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車」大舉入侵國內市場早已不是什麼新聞,這一、兩年來不論是豪華或平價品牌,皆紛紛在台推出不少純電產品,也積極與第三方平台合作建構日益茁壯的充電網絡,為的就是要在這波轉型電氣化的風潮當中搶先吸引消費者買單。儘管多數電動車的定價與真正的平價都還有段距離,但隨著越來越多品牌的加入,價格也有逐漸下探的趨勢。就如本文兩位主角Nissan Leaf與Hyundai Kona Electric,有著與一般進口中型休旅車相近的入手價,或許剛好適合作為家裡的第二輛通勤代步車,甚至更有機會成為你人生中的第一輛電動車!

綜觀近幾年國內的電動車市場擴張速度可說是非常之快,以往主戰場都是動輒三、四百萬的豪華車款,但現在兩百萬以下可選擇的純電產品也已超過十款。其中不乏一些豪華品牌旗下的入門跨界休旅車,還有在全球各地都很暢銷的Tesla Model 3,基本款也落在二字頭之內。若將預算再限縮,起跳價格低於150萬元門檻則剩下本次召集的Hyundai Kona Electric與Nissan Leaf,以及Peugeot e-2008和其處於預售階段的雙生車Opel Mokka-e,對於一些想嘗試電動車又不想花大錢的買家們而言,這些價格相對平易近人的車款就會是比較容易入手的選擇。

曾榮登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的Nissan Leaf,被譽為推動平價電動車普及化的先驅。第一代車型早在2010年就已經出道,於2017年改由大改款第二代上陣。國內總代理裕隆汽車在2019年將Leaf導入台灣,現行販售的車款則是在今年九月份正式上市的2023年式新車型。相較於舊年式的最大變革便是新增電池容量更大的長續航版本,且將入手門檻大幅降低,全車系劃分輕旅版與長程勁化版兩規格,前者搭載容量40kWh的鋰電池模組,後者則加大至62kWh,售價分別為125萬元及139萬元,與過去單一規格販售149萬元相比更加親民許多,也是目前市場上起跳價格最低的電動乘用車。

打著「你的第一部電動車」口號的Hyundai Kona Electric,於2021年初登台時以最低124.9萬元的起跳價格切入市場,使Hyundai成為當時極少數提前布局電動車領域的平價品牌之一。即便後續新世代Ioniq 5的到來搶走多數人的目光(和訂單?),定價較低的Kona Electric依舊擔任拓展入門電動車版圖的先鋒及要角。當前車系編成規劃EV 300及EV 500兩規格,兩者的電池容量分別為39.2kWh及64kWh,建議售價則為131.9萬元、162.9萬元。
車名 | Nissan Leaf | Hyundai Kona Electric | ||
型號 | 輕旅版 | 長程勁化版 | EV 300 | EV 500 |
電池容量 | 40kWh | 62kWh | 39.2kWh | 64kWh |
NEDC續航里程 | 319km | 463km | 339km | 521km |
WLTP續航里程 | 270km | 384km | 312km | 482km |
售價(萬元) | 125 | 139 | 131.9 | 162.9 |
Part.1 外觀
- Leaf-1
- Leaf-2
- 頭燈
- 尾燈
- 車身
- 鋁圈
- Kona Electric-1
- Kona Electric-2
- 頭燈
- 尾燈
- 車身
- 鋁圈
Part.2 內裝-中控台與多媒體系統
- 中控台
- 方向盤
- 恆溫空調
- 左側按鍵
- 多媒體
- 儀錶
- 能源指示
- 環景
- 中控台
- 方向盤
- 恆溫空調
- 左側按鍵
- 多媒體
- 數位儀錶
- 能源指示
- 抬頭顯示器
- 電力資訊
中央鞍座與置物空間
- 排檔座
- 充電孔
- 置物格
- 置杯架
- 排檔座
- 無線充電
- 充電孔
- 置物格
Part.3 駕駛輔助
- 駕駛輔助-1
- 駕駛輔助-2
- 駕駛輔助-1
- 駕駛輔助-2
Part.4 座艙-前後座椅
- 前座
- 後座
- 後座加熱
- 前座
- 後座
- 扶手
乘坐空間與行李廂
- 後座乘坐
- 行李廂-1
- 行李廂-2
- 後座乘坐
- 行李廂-1
- 行李廂-2
Part.5 動態-規格與充電

