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台灣誌20130609這一集在安東軍山以南的路段不斷地找路, 建議大家仔細看看就可以知道GPS是否可以作為登山唯一的路線導航工具? 即使經驗非常資深的高山嚮導在路跡不明的條件下也是戒慎恐懼.
登山補給站有比較詳細與認真的討論, 僅供有心人參考, 請見: 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175AA248804F83A8534176F15D5C9AD3A3A75E64E72A7D59
BTW, 31分開始布農族嚮導教導山豬窩的識別與安全防範, 值得一看.
millerliu wrote:
你要不要找找看? 這...(恕刪)
我手上就有啊…^^
我知道這種冷門路線一段時間沒人走之後,路就會被芒草/箭竹覆蓋而不見。
有航跡檔是不能保證一定能很順利地走過,但至少開路時也比較有把握些~
而且MIT台灣誌是一大群人,並不是幾個人的探勘隊伍,這樣找來找去的,難免影響士氣。
所以我是覺得雖然該隊有二位嚮導走過,還是要保守一點找個航跡來參考一下。
只是討論看看啦~
能透過MIT台灣誌讓大家看到台灣高山之美,真的還是要給麥哥的團隊一個讚!!
蔬食抗暖化,減碳救地球!
nijawang wrote:
我手上就有啊…^^
我在網路上就找不到軌跡檔, 何況對於攝影工作者來說, 三個月大縱走的行前準備應該已經忙翻了, 導航任務應該放心地交給嚮導了, 或許有改善空間, 但是我看不少這類探勘型走法都是使用直線導航方式, 直接定向特定坐標或山頂, 再參照地形圖掌握周遭情況.
另一個我想到的是善用Garmin custom map功能將地形圖產生器的1/25000經建版地形圖預置在Garmin Montana這類新世代手持GPS中, 地形資料比起他們手中的1/50000上河高山圖詳盡正確的多, 還有小弟製作的全國三角點坐標gpx檔, 這樣更有助於在路跡不明時判定行進方向.
翻閱地形圖中可以看到摩即山以北區域還真的有不少小山頭, 難怪他們老是在山溝與小山頭間繞來繞去, 你不妨比較1/25000經建地形圖與1/50000上河全覽圖就知道兩者詳細度的差別.下面是1/5000上河全覽圖:

下面是1/25000經建地形圖:

millerliu wrote:
我在網路上就找不到軌...(恕刪)
我的意思是準備充份地找路是嚮導的責任,我沒說是攝影團隊該負責。
不過這就像是一直被檢討的參加商業登山隊之只跟著走而不做功課的情況是一樣…
而且北三段~南三段(安東軍~七彩湖+六順山~丹大山)原本就是大縱走中最需要找路的路段,比起死亡稜線、畢祿斷崖等都還需要找路的本事。
Miller大,您應該沒看清楚他們所拿的紙本地圖吧…
那是上河的1/25000臺灣百岳導遊圖,跟經建版的比例是一樣的。
至於在GPS內加入customer map,之前也跟您學習過並也自行加入了自製地圖。
詳細度比原來GPS上的地形圖真的是好太多了。
我不是當事人,當然也無法知道當事人的想法…
所以討論時當然就會加入一些我個人的主觀意見~
蔬食抗暖化,減碳救地球!
nijawang wrote:
您應該沒看清楚他們所拿的紙本地圖吧…
那是上河的1/25000臺灣百岳導遊圖,跟經建版的比例是一樣的

其實我們僅以具體案例討論的觀點來求取個人未來的完整準備罷了, 只要對事不對人就好. 我看到嚮導手中拿的比較像是整張都是綠色調的1/50000高山全覽圖, 因為1/25000有不少褐色區塊, 況且該圖分冊目錄似乎沒有摩即山一代(這裡高山都在3000m以下, 並非百岳), 這是我認定理由. 此外, 百岳1/25000地形資料是否如經建地形圖一樣精密就不知道, 有待網友貼上幾塊來比對看看.
BTW, 也許我們認定的準備充分與每位嚮導認為的準備充分有所不同, 只好自己要求自己或去影響其他山友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