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ND尚未成導航主流時,那時是以PDA+papago圖資為導航工具,使用範圍也只限於台灣。由於每年必到歐洲旅行,六年(2003)前開始以開車為主要工具,前三次在義大利、奧地利及克羅埃西亞靠著大比例(1:200000或1:150000)的紙本地圖都沒有大問題,偶爾迷路也增加小許樂趣。但2007年的法國開車簡直是一場惡夢,數不清的圓環,路線之複雜倍於前三個國家,迷路變為家常便飯。印象最深刻的,從戴高樂機場到羅亞爾河的雪濃梭古堡竟然在大巴黎地區繞了一個半鐘頭才脫離迷宮駛入正途。
有上述的法國迷路痛苦,加上PND市場已活絡,TT又是歐洲第一大品牌,於是在2008年初購入XL.S。坦白說,會買GPS最大因素就是用在歐洲開車,在台灣就當作好玩的工具,所以東、西歐的圖資也是免不了的「配備」。去年5月首次用在斯洛伐克的開車上,除了一次在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市區語音說右轉(錯誤),但圖示左轉(正確)的小錯誤外,其他都沒問題。由於慣用最快速且避開收費模式,有時會引導到類似台灣的產業道路,但卻不失「最快速且避開收費」的精神。有了此次愉快的使用經驗,往後到歐洲開車會更仰賴GPS,但這只是工具,不能完全依靠它,有時還是必須臨場判斷,紙本地圖仍需要,但不需要大比例的了。
今年6月(7月初才回來)再次用於捷克的開車,照例地行前會先更新map share,但絕對不保證就能符合最新路況,旅行中沒上網更新map share,即時有做還是趕不上現況,這點倒是要體認的。捷克的狀況就多了,數次碰到修路禁止通行,在改走其他道路後,TT很快就重新規劃一條路線。但有次前方一公里修路禁止通行改走其他道路,TT硬是要我掉頭回轉走原先的道路,此時選擇了避開前方兩公里內的道路,很快地重新規劃一條路線。
在規劃路線時,有預訂住宿的就直接以旅館為目的地,未預訂就選擇最近的旅館,所謂「最近」通常是以舊城廣場為計算起點。若只是中途停留的城鎮,就選擇最近的停車場,這樣的規劃都能很快地到達想參觀的景點。
一年半來TT推出數種機型,功能都比XLS強,什麼TMC、3D圖、IQ Routes等等,不心動嗎?有點,但自己更明白想要的是什麼。在人生地疏的異國能指引我走上「正路」不致「誤入歧途」,節省找路時間這樣就夠了。一年多來的使用已熟悉TT的「語言」,所以即使在老舊機種的導航下也知道它在「說」什麼。其他廠牌的GPS沒用過無法比較,至少在使用TT上是很愉快的經驗。
不會一味地追求新高,除非XL.S有天真的無法醫治了,至少尚健在的情況下不會想換新機,至於換了新機之後現有的外國圖資如何沿用?是直接重新安裝或另有認證程序,等碰到再說吧!儘管TT版紛紛擾擾,我都冷眼旁觀,一方面吸收TT新知,等下次換機時就不會無所適從,到那時候,什麼XL.S四代、GO930都已成為「博物館級」的機種了。

小弟在歐洲開車的經驗只有遠古時代去出差那一次而已,到底開了幾百公里也不清楚, 只記得整天都在趕路
一上高速公路就是180,鄉間小路也是100起跳,就賭就算被抓也是公司會買單

當時車上也有配備GPS車機....但就沒有當地的圖資, 所以螢幕從頭到尾都是空白的
手中只有事前準備的"road book", 類似跑wrc副駕駛那種的,幾公里後看到什麼指示牌該轉彎都有圖示和文字記載
要由旁邊的人不斷報路才知道該轉彎,但路標一閃而過
文本是英文和法文,路標卻是葡萄牙文,超難對照的,自己英文又只懂一半,過程真是緊張又刺激...
我是公認的標準路痴,從士林要去三重修車最後可以迷路在木柵山區...這種的我還能一路橫跨半個伊比利半島
( 這還是多年後有了google map對照後我才知道跑那麼遠)
所以現在看到有人說GPS少了台灣哪條路好像就會讓他迷路死在深山裡面是覺得蠻好笑的...
到底他們沒有GPS以前是怎麼開車的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