Leaf全車系都採單馬達前輪驅動配置,入門輕旅版的最大輸出為147hp/32.6kgm,試駕車長程勁化版則將最大輸出調漲至214hp/34.7kgm,兩者分別搭配容量40kWh及62kWh的鋰電池模組。按官方提供的NEDC測試規範數據,輕旅版的最大續航里程為319公里,長程勁化版則增加至463公里;若是參考WLTP測試規範,兩者的最大續航里程則分別為270公里與384公里;就長程勁化版而言,一度電可行駛約6.19公里(6.19km/kWh,WLTP)表現不算特別理想。但其實目前價格帶落在150萬元內的電動車,絕大多數的續航力都差不多接近如此,較適合短程通勤用途居多。

設置在前端的充電孔採標準J1772 AC交流電(右)以及國內較為少見的CHAdeMO DC直流電(左)快充;前者充電最高功率為6.6kW,後者則可來到50kW。根據原廠提供的數據,以DC快充為輕旅版充電,可在40分鐘內將電量由10%充至80%,至於電池容量更大的長程勁化版,要從電量10%充至80%則需耗費約一小時。相較於多數採用CCS1/CCS2快充規格的電動車,Leaf所使用的CHAdeMO系統支援最高功率相對較低,因此就算是快充也得花費較久時間補充電力。

Kona Electric和Leaf同樣都採單馬達前輪驅動配置,其中於入門EV 300可輸出136hp/40.3kgm最大動力,於本次試駕車EV 500則將最大馬力上調至204hp,但最大扭力維持40.3kgm不變。電池容量方面,EV 300採容量39.2kWh的鋰電池模組,EV 500則有64kWh,兩者的最大續航里程以NEDC規範測試下分別為339公里及521公里,而參照WLTP規範測試下的最大續航里程分別為312公里及482公里,在同一價格帶中的續航力頗為亮眼;以EV 500來說,相當於一度電可以行使7.53公里(7.53km/kWh,WLTP)。

充電孔同Leaf設置在車頭,採標準J1772 AC交流電與CCS1 DC直流電快充。據原廠指出,不論是EV 300還是EV 500,以功率100kW的DC直流充電樁充電,皆可於47分鐘內將電量由10%充至80%。若是以功率7.2kW的AC交流充電樁充電,EV 300需要花費6小時才能將電量由10%充至滿電;EV 500則需要9小時15分鐘。
行駛駕馭

多年前第一次接觸Leaf時,儘管電動馬達的最大出力不到150hp,但隨傳隨到的輸出特性讓提速過程變得極為順暢,加速感受比起馬力相近的傳統燃油車要來得更加輕快有力,令人留下好印象。而長程勁化版進一步將動力提升後,於一般日常行駛的加速回饋其實和先前沒有太明顯的差別,一樣都是以非常線性的方式推進,直到重踩油門的剎那才比較能察覺那更為強勁的力道湧現,三兩下就能擺脫車陣揚長而去。另一方面,長程勁化版於高速巡航再加速時也顯得更有餘裕,延伸性更好,展現大動力的優勢所在。
- 駕駛模式
- e-Pedal

電池容量增加的同時,長程勁化版的車重也順勢來到1,729公斤,較輕旅版的1,578公斤再多出151公斤之多。為此原廠另有同步增強懸吊阻尼以應付多餘的重量,但整體調性仍就偏重舒適性為主,初段給予的路感回饋頗有幾分歐系車的紮實韌性,但遇上較大的路面起伏或行經彎道時,不難察覺較為明顯的晃動感與車身側傾,重心移轉的反應也不若一般掀背車迅速,建議還是不要因為坐擁超過兩百匹馬力就把Leaf當作小鋼砲了,柔順平穩的操駕才是上策。

