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山友分享的全國基石及衛星控制點資料(98.11.18更新檔案)

感謝Miller和Wei_1144版友的努力,小弟在網路上找了一下轉換公式,寫進Excel檔裡,本來我是想試用中研院的批次轉換程式,但無法使用,不知是否是因為我是用Mac的關係,我也懶得再用PC來試,就直接自己在Excel裡轉了。
我上傳我的Excel附件在此,裡面Sheet1是TM2(TWD67) -> TM2(TWD97), Sheet2是 TM2 -> 經緯度 (datum參數為TWD97)。
若要使用可Copy TM2(TWD67)座標到黃色欄,藍色欄是算出來的 TM2(TWD97)座標,粉紅色欄是算出來的 經緯(TWD97)座標。
公式參考:
http://www.posc.org/Epicentre.2_2/DataModel/ExamplesofUsage/eu_cs.html

另Miller在前幾樓的Po文問了如何合併不同欄位的資料:
方法是:在儲存格D1上打 =A1&B1&"文字"&C1
其中 D1代表你要放文字的儲存格; A1, B1, C1 代表其他的儲存格;雙引號""內可打自定文字。
例:
A1=七星山
B1=1等
C1=1020m
D1格上按下 =B1&"三角點"&"_"&A1&C1
則最後D1會出現: 1等三角點_七星山1020m

不曉得這是否是你要問的問題,希望有幫助。

另外,我選了北中南東西不同的點,來測試一下程式有無問題,用原始的TM2(TWD67)座標轉換後同時和Garmin,中研院,成大水工所得出來的座標來比較,放在Google earth上看。
結果是:我的結果是和成大幾乎重合的,google已分不出兩點,我想這是因為我用的TM2 datum轉換公式是成大的。而成大和中研院來作比較:
在中部,成大和中研院幾乎相同,但在北部,成大的點在中研院的北方2公尺左右,在南部,成大的點在中研院南方2公尺左右。而Garmin和中研院來比較:全省,Garmin的點都差不多在中研院北北東3~5公尺左右,有點像是平移。
雖然Garmin差的多一些,但其實都還在GPS接收精度5~10公尺內。

最後,是和Mac相關的,在作CSV檔時,發現Mac版的Excel2004另存為CSV檔,它的分隔並不是comma (逗號),而是分號,這造成了Garmin的POI uploader無法辯識(Windows應該沒有這個問題),後來我用了Mac自己的試算表軟體Numbers存為CSV才是逗號;而Mac版的POI Uploader工作正常,上傳到手持機上的會變poi.gpi檔,用Card reader讀記憶卡把poi.gpi改名,即可用多個gpi檔,Garmin會看得到,也可選不用的gpi來search;我的測試機器是Garmin Etrex Venture CX。

到此結束,身為一個無線電ham,我對Miller手頭上書上的那些資料也有興趣,希望我的資訊對你有用。
新年快樂
附加壓縮檔: 200802/mobile01-ba3501501ba6abde3cf1a541a6637b37.zip
Wei_1144 wrote:
我們可以利用 內政部資料中的座標 來尋找遺落的標石

所以我簡單的比對兩份資料,找到12顆可能的基石(全國基石資料中有沒有座標的),詳細的比對需要經過人工判斷
...(恕刪)


我把你的新作法轉告7777前輩, 讓他詳細對照看是否可以有新資料出現, 他近日會寄出手中最新的基石資料給我, 屆時再麻煩你轉換資料了!

你頭腦實在很靈活, 還能將這兩筆龐大資料加以比對, 也證明保密三角點的作法還是有破綻出現, 真是賺到了,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66460他個人在登山補給站的留言版, 你可以去瞧瞧原始三角點資料的背景!
hwsu315 wrote:
感謝Miller和Wei_1144版友的努力,小弟在網路上找了一下轉換公式,寫進Excel檔裡...

