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大醫院裡生產,小孩出來後會有小兒科會診,聽力、活動力、心跳等等項目,出院還會再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當然有些項目必需您自費。
2.生產過程其實是有危險的(雖然大多數的人會平安生產),但只怕萬一,如果產婦有大出血或危急,大型醫院應變的能力會比診所強。
3.大型醫院現在都倡導母嬰同室,有的在產檯上就會讓小孩接觸母親乳房,並教導如何哺餵母奶。
因為以上這些考量,讓我可以忽略大醫院的缺點以及不便,像產檢會等較久,硬體設備也不如一些私人診所(ps.有些私人診所的病房很舒適,超音波設備也很新)
但是!!我生產時也遇到很驚險的事...
第一胎:
生產陣痛開始時,會先安排到待產室去等子宮頸開到4指,才會推進產房。第一胎沒經驗,只覺得很痛很痛有很強烈的下墜感,進產房時還沒看到我的醫師,護士居然說: "醫師還沒來忍著不要用力!?" 媽呀~這真的是不可能的事啊~能忍住不生的話為何還會有人在會在計程車上生產?不知是護士還是誰幫我切了會陰,小孩就出來了~~呼~這時,我的醫師來了...超沒安全感的....

第二胎:
有了之前的經驗,我在待產室時,就一直要求護士趕快請醫生來,很怕像第一胎一樣,醫師還沒來就生了。推進產房時,我一邊忍著陣痛還一邊張望著看醫師進來沒...結果還是沒有,當時我快急壞了


之後跟朋友討論,她是在私人診所生產,醫師是隨傳隨到,不像大型醫院是到了緊要關頭才露臉。
談到這兒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會陰『有切開』與『沒切開』產婦感受有何差別?
『有切開』傷口感覺較長,也較痛。可能為保險起見會切較長吧?不然切太短,胎頭太大又裂開就不如不切了。
『沒切開』傷口感覺是分散的,痛感也是分散的。
到底切好還是不切好?本人有幸兩種都試過,告訴大家.....都一樣啦~~一樣痛啊!
反正之後乳房漲奶也痛、子宮收縮更痛,我覺得沒什麼差別喔~
所以,看您是以什麼條件來選擇合適的醫院或診所,希望您能有個健康寶寶、母子or母女均安~

在台灣一進醫院待產可能馬上就幫妳打個點滴,
為的就是預防臨時發生狀況時,一時找不到血管,
推藥比較方便
在台灣,沒人用那套水中生產,也沒有人是坐著生的,
大家都是躺在產檯上,然後要用盡吃奶的力氣生小孩,
也不管怎樣,會陰就直接剪一刀,為的是怕萬一撕裂之後,很難修補.
所以說實在的,我覺得在台灣剖腹產還是好多了,
只是一開始前兩天,媽媽會真的很虛弱,
也沒什麼奶水,會比較挫折一點.
自然產也會有人沒什麼奶水,
胸部大的經常會沒什麼奶水,乳腺都被脂肪擋住了,
不是很容易分泌.
可以自然生就自然生,該剖腹產就剖腹產,
母子平安是最要緊的.
有奶水的就餵,沒有奶水的也不必太堅持,
小孩子能夠吃得飽,可以安心的睡覺,
媽媽能夠輕鬆一點,開心一點,
才有辦法照顧小baby.
大醫院讓人覺得最辛苦的就是
掛號跟看診都要花很久的時間,
如果可以的話,找有距離不要太遠的有小兒科的中型醫院,
雖然第一胎的產程不是很快,
常常從開始陣痛後24小時內生的出來就算順的了,
以前有碰過兩三天才生出來的...
找病人不是那麼多的醫生來產檢,
總比找了名醫因為掛號人數太多經常只有被分配到5分鐘的時間,
看超音波只會告訴你--小朋友一切都很正常來得好,
會慢慢的看,仔細的檢查,全身上下都看到了之後,
再細細的解釋,
參加一些媽媽教室,拿點藥廠送的小禮物,
對於迎接新生命心裡有點準備,但也不用想得太困難.
一回生兩回熟,婆婆媽媽的話聽聽就好,
不用太堅持一定得如何怎樣才叫做養小孩帶小孩,
各家的小孩都是不同的教養中長大,
也沒有哪一家的教養方法就一定特別好或完全沒問題.
可以的話,就先買新生兒保險或胎兒保險,
這是凡事都要有點最壞的打算,
母子平安,事事順利是最好不過,
如果有一些不順,也是人生中的考驗
Joan wrote:
但是!!我生產時也遇到很驚險的事...
第一胎:
生產陣痛開始時,會先安排到待產室去等子宮頸開到4指,才會推進產房。第一胎沒經驗,只覺得很痛很痛有很強烈的下墜感,進產房時還沒看到我的醫師,護士居然說: "醫師還沒來忍著不要用力!?" 媽呀~這真的是不可能的事啊~能忍住不生的話為何還會有人在會在計程車上生產?不知是護士還是誰幫我切了會陰,小孩就出來了~~呼~這時,我的醫師來了...超沒安全感的....
第二胎:
有了之前的經驗,我在待產室時,就一直要求護士趕快請醫生來,很怕像第一胎一樣,醫師還沒來就生了。推進產房時,我一邊忍著陣痛還一邊張望著看醫師進來沒...結果還是沒有,當時我快急壞了 終於,他來了,還在洗手消毒時,胎頭出來了~他趕忙跑過來接住...這次是連會陰都來不及切...信任感及安全感再次破滅....
我覺得第一胎這樣子也還好, 這事在產房很常見, 而且一直等醫生來對小寶寶反而比較危險
第二胎的事也還是很常見, 其實重點是母子(女)平安最重要...其他什麼都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