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測試][圖X23] Extreme極致電能電池 (DOPOD 818Pro)

我比較好奇的是..是不是電池還沒睡醒??
一般來說 鋰電池不是要經過約3次充放電來"啟動" 前三次的儲電量會較差

以我的新手機為例..我前三次充電使用 手機大多只能待機約3天左右
之後再充電使用現在都是待機約5~7天.才會沒電
Hi, we are the HK manufacturer <Mugen Power> and we are also have the Depod 818 battery as belows:-

O2 Pocket PC Phone Battery HLI-O2MS
Suit for O2 I-mate JAM, Dopod 818, 828, 818 Pro, Magican,
T-Mobile MDA Compact & HP HX65xx series PDAPhone
Li-ION 3.7V 1550mAh Black
Battery Type : External Battery
(Available Now)

O2 Pocket PC Phone Battery HLI-D818XL
Suit for O2 I-mate JAM, Dopod 818 & 818 Pro
Li-ION 3.7V 3000mAh Black and come with battery door
Battery Type : External Battery
(Available Now)

We are also provide many of ppc phone std and ext battery for our own design.

We do like to introduce our battery to all taiwan user.

May your have time to review our battery too? We are happy to provide a free sample to the reviewer for testing.

URD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是不是電池還沒睡醒??
一般來說 鋰電池不是要經過約3次充放電來"啟動" 前三次的儲電量會較差

以我的新手機為例..我前三次充電使用 手機大多只能待機約3天左右
之後再充電使用現在都是待機約5~7天.才會沒電



鋰電池電芯若經過較久時間存放
的確是有可能有這種狀況
所以鋰電池專業測試,會使用完全充放,
第三次的數據為依據,此時的電池會達到穩定,
這三次的效率比,也可成為電芯品質的參考

我們工廠端容量測試
也都是以 0.5c 標準測試至少三次,取第三次或以後的數據為準
這傢伙從今天起禁入八卦版,再犯,就請大家圍勦,謝謝~
To Manfred,

you can directly contact Mobile01, and I believe Mobile01 is willing to find a good person for you.

Regards,

Ralph
喔喔 Austin兄的新貨出來了..沒想到半天就有這麼多熱烈的討論。

對一般user所想知道的,austin兄都已經解釋的非常詳細。不過有些地方在下試著補充
,請不吝指導。

austin.lee wrote:
因為鋰電池有的是 3.6v(比較早以前的規格,我們是不會用了)
也有一般的3.7v 我們也見過3.8v的
關於差異點,以前我有在其他地方說過
只是因為放電平台在哪裡的問題
事實上東西都差不多

鋰電池或是鋰離子電池,電力輸出與電壓的關係是曲線狀的
以 3.7V 鋰電為例

飽電時是 4.20V 降至 3.7V 時 下降較緩
當 3.7V 時擁有最大放電效能,所以此時支撐較久,
過了 3.7V 到達 3.7V 以下時,壓降速度會很快,
會很快耗盡電量,到達3.3V 時,多數電子產品會顯示電量耗盡


這個 3.6或3.7V,我們通常用的名稱是「平均工作電壓」,是在用特定條件全放電下測量
並計算出來的。不過以「放電平台」作為直觀上的瞭解亦無不可。

隨著技術提昇、材料改良、電池內阻降低等進步,也使鋰離子電池的平均工作電壓稍稍的提高,
目前大多都是標示3.7甚至3.8V。不過其實這也和測試條件有關。某種程度上也可算是廠商
的數字遊戲。(平均工作電壓比較高,可輸出功率比較大...) 不過在材料系統沒有革命性的改變
前提下,工作電壓範圍(比方說 3.0-4.2V) 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題外話,我們目前在玩的另一種新材料,組成的鋰離子電池工作電壓是在 2.5~3.5V之間,
這就還需要整體系統上的配合,無法直接導入現有的3C產品了....

austin.lee wrote:
818的電池
是使用美國的 電量計量控制ic 搭配 可程式化的 code碼
座為電池剩餘電力判讀,以及電源管理的依據
讓818手機可以像筆記型電腦一樣的顯示較為精確的電力數據


鋰離子電池的特性,放電曲線在平均工作電壓附近十分的平緩,接近滿電或無電量時會有較陡
的電壓曲線,並非線性。因此若以電壓降作為電量判斷依據(例如較平價手機或數位相機常見
的三格),很容易就會有判斷不準確的情形。在nb、高階手機和PDA電池,除了保護機制外,
電路板上還會有 gas gauge IC (也就是austun兄所說的電量計量控制ic) 提供給主機資訊
及作為充放電的控制。

Sony原廠的電池芯可說是目前3C產品中的頂級貨,所以在下初步判斷,max兄的狀電量較低況
也蠻有可能是保護電路和gas gauge IC的控制之下所造成的。

以一般使用者能做到的程度來說,max兄已經控制了絕大部分的條件,但還是可能有一些原因
造成測試結果的差異:

