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續上一篇為大家整理的2025年國內新車上市資訊總整理 Part.1|上半年將有多款電車新血加入,重點燃油新車集中下半年報到!第一、二季國內新車上市文章,來到下半年可說是更精采可期,更多熱門車款不論燃油還是純電動力都預計在第三、第四季推出,話不多說接下來就繼續看下去吧!(註:順序為每季度並依照品牌字母A~Z排列,不代表先後)
2025 Q3

今年有許多新車要接力上市的Audi,去年九月正式亮相的新一代Q5,歐洲於今年初率先上市後,預計下半年就會輪到國內市場。時隔多年終於推出大改款,全新Q5由內而外都有相當明顯的改變,維持標準SUV與Sportback兩種車型,底盤則換上最新的PPC模組平台,動力系統進入電氣化時代後,燃油動力全線也都具備48V輕油電系統的輔助。
雖然Q5大改款的外形仍然保有Audi一貫的科技感,但設計語彙更偏向旗下的電動車系列,線條變得比較圓潤,Matrix LED頭燈組擁有更華麗與豐富的功能,後方QLED尾燈組同樣有漂亮的燈光展演,S line車型或是性能版本SQ5透過套件的加持也有很運動化的視覺表現。內裝部分延續新世代設計,標配11.9吋數位儀表、14.5吋中央車載螢幕,若再加選副駕前方的10.9吋螢幕就會具備科技滿點的三螢幕配置,當然除了全新設計,車艙的隔音舒適度也會也所提升,整體而言新一代Q5很值得期待。
動力系統共涵蓋汽、柴油,但國內首波見到汽油動力的機會比較大,基本的2.0升四缸渦輪引擎搭配七速雙離合變速箱與48V輕油電系統,擁有最大204ps/34.6kgm的輸出表現,性能版本SQ5則換上3.0升V6渦輪引擎,最大輸出來到367ps/56kgm,驅動方式則依車型等級不同具備前驅與四驅兩種設定。

CMC中華汽車近年陸續帶來的Zinger與J Space的改款更新,預計今年推出的新車比較特別,是一輛自主研發的3.5噸純電商用貨車,硬體配置方面ET35具備專用一體式大樑平台、與一體式電驅動系統,全車零件的國產化比例可望高達九成,當然ADAS輔助駕駛系統也會是配備之一,未來可以應用在B2B與B2C的物流運輸,可為物流業者帶來更環保的綠色載具。由於ET35尚未正式發表,因此目前可知訊息較有限,許多車輛相關資訊也尚未明朗,不過依照原廠計畫,發表時程應會落在下半年。

本田除了Prelude很令人期待,今年國內還預計會出現HR-V小改款車型,最重要的是,在動力部分很有可能會在汽油引擎之外,再新增e:HEV油電動力來豐富HR-V的車系陣容。去年陸續在全球各市場推出小改款的HR-V,老實說從外觀以及內裝來看差別並不多,僅在細節進行微整,大概就是在燈組、保桿、水箱護罩、輪框等處進行修飾或更換,沒有太明顯的新鮮感。不過看不見的地方例如輔助駕駛系統、車室隔音都有進行優化,估計可以帶來更舒適安靜的行路質感與更全面的安全性。(圖為歐規車型)
動力系統部分,國內HR-V目前僅具備1.5升四缸自然進氣引擎搭配CVT變速箱的基本配置,不過小改款後有機會獲得更吸引人的e:HEV油電動力,畢竟現行1.5升引擎的輸出說實話只能用平順形容,如果能有採1.5升引擎搭配雙馬達的e:HEV油電系統,無論是動力加速還是節能表現都能更出色。

最早在前年底就亮相的Tucson小改款車型,去年陸續在全球各市場上市,國內部分我們原先推測去年底就會看見,可惜沒有如期現身,不過這次據原廠規畫確定會在今年第三季左右發表。Tucson小改款外觀大致維持既有輪廓,但結合日行燈的水箱護罩與頭燈組進行重新調整,車尾的變化就不若車頭明顯,維持了很有特色的尾燈造型,其餘變化則多為保桿的細部修改。
有別於外觀,Tucson小改款的內裝變動堪比大改款,原先環艙式的中控台布局看齊品牌其他電動車款,改為水平式搭配一組雙12.3吋的螢幕設計,本來設計在鞍座上的按鍵式排檔也改至方向機柱上,騰出的位置就可以設計出更多置物空間,方向盤換上全新造型並以摩斯密碼代表H的四個點取代傳統廠徽。
動力系統預計會維持既有配置,也就是搭配七速DCT變速箱的1.6T以及1.6渦輪油電兩種動力單元,前者具備180ps/27kgm的最大輸出,後者透過油電系統的加持,最大綜效輸出進一步來到230ps/35.7kgm。

