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商有個很奇怪的習慣,總是經常被動的處在「敵不動我不動」的狀況
別人沒有的我也不要有,等到別人有了我才要慢慢的補上
非得等到市場出現一台有兢爭力的對手,發現情勢不對,才會開始緊張
就好比說這幾年很熱門的跨界休旅車市場,好像就是這樣
起初,市場沒幾台車,大家推出就是基本安全配備有就好,不會太在意
好比說HR-V推出時2.4.6氣囊依舊穩定熱賣千台
縱使當時有CX-3在一開始就提供了主動安全配備
但因為是進口車、價高偏高,銷量也普普,所以沒什麼威脅性
讓早些時候就已經進駐這市場競爭的Honda、Toyota、Suzuki…旗下產品都無動於衷
但到後來,「國產」Kicks推出後,大家開始意識到自己價格貴、配備差
有些甚至還是以「進口」的方式在台販售,結果配備卻比國產車還要更差
慢慢的危機意識浮現,新產品開始不敢偷拔配備,改款時也把安全配備給補齊
可以說是從Kicks推出後大家開始真正陸續把新產品跟既有產品主動安全配備逐漸補上的關鍵
我一直在想這會不會這就是台灣市場始終都是「落後國外」、「無法進步」的最大原因
國外產品動作通常都是在比好的,今天誰推出了什麼,過兩個月可能他就馬上又端出什麼牛肉去超越他
台灣跨界休旅車市場假如不是因為一台僅是「國產」且只需要7開頭
就能入手完整主動安全配備的Kicks的出現
且一出現就是橫掃跨界市場,幾乎佔據了6、7成的跨界市場銷量
那麼後面像是Kona、Vitara、Stonic這些車會不會就抱持著僥倖心態
跟著HR-V、C-HR一起把主動安全配備都屏除在配備表之外?
雖然這些車補上安全配備還是相比Kicks還是貴上近10萬
有的甚至功能不完全,比方說Vitara就沒有給行人偵測功能
但就算是被Kicks逼得不的不給,可是有總比沒有好
怎樣都好過於那些仗勢自己比較早在市場立足,始終叫不醒的品牌
像是HR-V、C-HR,到現在都還不面對配備不足的窘境
尤其是「曾經」市場龍頭的HR-V
近幾個月銷量也開始越走越下去,走到這局面會意外嗎?我想大家都不會
所以我說,台灣市場車商的心態是否要改一下?
別老是等到別人有所動作,才願意陸續端出牛肉,假設每個車商都願意再端出新產品時做好「領頭羊」的角色
試著別想著只是賺錢,而是學學國外的車商,透過自家產品來提昇整體市場競爭力
縱使只是小品牌好了,我相信也一定也可以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即便銷量不能馬上衝到第一線,但大家對於品牌的觀感也會相對好上許多
最後回到最前面提到的
台灣有哪些品牌願意跳出來做這種類似這種領頭羊的角色嗎?
也許今天我心裡對某些品牌印量不是很好,但如果他願意做到這角色
我依舊願意給這些品牌一些掌聲,因為我覺得這對市場來說絕對是件好事
對整個台灣汽車市場的進步也絕對有激勵的作用
當年休旅車市場的狀況不也一樣嗎?只有福特還算有誠意給的也不差。
直到crv新世代開了一槍,大acc 時代就此展開,此後acc蔚為顯學,沒有這功能根本賣不動,埃塞也不會被逼來台灣。
至於國產車到底該有什麼價格?
基於一分錢 一分貨的想法下,車商能夠比照國際標準通過撞擊測試,動力與配備不差的話,他要開百萬(休旅車)我倒是能接受。
至於目前的狀況下,車商好像也無法接受國際標準的測試環境,那麼國產車目前不會是我的考量清單內。
當然,少數進口車商的保固與後勤在台灣又是另一個大家詬病的故事了。
樓主同樣的想法套用在台灣的進口車商上,不也一樣嗎?
配備給你又如何?我維修待料耗時,車廠處理專業度品質不一,出保有些更是嘰嘰歪歪,瑕疵狀況老是擺爛,這些種種不也是相同的嗎?
最後呼應樓主的開頭,敵不動,我不動,放諸國產與進口皆宜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