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url
日經商業刊物(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對特斯拉Model 3的新拆解,使傳統汽車製造商不寒而栗。根據拆解的結果,很明顯該公司的技術與當今經驗豐富的汽車製造商使用的電子產品處於完全不同的水平,其中很大一部分與特斯拉定制的完全自動駕駛計算機有關。
在對Model 3進行徹底分析之後,在日本一家主要汽車製造商工作的工程師指出,其他汽車製造商根本無法達到特斯拉的技術水平。工程師承認: “我們做不到。”
特斯拉的全自動無人駕駛計算機(也稱為硬件3)具有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定制設計,使該單元針對自動駕駛應用進行了優化。FSD計算機的核心是兩塊260平方毫米的AI芯片,這是特斯拉在傳奇芯片設計師和蘋果校友Pete Bannon的幫助下開發的。
日經新聞指出,特斯拉當前的平台在車輛中心配備了強大的計算機,這可能對下一代汽車至關重要。明天的汽車將需要足夠的計算能力來處理大量數據,尤其是在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問世之時。
考慮到業內人士預計聯網汽車將在2025年左右普及,並且考慮到特斯拉已在2019年開始將HW3部署到其汽車產品陣容中,這家總部位於矽谷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很可能已經擊敗了其經驗豐富的競爭對手整整六年了。那隻是在硬件方面。特斯拉在現實世界中的數據領導者也可能是與眾不同的。
最終,日經指出,其Model 3拆解顯示出一件事:特斯拉不可否認的技術領先地位,部分原因是該公司沒有與傳統的汽車供應鏈捆綁在一起。該出版物指出,如果傳統汽車製造商採取與特斯拉今天類似的策略,他們將不得不大幅度減少其車輛中使用的電子控制單元的數量。這將嚴重打擊汽車製造商所依賴的供應鏈。
與經驗豐富的汽車公司不同,日經新聞發現,特斯拉汽車上的大多數部件都帶有公司的徽標,而不是供應商的徽標。這表明該公司並未受到其他多家公司的束縛,這使該公司可以自由地追求最佳技術。這也使特斯拉能夠對其汽車及其功能進行前所未有的控制。事實證明,這種獨立性可以使公司在汽車市場上佔優勢。
alphaelf wrote:
AP軟體上領先我相信,但是說晶片設計比nvidia 這個就很難信服了⋯⋯⋯(恕刪)
軟體領先還是要靠能力足夠的硬體上運行
Nvidia對Tesla 自製的AI晶片的看法
文章裡並不是說Nvidia工程能力上做不到, , Tesla 在2018年7月HW3 72TFLOPs 的晶片
開始量產, 同年年底開始裝在員工車上試車, 晶片從開始設計到量產, 至少要花18個月,
這麼大的晶片來說18個月已經是非常快速的執行效率了, 以此推斷, 特斯拉開始HW3晶片
的研發早在2016年底前已經開始了, (Pete Bannon是2016年2月從蘋果跳槽到Tesla)
2016年Nvidia 提供的自駕晶片的方案就是Autopilot V2/V2.5的Drive PX 2. 在2017年
的1月 Nvidia宣布30TFLOPs的Xavier, 同年10月宣布160TFLOPs的Pegasus.
傳統車廠對非主要零件一直以來習慣用外包的方式, 仰賴專業外廠研發進度, 自駕硬體
便是其中之一, 靠外包要花時間整合推出時程自然比較落後, 這也是為什麼報導中車廠
工程師說"做不到"的意思, 並不是指工程能力, 而是在既有供應鏈的架構下, 市場上
執行落後是必然, 我認為不知道翻譯的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文章的語意是過度渲染誤導
cdma2k wrote:原文 url日經商業(恕刪)做不到又如何,無人駕駛啦、完全自動駕駛啦,以後是公車及計程車的事,與個人享受車子的操控與性能完全是兩回事。
話說回來日経ビジネス只是客觀地拆解分析,沒什麼被嚇壞的部分。
https://project.nikkeibp.co.jp/bpi/report/analysis/tesla/all/#sec_index
The author of the English article is an ass kisser of Elon Musk. Naturally it is his opinion whatever Tesla has can only be the best in the world.
Indeed the Tesla fever remains an "admiration for celebrity" syndrome, and does not have much to do with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real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geric.ch wrote:
Indeed the Tesla fever remains an "admiration for celebrity" syndrome, and does not have much to do with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real automotive technology.(恕刪)
Envy much lately?
Quattro perfected and pride by Audi for almost 40 years has now rendered
useless in electric powertrain. 50/50 weigh distribution pursued relentlessly
by BMW can be easily achieved by putting the battery/motor in between the
axle.not to mention the efficiency and throttle response in electric motor win
by a landslide over ICE. What kind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are you talking
abou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