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教最短時間和最短距離的設定…大家的使用經驗?

昨天在資訊展買了2567t
今天跑了一趟南部去測試
我覺得好難選擇

因為選最短時間
一直導比較大條的幹道
可是明明有可以直切的岔路
而且也不算小巷弄啊


選最短距離
明明距離不遠就有國道交流道可上
可是它卻帶我走省道
和一些小路
然後差了一個交流道才上國道

所以我有點困惑
大家習慣怎麼設定?

我在想如果用卡車模式
然後用最短距離
這樣會不會剛好變折衷取得平衡點?

另外我想請問
機台序號在那?
我昨天忘了問
是盒子上面的條碼嗎?
2013-12-14 20:2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設定 使用經驗
條碼在你的機器上面看的到,盒子上的字比較大,知道路的地方請自己走,不知道路的地方繞路也不知道,就隨他吧,這個問題大家討論過很久了,只是我覺得現在的機台真的是越來越差,也許是計算的邏輯不同,也許是現在的工程師素質不如以前,就如你所說,繞路的狀況越來越嚴重,1公里和2公里的路,常常會選擇2公里的路,反映後你反映過的路線會更改,但是其他的路線還是一樣......
如果只有這兩種模式可以選,我寧可選擇最短時間,
這個模式大多數的路徑規劃邏輯,是以最少彎路、最少紅綠燈,
但未必是最短距離,這模式對於怕走進窄巷、迷路、掉進山谷來說,
算是相對保險的模式,因為他比較會挑大條路、速限高的路徑。

至於最短距離,他把你導引至超窄巷弄,甚至讓你飛越大峽谷都有可能,
這種模式需要駕駛人對路況反應速度快,且本身對當地就有一定的方位與地理環境認知,
比較不會搞到自己上新聞頭版。

但假如除了這兩種模式以外還有別的選擇,開車族可以試試貨車模式,
相較於最短時間模式,通常他除了考量路寬、路高限制之外,
更會規畫比最短時間模式還稍微短一點的行程,畢竟送貨還要繞遠路,
可不是貨車駕駛所樂見的。

至於機車族,我想除了飛越大峽谷以及勇渡大西洋以外的路況,
應該都還不會遇到更囧的問題,所以就是睜大眼睛注意騎車,
不要因為聽信指示迴轉結果被車撞到,才來怪導航機有問題,
我覺得這種情況駕駛人自己的問題還比較大,
因為騎車的是人,不是機器~~~~~


還有,永遠以人的判斷為優先,導航機只是使用基本圖資進行嚮導,
路況以及實際判斷還是人類比較靈活,不要怕聽到她出現「路徑重新規劃中」,
因為導航機的規劃未必是最好的,只要養成把導航機當成電子地圖的使用習慣,
而不是真的"導航",那麼即使只是手機內建的導航軟體,都可以成為好用的工具。
1最短時間就是導航覺得這樣走時間最短
所以馬路越大條越是選項
但總時間是不是真的最短這不一定

2距離最短顧名思義就是總路徑最短
所以考慮的是距離
也就是右邊比左邊短
他就會走右邊

3人工智慧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人腦修正路徑
以符合自己的需求

因為行進中,去變更路徑模式很搞工
變換後的路徑有可能覺得更鳥
所以我個人是1+3

彰化輪 wrote:
昨天在資訊展買了25...(恕刪)


過路客分享:

基本上,電腦是死的,人腦是活的,人腦會隨時改變主意,或因狀況不同,或因一時興起而推翻原來的想法,但電腦很難做到"一時興起"而推翻原來的想法,電腦必須維持"一致性",才不會讓使用者不知如何應變。

看來這議題好像被討論過很多次,但依然爭議不停,所以分享一些心得及認知。

基本上,Chardman 及手機先生都講到部分重點:

Chardman提到: 這個模式(最短時間)大多數的路徑規劃邏輯,是以最少彎路、最少紅綠燈,[...] 算是相對保險的模式,因為他比較會挑大條路、速限高的路徑。

手機先生提到: 最短時間就是導航覺得這樣走時間最短 所以馬路越大條越是選項[...]

首先,我們先釐清一個觀念,常有人說,抄捷徑較快,這到底是正確觀念或是一個迷思?

大家都知道,二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所以,距離越短似乎就越快。 但這成立的條件是,當"速度相同"時,距離越短才會越快,若"速度不同"時,則距離短不一定快。

例如,同是時速60公里,10公里花10分鐘,5公里花5分鐘,所以速度相同時,5公里花的時間比10公里少,所以短距離較快。但以時速60公里 vs 時速30公里,時速60公里走7公里花7分鐘,時速30公里走5公里花10分鐘。

所以當"速度不同"時,距離短有可能花更多時間!!

