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Garmin手持戶外機種的進階討論

大家好:
小弟使用Oregon 400T已經一段時間,每次的改版升級都會下載來用,但是從購買新機開始到每次的軟體更新,原廠從來都沒有詳細的使用說明(尤其很多GPS相關的知識、專業用語),以至於摸索的時間浪費不少,現在提出一點問題,希望懂得人上來幫忙回應一下,也希望這些回應也有助於同型機種colorado dakota 甚至60csx的使用者減少摸索時間,我相信了解的越多必定能夠更加享用手上這台機器。
1.什麼情況下需要用到平均航點、緊急地點這兩個功能,如何使用。
2.GPS模式有正常、模擬、WAAS模式,請問什麼是waas模式,何時使用?
3.系統設定 介面 連接模式除了usb隨身碟模式之外的NMEA、文字輸出、RTCM模式分別是什麼情況下會用到?
4.方位設定內的方位基準,有三個,分別為真北、方格北、磁北,請問使用內建topo圖資的時候要選哪一個?使用自製地圖的時候要選哪一個?或者什麼情況下需要去更改這個設定值。
5.關於氣壓計模式有高度變動與高度固定。像數日的登山活動中高度總是會上升與下降,到了晚上休息又是高度固定的情況,難道真的要活動中調為高度變動,休息時候調整為高度固定,這樣才可獲得正確的 氣壓資訊嗎?
以下算是分享吧
6.您目前使用的電池是哪一種,大概可以撐幾小時。
7.航跡記錄的設定,您習慣用自動還是距離還是時間,參數設定多少?
2011-02-15 21:06 發佈
roanbear wrote:
2.GPS模式有正常、模擬、WAAS模式,請問什麼是waas模式,何時使用?

5.關於氣壓計模式有高度變動與高度固定。像數日的登山活動中高度總是會上升與下降,到了晚上休息又是高度固定的情況,難道真的要活動中調為高度變動,休息時候調整為高度固定,這樣才可獲得正確的 氣壓資訊嗎?...(恕刪)

2. 台灣地區沒有此服務, 僅有日本, 北美, 歐洲地區開啟可以縮小估計誤差值至2公尺.
5. 自動功能即可, 眾山友以此得出高度誤差可接收, 您可直接與套入的經建版地形圖比對即知準否.

roanbear wrote:
1.什麼情況下需要用到平均航點、緊急地點這兩個功能,如何使用。

1,「平均航點」,基本上是對一個固定點收集夠多資料,來得到較可靠的定位值。
「緊急地點」,我猜(我沒有 400t),是啟動此功能後,會一直顯示出你按下此功能鈕時的地點,
他可以一直指示你目前和那個地點的方向(和距離)。
通常用處是:你開著船,女朋友掉入海中,你趕快啟動「緊急地點」功能,他可以指引你往何處找女友。

3.系統設定 介面 連接模式除了usb隨身碟模式之外的NMEA、文字輸出、RTCM模式分別是什麼情況下會用到?

3, NMEA、文字輸出、RTCM模式,這些是作為資料輸出用,(格式不同),
你可以用 usb cable 連到電腦,電腦中使用一個程式接收這些資料,可以紀錄航點,顯示地圖位置,或者用來校正電腦精確時間,等等。

5.關於氣壓計模式有高度變動與高度固定。像數日的登山活動中高度總是會上升與下降,到了晚上休息又是高度固定的情況,難道真的要活動中調為高度變動,休息時候調整為高度固定,這樣才可獲得正確的 氣壓資訊嗎?

5, 高度固定而氣壓有變化的話,就可看出天氣變化趨勢。
4. 請參考 http://gis.ascc.net/MapClassification/

millerliu wrote:
2. 台灣地區沒有此服務, 僅有日本, 北美, 歐洲地區開啟可以縮小估計誤差值至2公尺.


不過收得到WAAS的訊號,但對誤差值看起來沒改善,目前看過最小的誤差值是3公尺。

roanbear wrote:
6.您目前使用的電池是哪一種,大概可以撐幾小時。

7.航跡記錄的設定,您習慣用自動還是距離還是時間,參數設定多少?


