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io 558 果然是made in China !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tpda wrote:
神達的產品幾乎都是 made in china ,
從mio 528,338 一路下來 其電池的問題一直存在,
不曉得跟 made in china 有沒有關係

看來只有 2210才是最佳選擇
<!--引言結束 -->
其實大陸製造的品質也不見的會差到哪裡去,搞不好也是我們台灣
去大陸設的廠,掛個Made IN China而已!!
現在很多電子產品都是大陸做的,相手機電玩主機!!
~有籃球之神美喻之稱的"Michael Jordan"將永遠流傳在每個籃球迷的心中!!~ ~Thank you MJ~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ultralkk wrote:
那2210是哪做的?
<!--引言結束 -->

台灣<!--引言結束 -->

哪裡製造的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品管的品質!
如果神達因為在大陸製造PDA而降低品管的要求,照樣出貨,那是砸自己的招牌!
我是528的受害者,顯然這是一批失敗的產品。
558如果還是重蹈覆轍,那勸大家以後Mio的產品可以不用再考慮了。

臺灣還有很多國產品牌值得大家去支持,我看好Asus有成為臺灣版Sony的潛力!
當然是台灣去設的廠做的ㄚ
但不管如何Made IN China就是大陸製的意思
在國際上就是粗製濫造廉價品的代名詞
16800也不是說多便宜的價格
一定要在大陸做實在說不過去
大陸人工等等成本都比台灣便宜很多
這樣的價格我覺得太貴
同公司不同地區的品管就真的會一樣ㄇ
我舉ㄍ例好了
我就曾經發現nokia的手機芬蘭廠的跟南韓製的就是不一樣
南韓製的不知是是組裝有問題或是電路版不合
按鍵硬是比較凸出來
照理來說應該要一模一樣才對
像以前台達的電源都還不錯
但是自從全部移往大陸廠之後
我自己都壞好幾顆了
全都一年左右掛掉
如果同一家公司做Made IN JAPAN跟Made IN China
你真的認為一樣ㄇ@@
以日本人做事的態度你真的認為大陸這種國家的人工可以達到?
連大陸自己的官員都說如果買東西只要用短期就買大陸製品好了
如果想用久一點~~就多花一點錢買別國的
BanQ也是幾乎所有產品都是Made IN China
結果就造成他的東西很容易出問題
給我的映像真的不太好
不知道有人能舉出大陸製但品質很優異的例子ㄇ@@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awazikat wrote:
當然是台灣去設的廠做的ㄚ
但不管如何Made IN China就是大陸製的意思
在國際上就是粗製濫造廉價品的代名詞
<!--引言結束 -->

其實Made in China在國際上並不是粗製濫造的
中國所生產的東西部只是單單只有銷售的台灣,而是全世界
包括了美國跟日本!!!
為什麼中國所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打入美國以及日本的市場
,原因無他,由於中國的勞動力充足,且素質高,成本相對低廉,
產品品質良好,也非常的便宜,因而打開了國際的市場,我想神達的
產品之所以都是中國製造不外乎都是因為成本較低的關係,但是
為什麼還是要賣的這麼貴的原因,也許是因為銷售地區平台的不同,
才會有此差異!!
其實,中國目前所生產的產品,都還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品
,因為中國勞動力的成本低,做這種加工出口型的生產相對比較
有利,然而像是電腦手機屬於電子產品的主要晶片,大部分還是
由美國生產,這些是屬於資本以及技術密集型的產品,這些產品
的附加價值更大,所以我自己是覺得,要買電子的高科技產品
,還是買本國製造的或是歐美以及日本製造的會比較好!!
~有籃球之神美喻之稱的"Michael Jordan"將永遠流傳在每個籃球迷的心中!!~ ~Thank you MJ~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aska wrote: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awazikat wrote:
當然是台灣去設的廠做的ㄚ
但不管如何Made IN China就是大陸製的意思
在國際上就是粗製濫造廉價品的代名詞
<!--引言結束 -->

其實Made in China在國際上並不是粗製濫造的
中國所生產的東西部只是單單只有銷售的台灣,而是全世界
包括了美國跟日本!!!
為什麼中國所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打入美國以及日本的市場
,原因無他,由於中國的勞動力充足,且素質高,成本相對低廉,
產品品質良好,也非常的便宜,因而打開了國際的市場,我想神達的
產品之所以都是中國製造不外乎都是因為成本較低的關係,但是
為什麼還是要賣的這麼貴的原因,也許是因為銷售地區平台的不同,
才會有此差異!!
!!
<!--引言結束 -->

Made in China 確實就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這是現在大家普遍的認知,也確實如此!
但不見得永遠是如此,也許有一天能追上Made in Taiwan的品質, 其實Made in China
能銷往美,日等國家並不是它的品質可以接受,而是它的售價低廉,這幾年日本經濟不景氣,
Made in china才有機會銷往日本,不然日本人本身是很捧自己本國的產品,日本人對品質
是相當要求的,近似龜毛的程度.

我想從最近新聞報導電視機,監視器無原無故就自己爆炸起火引起火災的接連事件,讓人提
心吊膽,為甚麼以前不會呢? 我想我不說原因大家也會知道是甚麼!

以我同學生產power supply的公司而言,我們公司跟他們公司的進價是400元,後來為了
貪圖利潤改跟大陸定製,一個才72元(已換算成台幣), 你看看價差有多少,我把其power拿給我同學看,他
說以這樣的報價在台灣連零件都買不齊, 當然大陸做的power連甚麼基本的安規都沒有,
還一大堆認證也都沒有取得, 這也間接證明了電視機會無故起火的原因了!