大家是否還記得Maxus G50 Plus這款車呢?原先預計走MG模式導入國內販售的G50 Plus,由於受到自製率法規影響,因而無法如期推出也導致後續就沒有太多消息,不過據了解G50 Plus有望在今年復活,並且有可能會掛上MG標來販售,上市時間點有機會落在第三季左右。當然,若是G50 Plus可以如同MG車系開出合理價格,以目前國內市場的價格帶分布,G50 Plus應該很有機會可以掀起一波討論話題,今年有在觀望平價七人座車型的消費者,可以多留意G50 Plus的後續動態囉。
這邊先為各位複習一下G50 Plus的車格定位,長寬高為4,825mm x 1,825mm x 1,778mm,軸距則來到2800mm,大小其實與路上常見的七座中型MPV Odyssey、Previa差不多,只不過G50 Plus車門是採傳統開啟方式,並不是使用滑門。配備部分就我們去年前往中國試駕的印象來說並不差,頭尾燈都採LED配置,也有配備達到Level 2等級的輔助駕駛系統,內裝則有12.3吋數位儀表與12.3吋車載螢幕,空間上二三排透過座椅滑移功能,也都能爭取足夠舒適的乘坐感受。
由於Maxus現在與MG都屬於上汽集團一員,因此G50 Plus的動力系統同樣是採1.5升四缸渦輪引擎搭配七速雙離合器手自排變速箱,最大輸出有178hp/29.1kgm。如果屆時國內的G50 Plus配備豐富度可以比照辦理,且售價壓在百萬左右,應能帶來不錯的銷售表現。

在國內已經上市許久的一代Kicks,多年來憑藉著CUV風潮銷售數字也一直很穩定,後續也新增採進口導入的e-POWER車型,然而隨著第二代Kicks去年率先於北美市場亮相,大幅度的進化,想必大家也很關心二代Kicks什麼時候會導入國內?從海外市場判斷目前僅有北美市場先行推出,與國內較有關連的日本市場其實也尚未改款,因此最快可能也要等日規車型出來才比較明朗,再者,北美市場的二代Kicks只有單一2.0升NA動力,不太符合這個級距消費者的喜好,所以關於Kicks的改款消息,國內又會怎麼改,我們推測最快要到下半年才會有較明確消息。

雖然今年和泰汽車並未在春酒公布Crown Sport車系的導入計畫,但根據往年經驗,仍會有不在春酒預告名單的車款現身。因此,Crown Sport身為國內討論度極高的車款,或許還是有機會在今年見到。
身為新世代Crown車系的一員,Crown Sport定位屬於一輛運動化的中型休旅,採用TNGA-K模組平台,車輛長寬高為4710mm、1880mm、1560mm,軸距則是2770mm,之所以會引起不小話題,與Ferrari Purosangue有些相似想必是原因之一,外觀具備新世代設計元素,尤其是LED頭燈造型已在許多豐田車款都曾見過,運動化跑旅的車尾線條則是非常帥氣。內裝大致就是新世代Crown車系樣貌,以過去試駕Crown Crossover經驗,其整體質感已經接近Lexus水準。至於動力系統具備2.5升油電與2.5升PHEV兩種配置,底盤結構與Crown Crossover相同並採四驅設定。

去年終於將純電車型導入國內的台灣福斯,今年則輪到當家掀背Golf的小改款,第八世代的Golf在2021年上市後,海外則是在去年進行小改款更新並陸續歐洲國家上市,國內部分我們推測第三季前後就會有相關消息。
事實上去年剛好是Golf車系誕生50週年,而小改款Golf外觀部分無論是一般版本、R-Line還是GTI、R等性能車型都在車頭保險桿有比較明顯的修改,燈組內部的排列方式也有不同。內裝是小改款比較有感的變革,中控台換上更大達到12.9吋的車載螢幕,系統也更新為我們在ID.4/5看過的最新介面,可以具備更佳的使用體驗。引擎動力包含具備48V輕油電系統的eTSI、TSI、TDI等動力組合都繼續維持。眾所皆知面臨電動化轉型,8.5代很有可能是最後一代燃油Golf,喜歡Golf的車迷朋友可要好好把握了。