6. 我都用SANYO ENELOOP低自放電充電電池,開省電模式,燈源全關,山上約可用一天半,15小時左右。
千萬別用X頂的鹼性電池,會漏液,而且撐不久~

7. 我都是設自動…所以沒參數設~
蔬食抗暖化,減碳救地球!

>>6.您目前使用的電池是哪一種,大概可以撐幾小時。


小弟也是使用低自放電的,有雜牌的、湯淺的、三洋的,感覺上沒什麼差異。
曾經一次帶兩台 400t 比較,一台開機後就不管它,只紀錄航跡及標航點。一台正常操作。
把燈關掉(亮度調至0),並關閉電子羅盤這兩項影響較大。

至於地形差,經常搜尋衛星,使用者常常開關機,或常常切換頁面等等,會不會影響電力,不得而知。
新電池從早上 6時開機至晚上 8時,還顯示兩格(所有航跡未中斷)。

和前代相比算是省電了!



>>7.航跡記錄的設定,您習慣用自動還是距離還是時間,參數設定多少?


由於加上記憶卡之後,它會存另一份在卡上,航跡不受原來點數的限制。
所以小弟都是設定為「時間」,間隔每秒記錄一次。
10小時下來,檔案也不到 3MB。

現在記憶卡都是 G來G計,也不貴,終其一生,大概很難一次填滿吧!

但如果您不用記憶卡,也可以用關機 (會產生另一個序號檔)
或航跡管理的方式另外存檔。
感謝各位熱心討論,小弟也來分享一二。

電池的部份,我也是用三洋ENELOOP低自放電電池,背光開1-2級,約可使用13小時左右,小休息不關機,大休息則會盡量關機省電。

航跡記錄模式,根據garmin回信給我所知,自動模式:在直線的時候航跡少一點,在轉彎的時候航跡會多一點。
我自己則會依據習慣,例如開車或者林道的部份,使用距離模式,大概設定10公尺一次,若是開始登山小徑通常會設定時間模式,大概五秒鐘一次。(不過若是五秒一次,回家後就要花點時間整理不必要的航跡,不然像登山補給站每個附加檔案不能超過150K,想要分享航跡就要想辦法將檔案瘦身了)

緊急航點的功能,一但設定後,不管你到哪裡都會顯示一條直線航線引導你回到設定點,我以前一直不知道這有什麼用,因為就在路上,我一定知道怎麼回到我設定的緊急點,這功能似乎是雞肋。不過gmtmkm兄的回應讓我知道如果是在無路可到(例如把大背包放下,去探勘一段不確定的路線,回來怕找不到背包),或者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位置的時候(例如玩滑翔翼、泛舟),緊急航點的功能就有其必要了。

另外想再問,手持機的氣壓計功能,真的能從氣壓走勢變化圖來判斷天氣變好變壞嗎?(理論上可以,但是未知各位實際使用經驗?)
roanbear wrote:
手持機的氣壓計功能真的能從氣壓走勢變化圖來判斷天氣變好變壞嗎?(理論上可以,但是未知各位實際使用經驗?)...(恕刪)

印象中是必須在原地測量數十小時, 但是有準備的山友藉著收聽氣象廣播即可知道未來數日天氣變化, 無論是降雨與氣溫趨勢均能完整掌握. 這麼精細的資訊顯然無法用氣壓走勢來得知.

我是都沒在注意氣壓變化,因為都不是遠途,現代裝備通常夠用,比較不擔心短暫氣候變化造成危險。
由隨身氣壓計判斷天氣趨勢,到底有沒有用,這可能要去登山補給站之類的,問一些老傢伙看看,以前他們都會帶氣壓計上山。
對了,想到一件事。
我用氫氧電池和鹼性電池,似乎都消耗得特別快( 550t 的設定中都是設鹼性電池),
尤其是特貴的氫氧電池,根本只是拿來增加重量的。
大家有用過嗎?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