當然我們公司最後還是為了安全考量沒有採用大陸生產的power supply!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tpda wrote:
Made in China 確實就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這是現在大家普遍的認知,也確實如此!
但不見得永遠是如此,也許有一天能追上Made in Taiwan的品質, 其實Made in China
能銷往美,日等國家並不是它的品質可以接受,而是它的售價低廉,這幾年日本經濟不景氣,
Made in china才有機會銷往日本,不然日本人本身是很捧自己本國的產品,日本人對品質
是相當要求的,近似龜毛的程度.

以我同學生產power supply的公司而言,我們公司跟他們公司的進價是400元,後來為了
貪圖利潤改跟大陸定製,一個才72元(已換算成台幣), 你看看價差有多少,我把其power拿給我同學看,他
說以這樣的報價在台灣連零件都買不齊, 當然大陸做的power連甚麼基本的安規都沒有,
還一大堆認證也都沒有取得, 這也間接證明了電視機會無故起火的原因了!

當然我們公司最後還是為了安全考量沒有採用大陸生產的power supply!
<!--引言結束 -->

所以這也是我所強調的!!科技以及技術密集型的產品多半還是以歐美
以及日本國家所生產的高附加產品為主,也就間接證實了你所說的!!
不過其實中國大陸所生產的產品,會讓國人有這種想法也不無道理,已過去台灣
為例,很多的影片以及廣告都充斥著諷刺台灣產品品質不佳的涵義,目前中國大陸
跟當年台灣的情形很類似,當然這些產品有些是台商生產的有些是大陸本土生產的
,會有品質上的差異,多半是在人為因素上,因為目前很多台商所設的廠,
很多都交給當地人來管理,也許這就是其中的差異!!
不過不克諱言的,Made in china的確是繼台灣之後,
第二個有這麼多產品生產到國外去的,而大陸所進步的速度,以及未來的變化
是身在台灣的人民永遠都無法預測的!!
~有籃球之神美喻之稱的"Michael Jordan"將永遠流傳在每個籃球迷的心中!!~ ~Thank you MJ~
其實不管是MIT or MIC or MIJ
其實都是品管的問題
良好的廠商品管有保證
對於出貨的商品有嚴格要求
就好比
sony 的產品在馬來西雅製造一樣
雖然不像日製的那樣高檔
但也保證了sony的品質

至於對於大陸貨我把他歸類成韓國貨一樣的水準
譁眾取寵 大而無當

外表好看而已
http://md959.blogspot.com 歡迎來坐坐。

<!--引言開始 -->
YOYO wrote:
你們所說的電磁有問題是什麼問題呢?
<!--引言結束 -->
To YOYO:
這邊所說的電池問題
一般來說是電池計量不準確
明明已經充飽電池
但是進入系統去觀察電池的電量計表
卻不到100等等
或是說
使用時間不符合規格上明載的8小時或更高等等

希望有解答妳的疑問
http://md959.blogspot.com 歡迎來坐坐。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阿福 wrote:

<!--引言開始 -->
YOYO wrote:
你們所說的電磁有問題是什麼問題呢?
<!--引言結束 -->
To YOYO:
這邊所說的電池問題
一般來說是電池計量不準確
明明已經充飽電池
但是進入系統去觀察電池的電量計表
卻不到100等等
或是說
使用時間不符合規格上明載的8小時或更高等等

希望有解答妳的疑問
<!--引言結束 -->
喔!原來如此,我還以為電磁容易壞,不過這點實在需要改進
我想MIC的大家覺得不好
應該是因為常常有問題的用品都是大陸製的
而很多人的焦點也不知是哪
其實以以往的MIT來說
不是有外國電影東西壞了就說damn, made in Taiwan
何以今日MIT又成為了較佳品質的代表呢?

首先,為何生產線會一路由歐美日,移到台灣,亞洲四小龍
再到馬來西亞、大陸等地呢?
那邊的生產品質這麼差為什麼要把生產線移過去或在那邊增加點呢?
不外是為了要減少成本以便增加競爭力或者是增高收益
新設一個廠
是要再多一個廠的管理人員幹部,和生產線上的員工
要上軌道不是這麼的快
但是,機器和土地不能等,它們天天都在折舊、算利息
所以很多的產品可能在倉儲或者是品管人員的不足下生產了
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降低成本

更甚者,也許不是品管人員的不足
因為可能要從80%的良率進步到95%的良率所付出的代價
和所得到的報酬會讓看財務報表的人不是很開心
那麼結果呢?
就是大家得到的產品

另外,品質,實質上並非消費者心中唯一的決定因素,這一點可能和上述的有相依關係
是不是全球化的競爭讓不論是大小廠的生產者們
意識到了可能行銷等花費、降低生產成本才是他們的第一和唯一選擇
畢竟,獲益,而非行善造福人群,才是生意人的考量
如果堅持品質讓他們或者他們的前輩付出慘重
那們下一個投資他們還是要堅持品質嗎? 還是消費者可以接受就行了?

那台灣的生產品質為什麼從以前的xxxx, made in taiwan成為了較佳的代名辭呢?
看看從民國六十年到今天,生產基地設在台灣的成本曲線應該就可以得知了
然而,純益,而非公益,才是考量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