身為福斯商旅的重要車系,T7世代相較過去有著較不一樣的規劃,基於與福特的戰略協議,雙方在商用車領域會有深入合作,在此之後包含我們熟知的Tourneo Connect/Caddy、Ranger/Amarok都成為雙生車關係,同樣道理T7世代就與Tourneo Custom(旅行家)成了雙生車,僅有早在三年前打頭陣並靠向乘用範疇的T7 Multivan保有最完整的MQB架構。至於與旅行家有雙生關係的T7 Transporter、Caravelle等車型是在去年八月發表,國內則是預計會在下半年導入。
以商用為主的T7 Transporter、Caravelle外觀上雖然與Multivan神似,但從車尾就可以發現血緣關係更近似於旅行家,至於內裝就更明顯了,中控台架構幾乎與旅行家相同,包含
12與13吋的數位儀表與車載觸控主機,排檔桿也是設計在方向機柱上而不是車載螢幕旁,引擎則是使用來自Ford的2.0升四缸柴油渦輪與八速自排變速箱。

除了EV3,EV6小改款預計也會在第三季前後登台。身為Kia使用E-GMP純電平台的首款車型,EV6確實打下非常良好的口碑,去年登場的小改款車型,動力方面大致維持既有設定,具備單馬達後驅與雙馬達四驅兩種配置,兩者輸出也同為229ps/35.7kgm與325ps/61.7kgm,不過電池部分換上最新的84kWh鋰電池組,更大容量與能量密度讓續航力提升至494公里(後驅車型),350kW快充則是可以在18分鐘將電量由10%充至80%。至於性能版本EV6 GT,小改款過後動力再提升至最大650匹,並具備Ioniq 5 N的模擬換檔功能,增加可玩性也變得更有吸引力。
外觀改變則是集中於車頭,擁有更近似於EV9、EV3的頭燈設計,輪圈也具備新式樣,車尾改變就較不明顯,依舊有辨識度很高的橫貫式尾燈。內裝部分,主要是方向盤與螢幕介面比照EV9與EV3更新為最新版本,不過排檔機構仍然設計在鞍座上,並沒有改至方向機柱,其他看不見的變化還包含改善隔音與針對懸吊進行重新調整,進一步提升行路品質。

(圖為鴻海Model B量產版)
在n7身上取得成功的Luxgen,當然不能只靠n7一款車打天下,去年鴻海科技日亮相的Model B,基本上就是未來n5的模板,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關於n5的明確消息,但可以確定的是n5的推出是勢在必行,在比照先前n7之於Model C的經驗,未來n5的實際樣貌應該會與Model B相去不遠。而n5的發表時程,我們推測最理想第三季有機會,但無論如何若可以在年底前推出,成為一款真正有感的「百萬內」電動車,相信對於Luxgen的銷量肯定能夠更上層樓。
以車格來說,n5的尺碼大約與MG4接近,約4.3米的車長雖然看起來像是一輛掀背車,但估計原廠還是會以跨界休旅來溝通,配備相信不會與n7差太多,該有的大螢幕、Level 2輔助駕駛等等,雖然車長僅有4.3米但空間從照片目測還蠻不錯的。動力設定與n7類似,都能夠具備單馬達後驅與雙馬達四驅兩種輸出方式,尤其四驅版本百公里僅需3.9秒的加速表現很令人期待。

來到2025年,雖然每家車廠對於電動化的態度不盡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已經幾款電動車在市場販售,但說到Suzuki卻尚未有一款真正代表性的純電車款於市場推出。所幸,去年底正式亮相的e Vitara,就是品牌要賣向全球的首款純電戰略車款,國內部分今年也有很高機率會導入,時程我們推測下半年第三季會是較合理的時機點。
e Vitara雖然與現行燃油的Vitara採不同底盤,但兩者車格相似都屬於約四米出頭的CUV級距,實際長寬高落在4275mm、1800mm、1635mm,軸距來到2700mm,外觀倒是沒有很強烈的電動車設計風格,環繞全車的防刮塑料也營造出越野感十足的感受,內裝具備兩個數位螢幕,設計感以Suzuki來說還頗為精緻。動力系統部分,鋰電池共有49、61kWh兩種容量,49度小電池搭配的是單馬達前驅設定,最大輸出有142hp/19.3kgm;61度大電池除了單馬達,另外也提供雙馬達四驅,最大輸出提升至181hp/30.6kgm。隨著今年陸續又有不少純電小休旅來到市場,例如EX30、EV3等等,面對這些強勁對手,各位覺得e Vitara具備足夠吸引力嗎?

