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地形圖必備的工具--Corner Ruler

相信使用Garmin野外機種者一定也是有閱讀地形圖習慣, 但是一定會有與GPS配合上的麻煩, 就是如何在地圖上找到GPS顯示出來的二度分帶定位點, 或是得知地圖上某處的二度分帶, 因此登山補給站有人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65563自制透明方格塑膠片來用, 原本我也想要求二哥用Auto CAD 製作出線條粗細一致精準的透明塑膠片來與大家分享.

結果經過網路搜尋後發現早有人想到更便利且精確的工具--Corner Ruler
http://www.maptools.com/UsingUTM/UTMcorner.html , 將右上角+字點重疊在要量測的位置, 此時右下及左上角的讀數便是二度分帶座標的末三碼, 1:25000的地圖時, 1mm=25m, 精確性已經不錯了!

另一種方格 UTM grid overlay http://www.maptools.com/UsingUTM/UTMgridoverlay.html則與登山補給站的想法差不多, 但是似乎要多花一個手續, 不這麼直覺與精確.

最後一個Map ruler http://www.maptools.com/latlontools.html則很常見, 比較適合直線距離的里程數.

如果你想瞧瞧所有類型的地形圖的閱讀透明尺, 可以去 http://www.maptools.com/products/byToolType.html瞧瞧, 當然有了點子, 近日我也要二哥用AutoCAD如何自制這類工具, 讓地形圖與GPS的配合發揮最大效用!

沒有1/25000地形圖! 去地圖生產器 http://1b.hinet.net/~happyman/map.php 自己做一張來用用吧, 黑白彩色隨便你喜歡就好!


上述工具對於二度分帶這類十進位的方格座標系統極為好用, 甚至直接購買maptools.com上面的工具來用, 但是若要來量測經緯度這種60進位的座標系統便要考率不同緯度的問題, 你去看 http://home.online.no/%7Esigurdhu/Grid_1deg.htm會發現每上升一度緯度, 縱座標僅在1842.9m到1861.57m之間變化而已, 但是同時橫座標則從1855.32m縮小到0m, 因此這部分只能自己DIY來完成了! 經過計算台灣地區平均經緯度的1分等於1845.85m(縱座標), 1702.03m(橫座標).
2008-02-10 13:48 發佈
http://www.maptools.com/pdf/UTMTools/UTMCorners.pdf 有該站站長免費PDF檔下載, 有1:25000, 1:50000, 1:100000三種常用比例尺, 中央還有測量角度的四方格, 很接近我想要DIY的樣子!

當然啦,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如果你覺得自制的透明片不耐用, 還是去maptools買吧, 厚度約信用卡一樣(30mil, 0.8mm), 美國的搜救人員使用時很方便的, 這家公司的成立過程 http://www.maptools.com/AboutMapTools.html 也很有趣, 正是解決自己參與搜救作業的需要, 他自己也是搜救課程的種子教官 !
這工具的確是好物。

版主的用心一定會讓更多人知道的。

小弟是做田野調查,用的是戶外生活的地圖。地圖比例有1:10000, 1:20000, 1:40000。

依照版主的解釋、範例,可以發展適合的輔助工具了。

感謝。
stupids1978 wrote:
小弟是做田野調查,用的是戶外生活的地圖。地圖比例有1:10000, 1:20000, 1:40000。...(恕刪)


很高興遇到同好, 但是談到戶外生活的地圖不免挑剔幾個不合格的大缺點---方格劃分不一致, 未以500m, 1000m來進行分割, 只是順著編輯作業的便利來隨便分割成正方形!

如何你翻閱上河文化及政府出版地圖一定是以1000m見方為方格, 但是戶外生活則以照不同比例尺則出現200m, 400m, 800m, 1600m見方方格的四種怪異分割法, 要閱讀座標還要先找到尾數000的地方才能開始進行, 少數小鄉鎮中心的街區格放圖還有1:6000, 1:7500, 1:8000, 1:12000等比例尺呢!

如果這個結構性的大缺點改善的話, 配合書中最新的圖資地形可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地圖, 只是深山山區還是要1:25000政經版地形圖來取代, 才能在山中行動自如!
問一個跟坡度有關的問題:

山友是如何決定 爬坡的最佳路線?

假設都有路可以走,我有幾種可能的選擇:
1. 一路緩上坡 走直線路線到頂
2. 先走一段較長的平路,再爬一段陡坡 到頂


考量 時間 與 體力,上述第一種策略因為是一路上坡,速度雖然固定,但是比走平路慢;第二種策略雖然前面是平路比較省力,速度也比較快一點,但是後面陡坡會比較耗體力與時間,加起來不見得比較快

所以,我想知道有沒有一般性的法則可以決定 均衡考量時間與體力 的最佳路線

其實我是想: 現在都有電子的等高線圖,如果 有上述的一般性法則,也許可以教電腦自動規劃出最佳路線來
Wei_1144 wrote:
問一個跟坡度有關的問...(恕刪)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66467是登山補給站熱烈的討論, 還岔出一個你問的坡度議題, 你也可以去翻翻看.

關於最佳坡度的選擇其實沒有標準, 當然我盡可能找較為平緩的路線或現成的山徑來節省體力, 但是有時會遇到前面路基坍方或河川等障礙, 我們只好上切或下切繞道, 因此你的問題實在有點難以回答, 電腦應該沒有這樣的智慧來分析吧! 頂多可以算出怎樣的路線是最節省體力與熱量的, 但是無法預判各種狀況的變化.
millerliu wrote:
電腦應該沒有這樣的智慧來分析吧! 頂多可以算出怎樣的路線是最節省體力與熱量的, 但是無法預判各種狀況的變化....(恕刪)

恩 ,那當然,沒有辦法做預判,但是可以算出並建議怎樣的路線是最節省體力、熱量與時間的路徑,
其實平緩的上坡 走的時間一久也是很耗體力,規劃路徑真是一門學問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