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0303 wrote:
先去研究一下JD P...(恕刪)
所以一份報告的參考價值就是看出報告的牌子有多大? 這就是所謂的 "客觀的角度"? 這就是所謂的科學?
你要不要先看文章內這句話?
Among residential smartphone owners, key factors are ease of operation (30%); operating system (22%); features (21%); physical design (18%); and battery function (9%).
我英文很不好,但是我查字典查了半天完全看不到跟 "服務" 有關的字眼。
(btw, 為何比例這麼分配,似乎應該要有各說明吧。)
我不清楚你所謂的 "客觀的角度"是什麼?
但是我知道社會科學不比自然科學,一份報告中可以動手腳的地方太多了,而且報告中的數字都有非常大的侷限性,
要判斷一份報告中的數字是否有參考價值,或者精準的解讀數字所代表的涵義,
要看的點有很多,取樣、問券的設計、使用的統計方法....等等,可是"出報告的是誰"這點絕對不是其中之一。
這份報告甚至不需要看那麼細,光是先前所說的兩各大漏洞就可以直接將這份報告直接丟到垃圾桶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