推出時間甚至比EX30還要早的EX90,同樣是讓我們等到望穿秋水,本來預測去年就會在國內推出EX90,由於EX30延到今年第一季上市,導入排程本來就在EX30之後的EX90,我們推測應該第三季就會有上市消息。
身為Volvo的旗艦純電車型,EX90樣貌也與XC90有些神似,以SPA2純電模組平台開發,更科技與智慧的輔助駕駛是賣點之一,前擋風玻璃上方具備LiDAR光達模組,比起透過傳統雷達與鏡頭,可以具備辨別更遠與更小物體的能力,內裝延續北歐簡約設計概念,中間直立的觸控螢幕達到14.5吋,並內建Google車載系統具備豐富功能。動力系統部分,搭載400V電力架構,雙馬達四驅有兩種輸出大小,分別為408hp/78.6kgm以及517hp/92.9kgm,快充最高可以來到250kW,10%充至80%約30分鐘,WLTP測試標準下續航力可達600公里。
2025 Q4

今年將有許多新車上市的Audi,下半年壓軸應該就是去年七月登場的A5大改款,相信大家都還有印象,Audi原廠決定調整旗下車系命名方式,奇數代表燃油,偶數則代表純電,這也導致大改款A4併入A5車系。不過要注意的是根據最新消息,近期原廠又表示更名邏輯將改回以往方式不再以奇偶數區分,雖然無法理解奧迪內部決策,但無論如何發生在這之前的新一代A5車系,就因為命名邏輯具備了轎車款式A5以及旅行車A5 Avant。
新一代A5與Q5、Q6 etron都有著相近的設計風格,尺碼因應大改款也有所提升,LED燈組科技、全新世代內裝都是改變重點,包含11.9吋數位儀表、14.5吋中控螢幕以及副駕前的10.9吋螢幕,共組出非常科技豪華的內裝氛圍。動力方面,雖然海外仍有柴油動力,但導入國內機率不高,因此基本的2.0升四缸渦輪引擎搭配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箱與48V輕油電系統,以及搭載在性能版本S5的3.0升V6動力預期會是導入國內的動力配置。

前年十月在台上市的Citroen C4,隨著去年原廠在巴黎車展帶來小改款車型,國內今年第三季也有望導入,小改款C4換上品牌最新廠徽,車頭也進行了蠻大幅度的修整,整體看起來是更加精緻,其他更新就如一般小改款,輪圈、車色分別也有新式樣加入。內裝依舊維持既有架構,包含7吋數位儀表與10吋車載觸控螢幕。
動力方面,如同集團其他車款,原先的1.2升三缸渦輪引擎與八速手自排變速箱,如今都改為具備48V輕油電系統的動力設定,新動力的引擎同為1.2升三缸渦輪,但變速箱換成六速雙離合器自手排,引擎的最大輸出為136hp/23.5kgm,而輕油電系統的電動馬達則可再額外提供28hp/5.6kgm的動力輸出。在尚騰加寶嘉營運團隊後,從Berlingo到408、2008等車系改款後都呈現大幅降價趨勢,期許屆時小改款C4也能開出一個漂亮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買單囉。

2023年回歸國內市場的11代Civic,改以進口導入搭配尊爵不凡的售價當初確實掀起一波話題,不過國內本田迷還真的不少,即使價格提高依舊繳出很不錯的銷量。至於小改款海外其他市場則是紛紛在去年發表,因此國內部份我們推測下半年應該可以等到Civic小改款車型現身。
雖然Civic小改款一眼就可以認出,但實際變化並不多,車頭在保桿、水箱護罩進行修改,讓車頭造型更接近小改款前Type R的扮相,此外日規與泰規車型也趁小改款新增RS運動化版本。內裝亮點則是車載螢幕換上Google系統,讓擴充性與實用性變得更好,其他包含很有特色的出風口設計、10.2吋數位儀表版小改款都繼續保留。動力部分小改款並未多作著墨,依舊提供1.5升四缸渦輪與2.0升四缸油電兩種選擇,國內沒意外應該會維持導入油電動力,變速箱除了日規新增的RS版本可以選擇六速手排,其他等級都搭配CVT無段式變速箱。

