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sun wrote:
假如我在400t擺兩個充電電池, 然後又選購400t的車充,這樣能在車上充電嘛?
...(恕刪)
不行的,400t無法對電池充電,車充只能供應所需電力,背光可以開到比用電池供電時還要亮.
針對戶外活動和耐候的考量而使用三號電池兩顆,可以在沒有外接電力的狀況下只需要更換電池就可以繼續使用.
就以爬山和野外活動來說,用內建充電式鋰電的機種很快就完蛋了,也沒的充.
如果400t可以直接充,那麼鎳氫電池在沒有完全放電的情形下重覆充電,也許會有記憶效應而造成電池提早葛屁.
充電時電池會發熱,或是有的消費者用的不是充電電池,或是電池品質不良....那麼充電的功能也許會造成400t葛屁.
我想400t當初設計的時候,基本上都有這些考量,所以不具備充電功能.....
三號電池的電量不斷的在進步,可能會有兩顆電池撐上100小時的這一天來臨.
人要有夢想.心才不會老~~要勇於實現夢想.你才會知道 其實自己好棒!~~http://www.facebook.com/p55cktx
小摺黑 wrote:
不好意思,可能是我...(恕刪)
航點應該是構成航線的基本要素,一台GPS接收機應該都會自動記錄航點才對.請看下列Garmin GPS教室的說明:
GPS 的基本應用就是導航與定位,定位方面在上文已描述過,而導航方面就是利用所求出的定位資料來計算。接收機所計算出的任何時刻座標資料,在GPS 裏我們都稱為一個航點(WAYPOINT),也就是說每個航點所表示的就是一個座標值,比較重要的航點,我們就可以把它儲存在接收機內,並編上一個名字,讓我們可以辨別。 由於在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都以不同的座標值來表示,因此只要知道兩個不同航點的座標資料,接收機就可馬上計算出兩個航點間的直線距離、相對方位及航行速度,這就是 GPS 接收機導航資料的來源。例如:目前我們在基隆港,希望往北行駛,第一個目的地是釣魚台,第二個目的地是琉球為終站;從起點至終點,每站就都是一個航點,航點與航點間的行程稱為航段(LEG),從起點依序經過各點至終點琉球等,整個行程我們稱之為一條航線或是一條路徑(ROUTE),圖示如下:
我們只要事先將各點的座標資料(利用地圖或查詢相關資料)輸入GPS 接收機內,我們就可建立許多航點資料,要使用時候將其叫出,利用 GPS 接收機的導航功能做各航段間的導航。而當進行導航時,為使我們的行進方向不致於偏移太多,有些 GPS 提供了航線寬度─ CDI的設定功能,只要我們行進時偏離我們所設定的航線寬度限制,GPS 就會自動提示我們,這就是CDI的作用。由此可知,要利用 GPS 做導航功能,最基本的就是先建立航點的資料,然後儲存在接收機內,如此不管是要做航點與航點間的導航,或是要編輯一條航線,就可直接利用記憶體內的航點資料了,也可以說〞航點〞是GPS 接收機導航功能所需最基本的資料了。
原始連結:
http://www.garmin.com.tw/aboutGPS/index.ht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