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愛玩卡丁,最早是高雄TKS慫恿我試試競技車,但我一直沒開,後來他們也不開放了。
直到前幾天在安定賽車場和工作人員閒聊,他說想開競技車的話可以問看看K1,於是我就打了一通電話。
「請問競技車費用怎麼算?」
「1000元,不過要用營業車跑進一分鐘內才能租。」
後來我和朋友真的殺到K1,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又先致電詢問。
「你們有像高雄鈴鹿那種身分登錄嗎? 不然怎麼知道誰跑進一分內?」
「基本上剛來要跑進一分內也沒有很容易啦。」
我們得到一個不是答案的答案,但就想說算了,反正我根本沒跑過K1,所以最終能跑多快也不知道。



時間快轉到下賽道,我準備出發,正巧聽到前面有車手和朋友聊到「圈速」和「一分鐘」的關鍵字,所以我決定跟著她的路線。
我心裡想著盡量咬住,如果被甩開我就複製她的路線。
結果跟了一圈半發現不太對勁,人家根本沒有用力跑,所以我就決定超車,自己摸索賽道。
基本上,最大收穫就是發現第一彎可以全油門過,只是需要克服視線受阻的習慣性恐懼。
後面幾個U彎還算對稱,所以工作就是測試煞車點而已。
跑完看成績,我在第6圈開始跑進一分,最速圈是59.371秒。
不過我問工作人員,他跟我說所謂一分門檻是要「平均圈速」(扣掉最後一圈),不是最速圈速。

我仔細算了一下,我平均圈速是60.17秒 (但如果扣掉一開始的跟車那圈,後面平均就是59.91秒),我當場笑了出來。
想要靠別人帶路摸賽道,結果就是闖關失敗。
工作人員還安慰我說,第一次跑這樣還行,只是需要多加練習就好。
後來我和他閒聊,他說想租競技車,需要每次都先跑營業車,等到那節的平均有進一分內才能租競技車,以確保安全性。
所以順利的話,每次要開到競技車的成本是450(營業)+1000(競技)=1450元。
另外他們一次只開放一輛競技車下場,以避免鬥車。
順帶一說,他說桃園大魯閣也有競技車,我可以去開看看。
具體規則我還沒問大魯閣,不過我之後會去嘗試看看。
事後朋友問我感覺怎樣,我只覺得我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雖然我可以列出一堆理由,什麼被擋到、不熟賽道、天氣炎熱......可是沒啥用。
我倒是知道自己哪裡可以改進:
1. 煞車太早,導致彎速太低;煞車太晚,切不到apex
2. 煞車不夠用力,沒有用盡煞車性能,這可能和K1的煞車較硬有關
3. 有時候煞車踩下不夠快,重心轉移失敗,沒辦法讓外側前輪用力咬住地面,導致轉向遲鈍
4. 有些該late apex的點,偷懶用傳統apex
5. 長直道前的組合彎取捨錯誤,基本每彎都外內外,導致出彎速度慢
6. trail brake不順,一樣可能跟煞車行程較短、硬度較大有關
還有兩招,但我覺得在K1用不到。
一個是漂移過彎,因為K1的彎都算大,所以咬住過彎比較快。
另一個是power brake,也就是同時踩住煞車和油門。
我沒這麼做是因為沒有這種彎道(如果有人覺得有請偷偷告訴我),而且容易讓煞車過熱。
不過據某車手教的(他前幾天在鈴鹿跑爭先賽),有些速度尷尬的彎用這招會比較快。
相同內容我在"Master the Art of Kart Driving"也有看過,但基本上台灣所有賽車場的營業車都禁止使用此技術。
反正,總體而言我實力不夠,就想跑去越級打怪。
如果我像工作人員說的能快0.5秒,應該就會比較穩了。
最近剛好想下載KartKraft,我決定等把實力練好再去挑戰看看。
故事說完了,如果各位有什麼竅門可以跟我說,我是真的樂在其中,也想試試競技車。
對了,我本來想買護肋,不過他們也不知道價錢多少,所以我就先走了,有機會我再從網路上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