃的路徑很不滿意(例如看到新莊的中正路我就一定繞道,那條路很窄加上捷運施工、機車公車超多),可以繞道,TomTom 的繞道又有很多種選擇,按「替代路徑」就換一條,還可以選擇避免路段、設經由地之類的,不過,我通常都只按替代路徑啦...,但是 10km 以上的路程,替代路徑的結果通常都和原路徑差很多了,可能從台北市環河南北路變成建國高架橋加中山高,不會繞個小路就回到跟原本一樣的路徑。
整體來說,TomTom 規劃的路徑邏輯很讓我滿意,第一個他走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優先,開車可以很順而且很快,不用一直等紅綠燈,如果是經過不能左右轉的路,他才會提示你彎進小巷子 或迴轉。假如走錯了,GO 720 的重新規劃速度很快,又很穩定不會當機。
如果有收費路段,會問你說要不要避開,這點設計也很不錯。
▲ TomTom GO 720 的其他路徑,又有很多選擇
語音導航,TomTom GO 720 上面的語音導航,辨識率夠高,不過我自己比較少用,因為車子上假如有其他乘客,用這個還蠻尷尬的,輸入門牌號碼好像也要用念的,我覺得城市、道路用語音辨識,門牌號碼可以用選擇的或者用辨識的都可以,偶爾手口也要併用一下。
▲ TomTom GO 720 有語音導航的功能
另外看到上面的交叉路口了嗎?我覺得 TomTom 這一點比較不好用,因為要輸入幾段,比較麻煩一點。不過憑經驗講,我只在大台北和桃園用過而已,中南部還沒有機會用過,如果有機會到中南部開車也想試試看。
GO 720 的導航畫面和語音
在畫面左下方清楚的指示下個路口的行駛方向 (左右轉、急轉彎、向左右行駛、靠左右)和反應距離,下方則是等下要行駛的道路,同時會顯示目前行駛的道路。 文字只要看一下就馬上知道多久候該做什麼反應。
在高架道路上,會有綠色的牌子寫著行駛方向,對照著實際路況行駛,並且有語音指示,這點真的還蠻重要的。例如說,水源快速道路出口忽左忽右,他會貼心的提醒你靠左、靠右行駛,例如 環河南北快速道路「新店」方向,那一路上就看著指示開就好了。(Garmin 會顯示「由華江橋匝道往士林、北投、新店方向..」)。只要有叉路都有清楚的指示。例如:八德路往西不小心會開進長安東路之類 ,會提示你靠左。
▲ TomTom 有清楚的語音和畫面指示,告訴你看那個路牌走,說「請持續靠左行駛,往新店方向」
(因為右邊是萬大路出口)
語音真的是我聽最清楚的 TTS,也不會像 PaPaGO 廢話那麼多。既大聲又清楚,一度 PaPaGO 讓我以為 TTS 只能做到 R15 那樣的糟糕程度,但用過 GO 720 之後覺得 TTS 技術其實已經很不錯了。還會有「接下來,前方第二個路口,請右轉」,這比起告訴你多少公尺來的清楚多了呢!
其他功能
雖然 TomTom GO 720 這台是旗艦機種,但是我也只用他幾個功能:導航、電話和音樂。用導航機來接電話真是個不錯的方式,不用戴一個藍芽耳機,導航機又可以讀電話簿,都不用把手機拿出來,很好用。緊急求助、MapShare 不常用到,但是應該是個實用的功能。
當 MP3 播放器也很適合,因為有測速照相的時候,音樂就會暫停一下,這樣可以明顯提醒駕駛注意車速,如果開導航的時候音樂和導航也不會互相干擾(想想 PDA 當導航會 LAG + 聲音混在一起 + PAPAGO 語音會很吵),即使每天都走的路不需要導航,我都會帶 GO 720 聽音樂、接電話。
▲ TomTom 的緊急求助功能,應該蠻實用的(但希望不要用到)
▲ 手機功能,透過藍芽連手機撥接電話
▲ 不需要導航時,當車用的 MP3 也很不賴
最後補上 GO 720 的小缺點:
- 螢幕亮度稍微不足,太陽強光下仍然會不清楚 (Garmin 就很亮)
- 電池好像撐得不是很久
- 車架太短了
- 每次不離開出口時也報語音有點太吵,如果從台北開到高雄每個都會報 (希望以後可以設定)
- 有點厚,每次上下車都要帶走有點麻煩
- 開車時沒有 TomTom GO 720 會不習慣 XD
希望可以給想要買導航機的朋友一個參考。其他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