另Miller在前幾樓的Po文問了如何合併不同欄位的資料:
方法是:在儲存格D1上打 =A1&B1&"文字"&C1

身為一個無線電ham,我對Miller手頭上書上的那些資料也有興趣


其實我最頭痛的是不知道現有各類轉換程式中哪一個是最小的? 因為連自己的gps都有10m左右誤差, 毫無檢驗能力!


感謝你讓我找到了excel合併文字的命令, 原來這麼容易啊, 真是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關於手中廣播電台, 民航導航設施的資料轉換, 前者應該會在一週內出現, 民航資料除了輸入外, 還有資料欄位如何置放的問題, 不知你有何想法?

民航導航設施(該手冊上沒有通訊發射地點, 但是中繼點應該還是在導航設施架設的山頭)的資料欄位預計有: 1. WGS84經緯度(詳細到0.1秒) 2. 發射頻率(及頻道編號) 3. 導航設施類別(如VOR, DME, ILG...等) 4. 發射功率 5. 詳細架設位置 6.發射識別呼號. 因此我們來想想gpi檔案中名稱, 備註可以如何安排? 讓名稱容易取得初步資料, 文字又不會過長, 需要進一步資料再去翻備註欄.

另外, 我還會加入各機場跑道中心點, 相關民航單位處所等次要定點.
已將全國三角點及基點資料GRS67轉WGS84
Download-Link #1:
http://rapidshare.com/files/90619613/970210__19977___35282___40670_kml.xls.html
轉為Google Earth可讀之地標檔全國三角點.kmz
Download-Link #1: http://rapidshare.com/files/90620275/__20840___22283___19977___35282___40670_.kmz.html
millerliu wrote:
我原意是將TWD67 TM2轉換出來的WGS84經緯度資料, 分別加上(0.00011, 0.00002),再用這個去製作gpx, gpi檔, 讓山友使用這資料時顯示的是與原資料相同的TM2! ...(恕刪)


跟你報告昨天的實測結果:

溪子山(原始資料): 304554.7, 2765266.7 高度:142.65m
Vista HCx實測結果: 304544.0, 2765267.0 高度:141m

溪子山(內政部資料): 305380, 2765060.0 高度:145m
Vista HCx實測結果: 305386.0, 2765062.0 高度:141m


圳後山(原始資料): 304047.0, 2764944.0 高度:77.39m
Vista HCx實測結果: 304047.0, 2764951.0 高度:72m

上述數據都以平均功能進行50次以上測量而得, 當時估計誤差都是3-4m, GPS放在基石上方來進行. 7777說過3等以下基石比較精確, 4等以下便有很大落差, 因此如果依照7777大大的經驗, 那我們當初第一次轉換後的結果便是接近原始資料了, 因此我請你修正的作法實在是多此一舉! 四等的圳後山資料我不知如何看待?

至於內政部資料TWD97應該可以直接在GPS上使用, 應該沒有誤差了, 應該是少了TWD67--TWD97的轉換誤差!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是在7777大大與我們談到原始資料的精確性及來源, 原始資料的來源真是五花八門! 引述部分重點如下:

有關資料的校正,目前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只能土法練鋼。相對幾種系統,以虎子山/經緯度最為接近聯勤的測量資料,但是森林三角點及圖根點誤差就比較大。本人比較不建議用TW67去找,偏移量很難統一,特別是所用的GPS儀器,同一家不同機種誤差就不同,同樣機種也有誤差,只能因地點不同,找已知點自我校正了。

還有Miller兄所提的事,其實每筆資料大多有經緯度資料,只是三等三角點以上錯誤較少,為了省事多數只列出TW67座標。至於有些廢點沒有經緯度資料,依公式換算也只列出TW67座標而已。

