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18日起至3月21日這段期間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的「2025年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之中,展示許多關於城市發展以及交通科技的各項概念及研究,同時交通部也特地打造了一區「淨零移動 ∞ 智慧共行交通願景館」,以人本交通、便捷台灣、發展觀光、綠色運輸四大施政策略為主軸,並根據智慧運輸系統的發展規劃,透過智慧科技和低碳運輸的結合,逐步打造一個永續交通生態系,朝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即日起至3月21日止,也開放各界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觀。

本屆的交通願景館共分成三大主題,分別是「低碳」、「綠色」和「科技」,設有36個展示區域;其中在「低碳」和「綠色」區域中,由交通科技及資訊司、公共運輸監理司、公路局、民航局、運輸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展示成果;而在「科技」區域中,共有高公局、氣象署、台鐵公司等單位參與,各展區的重點內容如下:
低碳主題展區:針對台灣2025年的淨零排放目標,交通部與經濟部、環境部等部會一同推動「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主要推動2030年市區公車和公務車全面電動化,還展示了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員工通勤機數位盤查機制研究計畫」成果與電動大客車的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等。而TPASS通勤月票也在今年推出了TPASS 2.0,提供更多彈性的優惠回饋,並有20個縣市在推動這項計畫。
綠色主題展區:展示了智慧機場與智慧港灣的計劃,像是桃園機場的綠色航線與第三航廈的永續設計,高雄新航廈的智慧綠色運輸等,這些項目都是在推動國門的智慧轉型,並打造低碳永續的基礎設施。
科技主題展區:這裡展示了如何通過智慧交通技術來建構無邊界的運輸網絡,並串聯北市智慧影像偵測、高公局的AI交通應用等技術,透過數據整合來打造更加流暢的交通系統。
特別是這次新增的低碳主題展區,主要聚焦在「提高電動運具數量」、「完善使用環境配套」以及「產業技術升級轉型」三大策略,展示了交通部在智慧交通與低碳運輸領域的進展。

本次的交通願景館結合各方研究成果,包括各縣市政府以及鐵路、航空、船運等運輸研究計畫。

以蘇花公路的規劃為例,這套可降低塞車狀況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就是透過5G技術結合AI人工智慧的分析,自動調整交通號誌,便能幫助縮短約30%的行駛時間,更有效率地提升交通狀況。

現場也可見到電動大客車的實車展示,而交通部已輔導補助臺灣業者投入電動車整車在地生 產,電動大客車部分已有五款車輛通過審查,包括由成運汽車自主研發、設計自主製造,搭載國產馬達之12米2門低地板電動市區巴士,行駛續航里程可達500公里,充電從20%至80%僅需15分鐘,不需改變現有停車場規劃即可實現1:1柴油車款汰換為電動車款。
除了上述提到的展區之外,交通願景館也規劃每日四場「淨零碳排」技術說明會,主題
包括AI交通監測技術對提升行車安全,優化都市交通管理之貢獻、數據分析技術如何協助減少碳排並提高運輸效率等,有興趣的民眾有可前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