EV 500的最大馬力正好跨過兩百匹門檻,不管是對上同級電動車或是搭載燃油引擎的小休旅都算是高人一等;但更讓人驚豔的絕對是超過40kgm的最大扭力,再與電動馬達輸出即時的特性搭配之下,造就敏捷輕盈的加速快感。雖說帳面數據與Leaf長程勁化版幾乎平起平坐,但Kona Electric仗著車重較輕且扭力更大的先天條件,起步後的推進力道更是充沛,且電門響應也更加靈敏,只要稍稍深踩油門,貼背感隨之襲來。Sport模式下全油門反應更是直接,40.3kgm的最大扭力毫不私藏一次宣洩,衝刺起來相當帶勁。原廠公布的百公里加速成績為7.6秒,偶爾想要小熱血一下也不成問題。
- 駕駛模式
- 回充調整

燃油版本的Kona一直都是跨界小休旅中的運動咖,改採電動馬達又附帶電池模組的Kona Electric,車重一口氣就多了快要三百公斤,但卻沒有抹滅掉太多原本的運動個性。懸吊調校是屬於舒適與操控兩面皆討好的均衡設定,既能消化輾壓坑洞產生的彈跳衝擊,又能在激烈操駕下妥當支撐住車身,側傾與晃動不免還是比燃油版本易於察覺,但精準的轉向手感和車頭指向讓整體動態保持不錯的協調性。唯獨能抱怨的大概只有足下不斷發出慘叫的節能胎,難以給出相對應的循跡性與抓地力,代表原廠賦予Kona Electric的定位並非運動取向,但基本上對應一般消費者的操駕需求已是綽綽有餘。
Part.6 總結

電動車的發展在全球車壇中已到了百家爭鳴的狀態,但不論產品多酷、多炫或是多便宜,消費者們最在意的肯定還是充電與續航。純電界的沙場老將Leaf,這回藉由新年式新增長續航版本,試圖以加大電池減緩里程焦慮的問題,再將價格降至更有競爭力的範圍,也難怪首批百輛年度配額在正式上市前就已完售。然而,低價的背後必須妥協的便是缺乏完整的主被動安全輔助,以及內在的科技配備無法與時俱進。只能說若是作為初次踏入電動車領域的族群,選擇Leaf的好處在於幾乎可以說是無痛轉換,且可以享受到電動車隨踩即走的暢快加速特質。

「油轉電」而生的Kona Electric,或許不像那些以純電平台打造的新生代電動車,有著前衛的外型或是花俏的配備,但相對務實的價格就是最大優勢,且論駕駛輔助、充電規格及駕馭感受都能符合當代乘用車的水平,續航力也不落人後。不考量世代新舊的話,其實Kona Electric的競爭力並不亞於其他同性質的跨界電動新秀,對於電動車新手而言來說也是親民好上手的純電代步座駕。

當然,現階段若要加速讓電動車普及化,光靠車廠持續導入新車或降價吸引客人上門,都還是沒辦法解決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充電」。因為就算入手價再低或續航力再高,電動車充電所需的時間成本就是比燃油車加油還來得多,而國內都會區多以公寓或大樓為主的居住型態,也增添家用充電樁的設置難度。
目前雖然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車廠及第三方充電平台,於展示間、百貨公司或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地方增設快充站,但據我們過去幾次駕駛電動車南北長征或環島的經驗,不管是遇上排隊等待或充電樁故障,總的來說便利性都還有提升空間。不過觀察近幾年內,電動車在台銷量有快速成長的趨勢,想必還是有許多消費者躍躍欲試,希冀能刺激車廠及公家單位盡速完善全台充電網絡布局(特別是快充),才更有餘裕推動轉型能源零排放。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電動車新手的初階入門課 的看法或選擇,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為汽車品牌原廠精品,共1個名額並採隨機寄出方式。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2年12月2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汽車品牌原廠精品 | 金木 研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