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有朋友對我的評價是「妒忌」,想了多天,實在想不通,人與人之間還是存在這種「歧視」…………..
會用「歧視」這個字眼,是因為昨天在報紙上看到台灣雇主因不懂得尊重外籍勞工,強迫食用豬肉強迫不准作禮拜,想想,有些人常說歐美人歧視是我們,在台灣,以上行為不也是另一種歧視。更誇張的是,我遇到的還是自己的朋友。
會歧視的原因很簡單,他說:因為我看起來很幸福,天天帶著微笑。
領著差不多的薪水,有著差不多的家庭成員要照顧,我過得很快樂,朋友過得很辛苦,他說:「因為我父母給的資源很多」。是的,我的父母、公婆不用我們特別拿錢回家,但,該給的該奉養的身為孩子的我們沒有少給。
自從在金融風暴中大大的摔了一跤,對於投資理財我更加小心,想要的奢侈品也更加量力而為,必要的東西價錢是一個因素,但品質更為重要。一樣東西或許在購買時看似單價很高,但長久使用下來,使用期限、安全性與品質遠比廉價品來得可信任多。更何況,每樣物品都在製作過程都使用了不少原料,如果使用期限短,應該算是另一種浪費、不環保。
以上被解讀成:我很有錢。
旅行對我而言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工作不能趴趴走的我十分珍惜每一次旅行,所以,追求旅行的回憶與品質遠比追求低價旅費來得重要;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想為了省下那幾張小朋友而帶回不想帶回的回憶。
以上被解讀成:我很敢花。
每個人再追求花費每一塊錢時都是在對自己負責,有的人非進口珍果不吃,有的人食衣住行樣樣追求一定品牌,亦或是因為便宜而超量採購,其實,在不知不覺當中錢就這麼一點一低的流走………….然後再來哭窮
其實,我並不有錢,我的富有來自於知足與負責。
裡面有個圖片寫著
OPEN WHEN I WAKE UP
AND CLOSE WHEN I MUST GO TO SLEEP
WHEN I'VE HADENOUGH THE STORE IS CLOSED
這一定是個很性格而知足的老闆所寫的牌子, 看來他不是很想做生意......

紐約時報的這篇裡, 還有很多好玩的照片,
這些照片, 或許看在另一類的人眼裡, 有可能會變成歧視,
但是看在我的眼裡,真的是快讓我笑翻了,

其實很多歧視根本就不是歧視, 很多都是某些人過度的想法而引出的麻煩.
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品味喜好與生活,
只要自己的行為處世正正當當, 對的起天地良心,
人世間的日子以經夠忙了, 世界也是夠亂了,
那些無聊人的無聊的閒言閒語, 哪裡還有需要去在乎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