在實際生活中,有開車的都知道,不同的道路,車速設限不同,車流量的容納也不同,紅綠燈時間也不同,狀況排除優先也不同,所以,並不會走每一條路線都一定會有相同的車速。

當假設條件相同,同時排除突發事故及人為因素(例如,在市區或巷道飆車、不禮讓而形成的塞車),國內外的共同狀況都是,高速/快速公路的車速較快,車流的容納量高,紅綠燈少或沒,狀況排除優先也高,所以一般而言,可保持較高的車速。

若非高速/快速公路,則是主幹道優於次幹道,當然4線>3線>2線>1線等等。

所以設定(最短時間),除非距離相差非常遠,他是會帶最佳車速的路線,因為,使用者告訴她,我要快點到。(最短距離),就是最短距離,但也許時速只有20-30公里。

相反的,若是深信 - 抄捷徑一定是快,或就是喜歡鑽小巷的人並在小巷中不遵守車速的人,不要設定(最短時間),因為電腦無法替特殊需求考量。

另外,除非真的是以科學方式計算里程,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捷徑,是否真的是最短路程。很多時候,我覺得朋友、親戚提供的捷徑,也不過是他們主觀的認知,無論在距離或時間,未必最佳,因為他們也沒有實際測量比較過。

基本而言,我覺得喜歡開大路,不想鑽小巷就設在(最短時間),喜歡鑽小巷探險就設(最短距離)。

另外幾點:

1. 電腦是輔助,人腦要判斷,即便開飛機也是如此。

2. 導航機運作需要不斷與衛星交換資料,算出目前位置及航程資料,而與衛星通訊會受地形、天候、車速等影響,所以,不熟的地方、地形、天候等不佳,都不要開太快,以免衛星資料交換來不及或受影響。
這是永遠無解的習題。

我用了六年了,也在這個板上看了六年。每個月都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以前比較會有在地人的小路路徑出現。

最近幾年的圖資已經把高速公路和省道的權重加重。所以最短時間或是最佳時間規劃的路都以大省道或是高速公路為主,符合大多數人的期望。

至於最短距離還是少用吧。很容易導到小巷子,菜市場,夜市,或是被佔用停車的巷子。開過一次你就映像深刻。

我有一次不小心用最短距離被導到菜市場內,開進去時已經來不及迴轉,只能硬著頭皮在周遭買菜的人白眼下慢慢開過去。

最短時間加上中途點設定。可以解決所有情形。

如果你連中途點都不知道怎麼設。乖乖用最短時間吧。差那幾公里,只差個幾分鐘而已。

卡車模式也不是保證。因為沒有那麼多人反映。

汽車模式才是最不會出錯的模式,因為最多人使用和反應。



感謝回覆
所以我還是用大家建議的用最短時間

其實我在想
如果程式能設定運算時
考量到國道和小路之間的距離
如果距離很近就導引上國道
那就好了

因為它本來就有迴避國道的功能選項
不想上國道他就先迴避掉了

分越細反而盲點更多
手上同時有garmin和tomtom的機子,用過之後,衷心的認為,如果能有一部機子是採用garmin的圖資配上tomtom的規劃程式,這部機子就真的太完美了。

garmin在圖資和門牌的完整度真的沒話講,但那個路徑規劃邏輯實在太幼稚,在採用最短時間下,只要是有公路編號的(不管是國道、省道、縣道、鄉道)都死命地一定要納入規劃,甚至會因此繞好大一圈也無所謂,而其他沒編號的路,不管是多大條,也不管是可以省下多少路程,就是很不願意納入。
而如果採行最短路程規劃,則又死命地往小巷子鑽,就算只省了5~10公尺,也要教使用者去鑽,真的很無言~~~

簡單講,garmin規劃的問題就是太極端,過猶不及。

tomtom的規劃則比較中庸,不會過份徧向大馬路,也不會愛鑽小巷子,很符合大多數人的行車習慣,但問題就是tomtom不太重視台灣市場,圖資維護不用心,真是可惜了一盤好棋。
dawangarden wrote:
如果能有一部機子是採用garmin的圖資配上tomtom的規劃程式,這部機子就真的太完美了。


我比較想要

採用garmin的圖資配上tomtom的規劃程式,配上papago的畫面。

不過圖資詳細勝過一切。

現在是看android 板的GARMIN何時會釋出市場。
我是發現 GARMIN 規劃時,
假設是你由北往南開,會依序通過A交流道,然後B交流道的話,
而你的目的地實際上離B交流道較近的話,

GARMIN 一定規劃由A交流道下,然後走一大段路最後到目的地.
沒有從下一個出口(B交流道)下去,再回頭(由南往北)走的思考模式.

其他由東到西,或是快速道路規劃等等,
都會發現這個情況.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