看起來基點座標準確性 的改善空間有限,差個10公尺對我們業餘的GPSr來說,也不知道是機子的測量誤差 還是基點資料的誤差
倒不如求資料的齊全性來得有效益一些,不過七千多筆資料也算是很齊全了吧
Wei_1144 wrote:
精確度很重要,作了一個簡單的實驗:
. 以原始資料中 七星山的 TWD67TM2 座標(304956.927, 2785003.304),使用不同的工具轉換成 TWD97DMS 座標
. 把各個得出的 TWD97DMS 座標,輸入到MapSource中
. 觀看各個航點的位置差異

.......(恕刪)

結論:
. MapSource轉換的結果 和 其他工具轉換的結果 有明顯的差異
. Garmin可能有獨到之處,不傳之密
. 還是找個三角點實地比對一下較好


我用另外一個角度觀察Garmin轉換的誤差, 剔除實測時GPS機子本身的接收誤差, 僅僅比較程式在轉換座標時的誤差, 因此也就是假設溪子口山的座標是正確的, 發現Garmin本身的轉換誤差實在很大, 才會造成我們製作gpi檔時的偏移量這麼大!!



Michaelking程式: http://michaeljoking.myip.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27
轉 TWD67 經緯度:( 121.540438 , 24.994323 ), ( 121.32’25” , 24.59’39” )
轉 TWD97 經緯度:( 121.548641 , 24.992517 ), ( 121.32’55” , 24.59’33” )
轉 TWD97 TM2:( 305383.715 , 2765060.772 )

中研院WGS84_TM2+Transform程式: http://gis.ascc.net/ISTIS/tools.html
轉 TWD67經緯度:( 121.540438 , 24.994324 ), ( 121°32’25.58” , 24°59’39.57” )
轉 TWD97經緯度:( 121.548641021289 , 24.9925171803815 ), ( 121.32’55.1077” , 2.59’33.0618” )
轉 TWD97 TM2:( 305383.723727514 , 2765060.78874442 )

成大水工所轉換網頁: http://gis.thl.ncku.edu.tw/coordtrans/coordtrans.aspx
轉 TWD67經緯度 : (121.540437633804,24.994322579602) , ( 121.32’25.57548” , 24.59’39.56129” )
轉 TWD97 經緯度: (121.548659366204,24.9925390687078) , ( 121:32’55.17372” , 24:59’33.14065” )
轉TWD97 TM2 : 305385.566, 2765063.220


Garmin Mapsource程式: http://www.garmin.com.tw/cartography/MapSource/download_TW_mapsource.htm
轉 TWD67 經緯度:( 121.54044 , 24.99434 ), ( 121.32’25.6” , 24.59’39.6” )
轉 TWD97 經緯度:( 121.54877 , 24.99253 ), ( 121.32’55.6” , 24.59’33.1” )
轉 TWD97 TM2:( 305396 , 2765063 )


中研院程式轉換誤差該所人員證實:
TWD67--TWD97(WGS84)轉換約有1-5m誤差
同一大地基準之內的經緯度--TM2轉換誤差約1m.
因此以下誤差以中研院為基準來比較:

成大水工所網頁程式轉換誤差:
TWD67--TWD97(WGS84)誤差是 ( 1.7m, 2.2m) = 2.8m
同一大地基準之內的經緯度--TM2轉換誤差是( 0.2m. 0.7m ) = 0.73m
(誤差值在中研院的誤差經驗值之內!)

Garmin Mapsource轉換誤差:
TWD67--TWD97(WGS84)誤差是 ( 12.3m, 2.2m) = 12.5m
同一大地基準之內的經緯度--TM2轉換誤差是( 0.2m. 1.6m ) = 1.6m
(誤差值超出中研院的誤差經驗值太多, 顯然有改進必要的空間!)



