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挑戰霸主地位的導航機~MIO C720t(上-外觀與導航測試篇)

MoonBear wrote:
請問自行重新規劃是在...(恕刪)


訊號破表,接收顯示10個衛星,還會重新規劃
在一般道路,直線行進,也有重新規劃的情況發生,而規劃後是同一條路線
有問題請在版上直接提出大家討論,別直接PM問老頭,老頭沒跟原廠收費做客服,謝謝
keiichilee wrote:
訊號破表,接收顯示1...(恕刪)

Tomtom在高速公路上也發生過衛星訊號正常但重新規劃的情形,後來查証結果是圖資偏離的問題,也就是某一小段路的圖資與實況偏離太多,導致導航程式誤判你已脫離原規劃路徑,所以重新規劃...

平面道路上低速行駛發生的重新規劃由於增加道路密度的因素,加上較需要專心駕駛,如果發生重新規劃,一個人去測較不易抓到問題
請問一下因為我有貼前檔隔熱紙,很怕收訊不好,那就一定要外接天線,
所以目前我是用pda手機外加一顆藍芽gps來導航,這樣就可以省去接外接天線的麻煩,
請問這台c720有藍芽功能,是否能外加一顆藍芽gps來導航,而不用接外接天線,謝謝.
真的好喜歡這一台喔!
keiichilee wrote:
訊號破表,接收顯示1...(恕刪)
這樣看來,圖資或是程式還有問題,怎麼敢上市呢?難道學 Microsoft 先賣了再 patch bug?

我可能要等到確定 bug 已經修正了,下次回台灣才會上手 C520。因為美國 TMC 頻道要收費,而一年在台灣用的時間才一個月。另外那個 2 Mega Pixel 的相機對我來說沒甚麼用處。不過歐美使用者想都想不到的用處就是,年年掃墓卻找不到的墳墓的人蠻需要這個功能。
keiichilee wrote:
訊號破表,接收顯示1...(恕刪)

遭了
有點擔心說,已經訂了耶
之前買Panasonic E-way的不好記憶與經驗
不會重演吧?
Supertom
MoonBear wrote:
這樣看來,圖資或是程...(恕刪)


依照01上看了那麼久的經驗
建議如果不那麼急,還是至少等產品上市兩個月,確定穩定才入手。(bugs可能兩個月是沒辦法修的啦)

一般來說站上大大的測試,不是說不專業,但是勸敗的魔力太大了,可能一不小心卡就會刷下去。

但是像GPS這種東西,光是短期測試其實不準,就算是測試大大也不可能,也沒有義務全省跑透透,
所以他們測試的環境地點沒有問題,不代表你常跑的地區沒有問題。

先等產品上市,之後想嚐鮮的朋友就會上來發表對於新機種的心得,積少成多的心得反而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然後BUGS被挖出來以後,就看廠商的回應,有沒有用心要修,花了多少時間修,小問題兩個月內一定修得好,
如果兩個月內修不好,那這個問題在這台機器上大概就一輩子無解了。

不過別的不說,這次的美工畫面真的是亂漂亮一把的~~~
http://hsuans.com
我也頗有同感。尤其在美國買的話,一定要等到降價了才買,通常等個兩、三個月,降 US$100 也是有可能。而且使用者的反應也會比較可靠。只是我懷疑這樣的 bug 為何 Mio 自己卻一點都沒發現呢?

至於新的 MioMap 2007 ,讓我驚訝的是它仿歐美版 MioMap (iGo) 實在仿的太多了,並不是不喜歡它,只是看到一個仿 Mac OS 的 Windows 出現時,那種心理反應。由於仿的是好的軟體,而他仿的對象,又是 Mio 在歐美的合作夥伴,所以只要 Mio 不被告,我樂觀其成。
divinglyc wrote:
遭了有點擔心說,已經...(恕刪)


老大...您會不會太猛了些?
自從panasonic e way的教訓後,
對新出的機子我已經有很大的克制力了,
先等看看有沒有版友分享的心得後再來決定要不要下手了...
MoonBear wrote:
我也頗有同感。尤其在...(恕刪)

你確定是仿的,不是直接移植的嗎?
呵呵,一開始我也以為是 iGo 中文化了。但是「據說」裡頭的檔案結構並不同。地圖也是用 MioMap 原來的檔案,而非 iGo 的 fbl 檔。加上後來在韓國的 Mio 網站,以及其他一堆韓國網站,看到跟這版 MioMap 2007 類似的 "Mappy" 軟體,我才知道,原來又是一個跟韓國「合作」的軟體。

只不過,這次真的仿得很誇張,不知是否韓方的傑作。(還好我喜歡這種介面) 以下 iGo 也可以稱為 MioMap 歐美版。

1. 左右兩側的 icons,簡直就是翻版。
2. 左下的車車,用來打開「起點」、「終點」等等,iGo 則是放在右下方。
3. 右上的選單,用來進入各種功能設定,iGo 放在左下方。
4. 右邊新的視窗,除了擬真圖示 iGo 沒有之外,其他幾乎全部抄襲 iGo (連下面四個 icons 都是)。
5. 路口轉彎的距離提示搭配距離表尺。

我看了版主上載的 video,發現放大縮小還是沒有 iGo 流暢,3D 視角調整也不像 iGo 是無段可調。這些也都是證明它是仿的,不是直接移植的,不然效能會更強,因為 iGo 用的圖形引擎是自家 PDAMill 開發的,專門給遊戲用的,當然速度跟美觀都是經過調教很久了。

此外,歐美版的介面本身使用者可以自行更改,所以目前 MioMap 的 "skin" 已經非常多種,而台灣版看來是沒法自己改的,當然我沒有實機,不敢下斷言。

對了,連大陸版 C520 都用這套新軟體,不再是陽春版凱立德了,這點也算是一個好的整合,若是香港也能整合進去更好。
Mio 完全攻略 Mio-GPS.blogspot.com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