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看了這個影片的解說,算是比較有深一點的認識
就以四種最常見的懸吊系統雙A臂、扭力樑、麥花臣、多連桿來看
大概可以得到幾個想法:
1.雙A臂真的很好用,但成本也高很多,肯給的車廠相對不多
2.扭力樑結構最簡單,可以讓出較大的空間,但相對成本也低,操控上來說較其他幾種差
3.都可以靠後天調校來讓車子有更多的改變和差異
但這樣我有個好奇
因為我的第3點,假設車子都能靠後天調校來改變懸吊給車主的駕駛感受
原始機械結構影響沒這麼大的話,所以Focus推出ST-Line使用扭力樑,應該是一個相當合理的設定

我記得最早期的扭力樑之亂,支持和反對陣營的人都蠻不少的
包含很多資深汽車媒體,甚至林帛亨也表示沒差

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Focus ST-Line Lommel,使用了「後獨立式多連桿懸吊」的設定

這,怎麼瞬間打了自己和支持者一巴掌的感覺呢?XDDDDD
所以是不是FF的車,使用雙A臂和扭力樑真的沒什麼差啊?
再看另一個例子,以往Altis就是FF、扭力樑的設定,被許多人詬病「船」的感覺
但現在的Altis不一樣了,在TNGA時代之後,就連Altis的後懸吊都換成了雙A臂

前幾天搭Uber剛好叫到,在過橋面伸縮縫和路面坑洞時,感覺真的很明顯
穩定很多,還有點偏硬,已經不像我認識的Altis了XDDDDD
但不得不說,目前市售價格較親民的車款,有雙A臂的選擇真的不多
我找來找去看到了Impreza,也是後雙A臂的設定,忽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Impreza是前置水平對臥引擎、4輪傳動的設定,搭配SGP底盤,是一個整體性的模組
也因為這樣,SUBARU給人的操控感一向是很好、很穩定的
但以近期的同級車來說,似乎只剩下Impreza是4WD搭配雙A臂的設計
其他Mazda3、Tiida、Sentra這些同級車都是後扭力樑的設計,還真難找到雙A臂的,四輪傳動的更難
那這樣我又開始懷疑「可以靠後天調校」這件事情,到底是否成立啊?
看起來怎麼樣都還是雙A臂、多連桿在操控性、穩定性上都優於扭力樑呀?如果再給個四輪傳動,就是穩穩貼地了吧?
當然,如果只是為了在乎空間,軟一點、犧牲一點操控,我覺得扭力樑是可以接受的
但為了護航扭力樑,硬是說兩者感覺不出來、差距不大……會讓人觀感有點不太好XD
只是這年頭,使用雙A臂、又能把空間做大、甚至有四輪傳動可選,既能兼顧操控樂趣、又很能載人載東西的,應該根本佛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