同一個大地系統如 TWD67 或 TWD97,經緯度和TM2的轉換誤差小。主要差別是TWD67 <-> TWD97的轉換。
誤差有兩方面,一是TWD67 Datum參數,二是Datum轉換所用的數學方法。
從前面我取了全台東西南北中不同點來分析,我認為中研院和成大是用相同的TWD67 Datum參數,但數學方法略有不同。
而中研院和Garmin所使用的Datum參數似乎是不同的,(有平移)。

所以,我建議信任拿GPSr實地測的 TWD97 datum 經緯度或TM2數據,因為這是由接收到的衛星資訊所算出來的,
但對Garmin的 TWD67 <-> TWD97 持保留。
把各方的TWD67 TM2座標資料以中研院或成大的轉換方式換成 TWD97 datum 再來比較。

有誤請指教。

假如需要的話,我可以找一下 虎子山/UTM (六度分帶)<-> TWD97 的轉換

hwsu315 wrote:
1. 從前面我取了全台東西南北中不同點來分析,我認為中研院和成大是用相同的TWD67 Datum參數,但數學方法略有不同。
而中研院和Garmin所使用的Datum參數似乎是不同的,(有平移)。

2. 我建議信任拿GPSr實地測的 TWD97 datum 經緯度或TM2數據,因為這是由接收到的衛星資訊所算出來的,

3. 假如需要的話,我可以找一下 虎子山/UTM (六度分帶)<-> TWD97 的轉換
...(恕刪)


1. 真是高手, 一看就知道關鍵點, 看來我可以提給Garmin的建議會更具體--修改轉換的三參數, wgs84tm2程式計算頁面中有顯示, 應該就是1.3版以後用的那個吧!

2. 為何要實測呢? 這樣不是又增加了衛星測量的誤差, 更何況我們手中的Garmin Vista HCx就有10m大的定位誤差. 現在我們只是在觀察轉換程式的誤差, 已經完全剔除實測中的GPS本身誤差, 不是嗎?

3. 虎子山/UTM與TWD97的轉換意義何在呢? 這似乎與觀察程式誤差無關吧!

millerliu wrote:
2. 為何要實測呢? 這樣不是又增加了衛星測量的誤差, 更何況我們手中的Garmin Vista HCx就有10m大的定位誤差. 現在我們只是在觀察轉換程式的誤差, 已經完全剔除實測中的GPS本身誤差, 不是嗎?

3. 虎子山/UTM與TWD97的轉換意義何在呢? 這似乎與觀察程式誤差無關吧!


在說明我的想法前,我想先請問一下,這七千多筆的資料,TM2座標,所依據的是不是都是相同的Datum?還是有混雜虎子山和TWD67?
假如是前者,相同的Datum,那比較單純,以正確的Datum來轉換,若有資料超過10m的誤差(和手持GPSr來比較),理論上就是人為輸入錯誤或地質板塊的變化。

若不能十分確定原始資料所用的Datum (我所認知的情況),那比較麻煩,只能用實測和不同的datum來轉換來分析不同來源的原始資料,所以需要虎子山datum轉TWD97 datum;若是有準確的TWD97座標資料來源,誤差小於六七米,當然就比用GPSr實測要更好。

若是要觀察程式誤差,我想可先找到多個點位的最真實的TWD67 TM2座標和TWD97 TM2座標,應該就不難觀察了。

我今天拿了我所有的GPS去測不同的GPS的誤差,Garmin Legend, Garmin Venture CX, Magellan Meridian platinum, Magellan Sportrakcolor 四台GPSr 還有一台PDA-GPS Mio-P350, 跑三個軟體試: Garmin mobileXT, Tomtom, Miomap
跑到三個地點作紀錄,再放到Google earth上看。

結果:Legend黑白機雖然年代久了,不過定位的座標和新的彩色VentureCx差不遠(平均約2公尺);Magellan這兩台同樣是黑白和彩色機差別稍多一點(平均約3.3公尺);而同一台P350 PDA跑三種GPS軟體,定位的位置都不同,差距平均約5,6公尺,這七組座標在三個地點的定位並看不出相關性,沒有平移的趨向,最大的差別約十米,平均應該是差不多六七米。我附上三張Google earth圖,左邊黃線是兩公尺的比例尺,提供參考。







這張也是停車場,是二樓露天的,但google map還未更新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