雖然我們先將照片打了馬賽克,但專業的網友們應該可以看出這款Hyundai預計在第四季導入國內的車型為何,這款將以國產之姿登場的全新休旅,目前原廠仍非常保守的沒有證實過多消息,不過據了解年底前亮相的機率相當高。車格定位介於Tucson L與Venue之間,售價當然也介於兩者,因此未來國產化後壓在百萬內應不成問題,對於中小型休旅有興趣並有計畫購入的消費者,也可以再繼續追蹤後續消息囉。

近年車款在造型都讓人留有深刻印象的kia,去年底也為中型休旅Sportage推出小改款車型,國內部分以台灣森那美起亞的積極度,新車預計第四季就可以來到國內。跟隨國內已經陸續推出的Sorento、Carnival小改款,Sportage小改款車頭也換上Star Map星圖式的全新設計,來接軌品牌新一代車型的設計語彙,車尾的變動較少,不過燈組內部光源也進行重新排列。內裝維持既有架構,但方向盤改為已在其他車款見過的最新式樣,並針對車道置中的偵測改為電容式感應,雙12.3吋螢幕的架構不變但換上與EV9等新世代車款相同的最新系統介面,整體功能性更加齊全。
動力系統繼續保有1.6渦輪與1.6渦輪油電等配置,當中比較特別的是,1.6渦輪動力捨棄了原先的七速DCT雙離合器變速箱,改採八速手自排,但最大輸出不變具備180ps/27.0kgm,至於渦輪油電動力則是近一步提升了綜效輸出表現,來到最大235ps/37.4kgm水準。

在新一代Outlander遲遲不導入的情況下,Mitsubishi已經許久未在國內推出新車型了,不過最快在今年第四季我們終於有機會看見一款全新車型在台上市,那就是2023年首度亮相的跨界休旅XForce。身為Mitsubishi最新的全球戰略車款,XForce過去也曾在國內道路被拍到測試車蹤跡,加上去年中華汽車法說會曾提及未來將引進全新Mitsubishi車款,種種跡象都顯示XForce未來將以國產化方式推出,雖然目前仍未有來自中華三菱的官方消息,但據了解XForce預計的推出時間點應會落在年底至明年初。
XForce切入的是現今火熱的中小型休旅市場,長寬高落在4390mm、1810mm、1660mm,軸距則有2650mm,外觀與更早之前推出的概念車相當類似,整體外觀造型也走出既有印象,未來感十足。內裝一樣有別於品牌其他車款,具備8吋數位儀表與12.3吋中央車載螢幕,搭配與Yamaha合作的音響系統,即使是入門車款依舊有不俗質感。動力系統採用1.5升自然進氣引擎搭配CVT無段式變速箱的配置,擁有105ps/14.3kgm的最大輸出,由此可見鎖定的競爭對手應是Toyota Yaris Cross、MG ZS、Hyundai Venue、Nissan Kicks等車。

除了上半年的3008大改款,預計下半年第四季左右還會有一樣是大改款的5008來到國內。約莫一年前正式發表的大改款5008,動力系統一樣兼具純電與燃油動力,當然配置也與3008相同,燃油動力是搭載一具1.2升三缸渦輪引擎以及六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再加上48V輕油電系統輔助,雖然我們推測國內首批應該只會有燃油動力,但若是未來可以再追加導入PHEV甚至是純電車型肯定會更吸引人。
外觀內裝延續大改款3008風格,新世代設計語彙仍然很前衛,尤其獅爪造型的日型燈更增添辨識度,內裝的第三代i-Cockpit座艙,並具備一個由數位儀表與車載螢幕組合而成的21吋曲面螢幕,多層次的中控台設計,質感在同級距絕對是前段班水準,如同在Citroen C4段落提到,售價若是可以有感降價,搭配大改款5008頗出色的產品力,相信銷售表現一定可以比過去提升不少。