1. PDA的耗電量是否完全相同?雖然有許多測試條件是max兄固定的,但真正的PDA消耗功率
還是屬於變動值。因此若要精確的測試電容量,定電流放電或固定負載放電會是最精確的方式。
只是一般user也不太可能會有這種設備。

2. 以 25%出現電量不足作為停止測試條件,則也有可能牽涉到gas gauge IC的演算法和資料
是否足夠準確等問題。

Austin兄,若有必要的話,在下可以用專用的充放電機對電池進行測試,亦即不經由gas
gauge IC 或PDA控制,完全由充放電機進行電壓及充電條件控制來測試電容量,電路板
僅進行必要的保護。
austin.lee wrote:
關與鋰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的充電部份
的確常常充電是逆轉程序,會造成壽命減損,
但是重點在程序逆轉
意指 若是電量只剩 10% 去充電 充到飽等於有 90% 被逆轉

若是電量剩餘 85% 去被充飽 等於有 15% 電量被逆轉

我說的或許不夠清楚
充電逆轉程序會減損壽命是沒錯
但是是根據程度而非單純次數決定


鋰離子電池的正常壽命衰退,會有幾個主要的因素:

1.溫度 :電池處於較高的溫度下,壽命衰退快。

2. 充放電電流:以越大的電流進行充放,則衰退也會越快。同時,越大電流會產生熱量,
會與第一點形成加成作用。

3. 充放電深度:
先介紹一個名詞:充電程度 (State of Charge / SOC)
SOC = 0% 表示電量完全用光,SOC = 100% 表示完全充滿。

若電池全充全放,對壽命的衰退衝擊「遠大於」少量的充放。以在下實測的經驗來說,一般電池
全充全放 500次後容量小於原來的80%,但若在SOC 60% - SOC 80% 間充放,則可以
到達3000次循環以上,電容量才小於原來的80%。

我們對鋰離子電池的概念是:電池本來就是消耗品。想充就充,想用就用。不行了就得丟掉
買新的。尤其是手機/pda這種單顆電池的pack,不像nb是多顆串並聯。會顧慮到除了電池芯
本身特性以外,電路的影響和不同電池芯之間的些微差異問題。

若想維持電池壽命,就是越少用越好。都不要用壽命維持最長。(可是不用買來幹嘛?)

jiashiuan wrote:
這個 3.6或3.7V,我們通常用的名稱是「平均工作電壓」,是在用特定條件全放電下測量
並計算出來的。不過以「放電平台」作為直觀上的瞭解亦無不可。

隨著技術提昇、材料改良、電池內阻降低等進步,也使鋰離子電池的平均工作電壓稍稍的提高,
目前大多都是標示3.7甚至3.8V。不過其實這也和測試條件有關。某種程度上也可算是廠商
的數字遊戲。(平均工作電壓比較高,可輸出功率比較大...) 不過在材料系統沒有革命性的改變
前提下,工作電壓範圍(比方說 3.0-4.2V) 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題外話,我們目前在玩的另一種新材料,組成的鋰離子電池工作電壓是在 2.5~3.5V之間,
這就還需要整體系統上的配合,無法直接導入現有的3C產品了....



嗯嗯 感謝 jiashiuan 大大正確的說明啊~
應該要用最正確的說法 「平均工作電壓」 才對

新材料,工作電壓滿低的,好特別,
不知安全性是否有比較提升?





jiashiuan wrote:
鋰離子電池的特性,放電曲線在平均工作電壓附近十分的平緩,因此若以電壓降作為電量判斷
依據(例如較平價手機或數位相機常見的三格),很容易就會有判斷不準確的情形。在nb、
高階手機和PDA電池,除了保護機制外,電路板上還會有 gas gauge IC (也就是austun兄
所說的電量計量控制ic) 提供給主機資訊及作為充放電的控制。

Sony原廠的電池芯可說是目前3C產品中的頂級貨,所以在下初步判斷,max兄的狀電量較低況
也蠻有可能是保護電路和gas gauge IC的控制之下所造成的。

以一般使用者能做到的程度來說,max兄已經控制了絕大部分的條件,但還是可能有一些原因
造成測試結果的差異:

1. PDA的耗電量是否完全相同?雖然有許多測試條件是max兄固定的,但真正的PDA消耗功率
還是屬於變動值。因此若要精確的測試電容量,定電流放電或固定負載放電會是最精確的方式。
只是一般user也不太可能會有這種設備。

2. 以 25%出現電量不足作為停止測試條件,則也有可能牽涉到gas gauge IC的演算法和資料
是否足夠準確等問題。

Austin兄,若有必要的話,在下可以用專用的充放電機對電池進行測試,亦即不經由gas
gauge IC 或PDA控制,完全由充放電機進行電壓及充電條件控制來測試電容量,電路板
僅進行必要的保護。



gas gauge 我終於知道怎麼拼了
我只會念不會拼,所以每次都打不出來

單純測試電芯本身
我們進貨時已經測過
0.5C 測試是 1270 滿一致的 就是照片中 503759 A7H 這一款
和於 SPEC 裡面 1250MIN 1300MAX

