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 life wrote:蠻久之前在某節目上...(恕刪) 這是正確的口腔常見的菌種不少於500種,他們寄居在嘴巴以後,會聚團生活(就像住公寓一樣)某些菌種會攝食醣類,並把他分解成酸以後,酸便會侵蝕牙齒琺瑯質的氫氧磷灰石和一些鈣複合物而人類口腔唾液中含有一些溶菌酶以及磷酸根分子,磷酸根分子加上鈣離子便會重新修復琺瑯質,而溶菌酶則是殺菌用所以如果細菌多到腐蝕速度超快 那來不及修復就蛀牙了
easy life wrote:該節目是說牙齒裡頭...(恕刪) 這樣講沒有很精確剛剛講的修復/侵蝕平衡,是在牙齒表面左右發生的舉個通俗點的例子,就像皮膚如果受到一點點擦傷損壞,皮膚也會稍微修復他不痛也不留痕跡牙齒裏頭的蛀牙,唾液就不容易進入牙齒內部了,能夠稍微以修復/侵蝕平衡修復的只有牙齒表面的「一點點侵蝕」,唾液進不去的牙齒內部就無法了而蛀牙蛀得太深,主要容易引起細菌侵犯到牙根牙髓裡的神經骨頭,或是沿著血行傳播出去,可能會奪命的
會。口腔中永遠充滿細菌蛀牙是這些細菌的「轉糖」作用,酸侵蝕掉牙齒。刷牙不是刷掉細菌,是刷掉殘留的食物,避免細菌將其轉為酸性物質。人體修補的方式:1.外部:唾液可殺菌、鈣離子可修補牙齒表面。2.內部:牙齒內的牙小管,會輸送淋巴液,也含有礦物質,可修補牙齒。因此,看牙醫時要好好溝通,除非是非常嚴重的蛀牙,輕率抽掉神經,牙齒內部就永遠無法自行修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