去年完全沒有推出新車的Subaru,2025年第四季終於可以看見大改款Forester導入國內。在2月6日的新春媒體餐敘中,台灣意美汽車表示大改款車型將在第四季導入,且動力部分還將引進最新的「Strong Hybrid」油電系統,這套借助Toyota油電技術所開發的油電動力,是採2.5升水平對臥引擎,搭配採用兩具電動馬達與容量1.1kWh的鋰電池組的電力系統,引擎部分可提供160ps/21.3kgm的輸出,馬達的最大輸出功率則有88kW(120hp),運作模式採串聯/並聯形式,起步與低速多數使用馬達提供驅動力,引擎負責的是中高速域,可提升約20%的燃油效率。
外觀造型好看與否見仁見智,但六代車型其實保有蠻多五代身影,一樣是方正並具備通透的視野,約22公分的離地高搭配招牌的全時四驅,也依舊保有同級中出色的越野能力。內裝是熟悉的家族樣貌,中間具備一個11.6吋的直立式車載螢幕,各項控制功能都整合至其中,畢竟是大改款,但相對樸實無華的內裝少了些新鮮感是比較可惜的部分,安全性配備則有最新的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

(圖為現行款,僅供示意)
一直是中型休旅扛霸子的RAV4,即使現行款販售週期已經來到尾聲,去年依舊在全球各市場繳出亮眼銷售成績,隨著第六代大改款車型陸續有更多消息流出,推測距離新車首度亮相應該已經不遠。至於國內市場,以和泰汽車的本事,只要六代RAV4正式發表之後,我們相信就能夠在今年導入國內,因此今年第四季會是較合理的時間點。
畢竟連海外都還沒正式發表,大改款會有什麼特點都還是未知數,不過先從品牌其他已改款的車款以及流出的定裝照推敲,包含Crown車系、九代Camry、Prius等車型具備的共同設計語彙,大改款RAV4也會具備相似造型,內裝部分可以想見數位儀表與12.3吋左右的中央車載螢幕都會搭載,動力系統除了現行既有的2.0/2.5升自然進氣汽油引擎、2.5升油電與PHEV插電式油電,是否會具備新動力就只能等待正式發表了。

2014年登場,問世已超過十年的二代XC90,由於品牌已將重心放在純電市場,燃油車型自然就不會有大改款動作,但原廠仍在去年為XC90帶來二度小改款,為推出已久的XC90增添一些新意。至於國內導入時程,預計最快第四季的機率較高。
雖然車體架構不變,但二度小改款針對車頭進行了很明顯的改動,造型更趨近如EX30、EX90等純電車款,內裝就幾乎維持原樣,不過中間直立式的車載營幕放大至11.2吋,同時解析度也加以升級,並換上最新介面以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動力部分則具備48V輕油電系統(B5、B6),以及使用插電式油電動力的T8車型,除此之外,透過隔音、懸吊等處的加強,行路舒適性與穩定性也有做出升級。

正好在農曆新年推出小改款的BMW iX,照時程推算應該第四季也會來到國內市場。身為BMW進入電動車時代所推出的全新旗艦休旅,iX這幾年所累積的口碑與銷量確實表現得非常優異,其中國內消費者也是相當捧場。這次小改款雖然保有細長的頭燈與大面積雙腎型水箱護罩,但透過保桿的修改,改變幅度算是非常有感,至於車尾的變化就較不明顯,主要就是保桿造型微幅修整,至於車色則是多了不少新車漆可供選擇。
本就很前衛的內裝大致維持相同,中控台上具備12.3吋數位儀表與14.9吋車載觸控螢幕,內建系統則是BMW Operating System 8.5,並無法來得及用上最新的BMW Operating System X。動力系統方面,因為電力系統經過優化,因此各種動力車型的輸出都獲得增長,也讓名稱由過去的xDrive40、xDrive50、M60 xDrive分別進化成xDrive45、xDrive60、M70 xDrive,光是最入門的xDrive45,最大馬力就從326hp提升至408hp,百公里加速來到5.1秒,比起舊款進步了1秒。電池部分也透過全新電池技術並提升容量,xDrive45的WLTP續航里程從490提升至602公里。

去年底洛杉磯車展首度亮相的Ioniq 9,對應的就是同集團的Kia EV9,兩者同樣使用800V架構的E-GMP模組平台,尺碼則已經來到5060mm,外觀上延續Ioniq系列前衛科技的設計風格,LED頭尾燈都有著像素式的元素,即使車身龐大仍有0.259的風阻表現。內裝部分風格一樣維持Ioniq系列的簡潔科技感,有雙12.3吋螢幕組合而成的曲面螢幕,以及採實體按鍵操作的空調介面,當然碩大的身型車內空間就是一項賣點,與EV9類似,Ioniq 9的座椅也具備多樣化的模式變換,置物空間即使座椅全部歸位,仍具備620公升容積,最大可擴充至1323公升。
動力系統擁有後驅、四驅兩種配置,電池組容量均為110.3度,最大續航里程在Long Range後驅車型有620公里(WLTP測試標準)。至於國內上市時程,以今年上半年開始陸續在全球其他市場上式的狀況推測,應該第四季是較有可能的時機點。

