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狸 到最後也倒下了(雖然跟製造廠商沒關西)
大家都說跟他買東西比較安心 但是價錢貴人家一把
有多少人願意跟它買!?
大家去光華都是在比價
這也都是現實
順應現實才能活下去...其他都不是重點
而這些現實是誰給的!?
就是我們這些消費者
...
恕刪
我很贊同這樣的說法,因為現實就是如此。消費性電子市場愈來愈殺價競爭,廠商為降低成本也把很多生產線移到對岸,但是對岸現在的組裝能力老實說就像多年前的台灣一樣粗製濫造。產品生存週期縮短,研發測試時間愈來愈被壓縮,每一家都想上市搶錢,結果就是一堆賣相不錯但使用下去問題多多的產品。因為晚一歩上市意味著有同樣功能規格的產品愈多,市場就小了。不過對大部分不懂的消費者而言價格和紙上的規格勝過一切,但這樣的消費族群往往不太會去用到太多功能或是把機器拿來操的。
我想慢慢的我所擔心的事漸漸成型,就是願意多花一些錢去買穩定好用耐用的產品的族群會沒東西可買,市場只剩兩個極端,很便宜的低成本不耐用問題多多的產品和很貴的高檔貨。文中所舉的IBM PC部門就是如此趨勢下被賣掉的,很多人都說一台laptop在零組件這麼便宜的今天應該是3萬台幣有找,但是軟體和機構的整合與研發要不要錢呢?我只能說這對我是一個很不好的趨勢,但是像我這樣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吧,所以很多人寧願買一台常會出問題的便宜laptop也不要多花一兩萬買一台好的耐用的laptop,因為對他們而言價格與紙上規格才是關鍵...良好的導熱機構?特殊的硬碟防震機構?對不起,看不見的東西沒意義。
台灣消費者的消費知識嚴重的缺乏, 這當然不能全怪消費者, 跟整個台灣的學校教育、消費文化及消費環境有密切的關係, 不是一二人能夠立即改善的. 幸好現在消費資訊較易取得, 人民的知識水準逐漸提高, 消費意識抬頭, 這是一件好事, 但終究還是不足的. 除了吐槽、批評之外, 建立正確的消費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只是去爭吵一些枝節末葉的鎖事. 當然, 政府(即行政院消保會)也作得還不夠完善, 還需要大量、長時間的推廣, 像是不完善的消費法律(消保法)、不健全的消費環境等.
總而言之長話短說, 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可以去圖書館閱覽消基會每月出版的 "消費者報導" 月刊, 簡淺易懂, 相信對大家會有很大的助益. 唯有消費者具有正確的消費觀念, 才有助於改善整個消費環境, 對所有的消費者才會有正面的幫助, 而不只是去柪一堆贈品或減價而已, 希望大家能夠向上提升, 不要一直停留在柪贈品的消費習慣, 否則今天是 Acer, 明天是 HP, 後天是 Dopod, 永遠在原地打轉沒完沒了, 消費問題也一直無法有效解決, 日覆一日, 年覆一年, 流於口水之爭而未見問題的核心所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