原廠那一顆跟我們使用的完全一樣
而且 保護板的 gas gauge IC 也一樣
為何會得出這種數據我們也很好奇

容量是沒有問題了
問題在於為何 max05210238 大大他用 五個月的原廠電池 來比較
會出現差不多的狀況

所以就出了以下六點推測
1. SONY 電芯品質非常好,經由 max05210238 大大 五個月使用效能依舊差不多
(因未知 max05210238 大大 之電池之使用狀況及消耗程度,所以此項未知)

2. 因 極致電能 之電芯靜置過一段時間,故須以完整充放三次回圈後,數據效能才是正常值

3. 未採用完全耗盡電力測試,尚未知實際結果

4. 該顆受測產品容量不足

5. 加工過程因素影響

6. 充電環境不同(該保護IC充電截止電壓設在 4.35V 已經超過SONY 規格書上限4.25V
所以使用非原廠充電器,若該充電器沒有設定正確的充電截止電壓低於4.25V的話,
可能傷害電芯,不論原廠或是極致都一樣,建議統一使用相同的充電器充電)


其實在極致電能這邊
工廠端都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就覺得電芯沒問題
因為我們都會很直覺的覺得重點在電芯
當然最簡單的是拿兩顆電池來直接測電芯跑曲線
但是,這也沒有公信力無法取信於人

而且使用者用的是成品而非電芯本身
只是今天看過原廠電池的加工品質
事實上並未高明到哪裡去,一樣使用跳線

以加工品質 用料 保護IC 來說
所有條件幾乎一致
卻出現這樣的算是結果
大家都是摸不著頭腦....
這傢伙從今天起禁入八卦版,再犯,就請大家圍勦,謝謝~

jiashiuan wrote:
鋰離子電池的正常壽命衰退,會有幾個主要的因素:

1.溫度 :電池處於較高的溫度下,壽命衰退快。

2. 充放電電流:以越大的電流進行充放,則衰退也會越快。同時,越大電流會產生熱量,
會與第一點形成加成作用。

3. 充放電深度:
先介紹一個名詞:充電程度 (State of Charge / SOC)
SOC = 0% 表示電量完全用光,SOC = 100% 表示完全充滿。

若電池全充全放,對壽命的衰退衝擊「遠大於」少量的充放。以在下實測的經驗來說,一般電池
全充全放 500次後容量小於原來的80%,但若在SOC 60% - SOC 80% 間充放,則可以
到達3000次循環以上,電容量才小於原來的80%。



嗯嗯~
jiashiuan 大大已經為大家說明最正確的資訊了

所以只要電芯品質佳/安全性佳
其實大家正常使用的話就隨心所欲很方便
反正電池正常狀況約使用一年(日系)還滿有電的
現在電子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多買電池只是圖個更換方便
並非等電池掛掉才換一顆
這傢伙從今天起禁入八卦版,再犯,就請大家圍勦,謝謝~
austin.lee wrote:
6. 充電環境不同(該保護IC充電截止電壓設在 4.35V 已經超過SONY 規格書上限4.25V
所以使用非原廠充電器,若該充電器沒有設定正確的充電截止電壓低於4.25V的話,
可能傷害電芯,不論原廠或是極致都一樣,建議統一使用相同的充電器充電)


在下認為,IC的 4.35V 應該是視為「最後一道防線」,充電器或主機的充電控制失效
時,IC會切斷電路。

若設的太低,不巧又遇到充電器控制的慢一點,電壓稍高時,便會造成IC保護做動,電池失效,
反而造成使用者困擾。因此,若規格書上的電壓上限 4.25V,IC的保護設定在 4.35V
在下覺得尚稱合理。(正好跟在下做實驗時的保護條件相同,抓0.1V的容許範圍 )


jiashiuan wrote:
因為我們都會很直覺的覺得重點在電芯
當然最簡單的是拿兩顆電池來直接測電芯跑曲線
但是,這也沒有公信力無法取信於人

而且使用者用的是成品而非電芯本身
只是今天看過原廠電池的加工品質
事實上並未高明到哪裡去,一樣使用跳線

以加工品質 用料 保護IC 來說
所有條件幾乎一致
卻出現這樣的算是結果
大家都是摸不著頭腦....


原廠電池,Dynapack是吧.... 剛好有熟人在那邊呢
其實講白一些,Dynapack和 Austin兄公司做的事情也差不了多少,可能就是差在規模大小
和得到HTC/Dopod的認可為所謂「原廠電池」罷了。

(但是為了得到HTC/Dopod的認可,不知得花多少功夫和成本 )
太棒啦,兩位專家的討論,又有知識可以學啦!

題外話:DynaPack好像還滿有名的,打開無敵電子辭典,也是這家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