去年終於在國內推出Enyaq首款純電車型的Skoda,2025年則是有機會在第四季再推出另一款中小型純電休旅Elroq。文章看到這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今年國內將有不少中小型純電休旅即將上市,而去年十月首度登場的Elroq,就是Skoda最新的入門電動車,長寬高落在4488mm、1884mm、1625mm,軸距為2765mm,基本上就與EV3、EX30相近,導入國內若是可以將價格壓在150萬元以內,勢必能夠吸引更多電動車潛在買家的注意。
車頭前臉與今年一月剛完成小改款的Enyaq頗為相似,均採分離式頭燈設計,引擎蓋上的廠徽也改為英文字母排列,車尾部分倒是有著與過去燃油車款很相似的造型設計,要不是少了排氣管很難直接聯想它是一輛純電車。內裝直接延續Enyaq的設計,方向盤同樣將廠徽改為大寫字母排列,而螢幕尺寸也是採用一大一小配置,數位儀表為5.3吋,中央車載螢幕則來到13吋,內建系統也與Enyaq相同。動力部分,根據搭配的電池度數不同,一共具備三種動力設定,從小到大分別為55kWh的Elroq 50、63kWh的Elroq 60以及82kWh的Elroq 85,最大輸出依序為168ps、201ps、281ps,最大續航里程若是82kWh的Elorq 85則來到560公里。

Porsche去年正式帶來Macan EV之後,下一部進化至純電世代的車型就輪到Cayenne了,由於Cayenne EV尚未發表,目前原廠都僅先以測試車做預告,正式發表時間一般推測最快會落在年底,而國內市場根據過往經驗,海外一發表通常也會同步公開國內相關定價等資訊,所以第四季至明年初是較合理的推測。
Cayenne EV與小老弟Macan EV相同,都是採用集團最新的PPE電動模組化平台進行打造,達到800V電力架構,快充速度估計也會有300kW上下的能耐,參考Macan EV的各項配備與表現,定位更高的Cayenne EV肯定更值得期待。此外,雖然純電Cayenne即將推出,但原廠已明確表示即使推出純電車型,短時間內既有的Cayenne燃油動力也不會消失,會採取並行方式販售。

台灣福斯去年一口氣將ID.4、ID.5以及ID. Buzz導入國內,今年步調就稍微放緩,預計第四季有望會引進ID.7販售。ID.7最早是在2023年正式亮相,當時先推出的是轎車版本,後續又追加發表了ID.7 Tourer,也就是旅行車版本,ID.7車系都是基於MEB平台並採400V架構,動力系統方面,電池組具備82kWh與91kWh兩種大小,單馬達後驅設定擁有最大286hp的輸出表現,百公里加速為6.2秒,續航力則上看700公里,整體數據算是相當不錯。(2/10更新)台灣福斯已正式預告,除以上可能車款,好久不見的Passat Variant倒是會重返國內市場,但也因此ID.7導入的機率應會變小,相關時程就待後續原廠公布了。
如同我們已經見到的ID.4/ID.5,ID.7車系外觀有著流線圓滑的車身線條,進一步讓風阻細數降低至0.23cd,橫貫式的頭尾燈也是必備元素,內裝部分水平式中控布局駕駛前方仍保留一個顯示必要資訊的細長數位儀表,中間車載螢幕達到15吋,並將車輛多數功能包含空調系統整合至其中。
燃油 | 電動 | |
第三季 | Audi Q5大改 CMC ET35 Honda HR-V小改 Hyundai Tucson小改 Maxus G50 Plus Nissan Kicks大改 Toyota Crown Sport VW Golf小改 VWCV T7 Transporter |
Kia EV6小改 Luxgen n5 Suzuki eVitara Volvo EX90 |
第四季 | Audi A5/A5 Avent大改 Citroen C4小改 Honda Civic小改 Hyundai全新休旅 Kia Sportage小改 Mitsubishi XForce Peugeot 5008大改 Subaru Forester大改 Toyota RAV4大改 Volvo XC90小改 |
BMW iX小改 Hyundai Ioniq 9 Skoda Elroq Porsche Cayenne EV VW ID.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