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生活苦悶,看到版上許多對於裕隆的新戰略討論文章,
突發奇想,套用宏碁品牌教父-施振榮先生所提出的微笑曲線,
來推想裕隆未來的經營方向。
套用萬能的維基百科裏頭,對微笑曲線的描述:
微笑曲線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為技術、專利,中段為組裝、製造,右段為品牌、服務
而曲線代表的是獲利,微笑曲線在中段位置為獲利低位,而在左右兩段位置則為獲利高位,如此整個曲線看起來像是個微笑符號。
微笑曲線的含意即是:要增加企業的盈利,絕不是持續在組裝、製造位置,而是往左端或右端位置邁進。
嚴老闆近年來的經營規劃,看似有意將裕隆的三義整車製造廠,定位在中段的組裝與製造。套句電子業常用的說法,也就是代工廠。有單就是娘,只問訂單「量』;依規範生產各種品牌的車。
往右段發展:
有個裕隆日產(透過這個規劃,把自己和日產,至少在台灣已合而為一,更把中國的日產車投資納為孫公司)
再有個裕隆通用(透過這個規劃,手上又多了三個GM品牌在台灣市場裏操兵)
我是搞不太清楚,中華汽車是不是也是經營三菱品牌的裕隆系統。
將上市的納智捷則是一個新品牌,已有豐富經營國外大品牌的經驗與運作實力,相信該品牌的服務實力應是水準以上。
左段的技術與專利發展:
以往日本Nissan與美國GM在台灣生產品牌車,多是由品牌母廠製定車子的規範,無論是配件、車型、車飾等,裕隆雖然是十八般武藝齊備,但仍需依品牌母廠規範來生產。
唯獨自有品牌車,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與市調評估方向,選擇發展方向與車款內件。
不過,就如同電子業的情形一樣,倘若國際品牌大廠發現有萬能代工能力的台灣廠家開始發展品牌時,第一件會作的事,且一定會作的事就是抽單。
所幸這車子的國際間運送與關稅壁壘很高,同時台灣國內市場的最大胃納量極小,
國際品牌大廠容忍裕隆在台灣發展品牌的機會是很大的。
但.........
「萬一」嚴老闆想要走向世界,品牌間的肉搏戰應該是容不一下點糢糊的吧。
浣溪紗 wrote:
近來生活苦悶,看到版...(恕刪)
所幸這車子的國際間運送與關稅壁壘很高,同時台灣國內市場的最大胃納量極小,
國際品牌大廠容忍裕隆在台灣發展品牌的機會是很大的。
--------------------------------------------------------------------
關於這點,我到不這麼認為,就因為台灣市場小,講難聽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所以外國品牌不差台灣少賣幾台車,尤其是其代理的日產,在台灣市站率已大不如前,加 上進入wto的關係,
所以現在之前有說過teana應該是日產再台灣最後一台新款車了!
反到向大陸市場由於市場商機大,加上政府管制,大廠只好低頭,一個車廠跟好幾個不同品牌合作,(比如說東風,有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雪鐵籠,又如一汽豐田,一汽海馬,一汽大眾....)還可以發展自主品牌,原廠屁都不敢放一聲,甚至還要協助開發!(比如說廣本,自主研發的第一台車就是借重本田)
市場(大小)真的決定一切,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