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車真的不可能嗎?對岸有500部上路了..?!

燃料電池車台灣有很多討論,但政府一直沒有明確的方向,反觀對岸一鼓作氣,京東和IKEA都上了,台灣又要看不到人家車尾燈??
時間與商機似乎就在內部爭論中流失,這就是台灣的現況嗎?


大家有什麼看法?

燃料電池車真的不可能嗎?對岸有500部上路了..?!

燃料電池車真的不可能嗎?對岸有500部上路了..?!
燃料電池車真的不可能嗎?對岸有500部上路了..?!
燃料電池車真的不可能嗎?對岸有500部上路了..?!
燃料電池車真的不可能嗎?對岸有500部上路了..?!
2018-03-07 12: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燃料電池車 500
重點是成本...

目前要普及等於是不可能

對岸的企業用車自有它的需求,因為1、2線城市有單號/雙號限行,加上搖號不易(車牌發放有總量控管)。

加上中國政府對新能源開出多項利多,車輛購置稅減免、不受單/雙號限行、新能源車不必搖號,對於每天都要用車的企業來說,當然充滿吸引力。

簡化來說就是 Z > B
對於不敢面對事實的人,我無話可說... 對於事實反駁到底的人,請繼續口水...
沒甚麼看法
對岸市場有多大
台灣市場有多大
夠不夠經濟規模
有沒有誘因
有沒有商機
世界那麼大
不是甚麼事情別人能做的我就一定做得到做得好
加氫站是個大問題,建加氫站和氫的運輸成本比加油站高得多
目前建一個加氫站大約需300萬美元(或中國要2000萬人民幣、日本要5億日圓)
也就是一個加氫站的成本要約1億台幣以上,想要擴展遠比充電站難
燃料電池也不便宜,限制了推廣使用的可能
成本高->加氫站很少->車輛數不足->成本更難回收
中國也是只能想從物流業開始推

另外雖然用石化裂解可以得到能量成本和汽油差不多的氫,
但製程還是會產生CO2
電解產氫的成本會高到更推不動
看到了一堆車擺在那不動,是在等著加氫嗎?
這是有戰略意圖的開發項目. 不能所有國家都比照. 故事說起來很長. 你自己可以去 google 一下氫能源就行.




但是TOYOTA和HONDA都投入了,難道他們腦袋不清楚嗎?
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制备大量氢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排放。所以从环保角度来说并没有比现有的充电电池技术更环保。
大家都是做成电池把污染和排放留在上游,只是终端零排放而已。
现有技术从整个产业链整体考虑充电电池,燃料电池并没有比汽油车更环保。燃料电池比充电电池唯一优势就是加氢快,这一点汽油也能做到。
成本高,又没有更环保,不适合作为大众技术推广吧?
大陆政府也只是民间企业要走这条路给你开几个绿灯,给未来留点技术储备,并没有大规模推动的打算。
丰田之前是把宝压在燃料电池上了,但是现在又反悔了吧。
天上一颗星 wrote:
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制备大量氢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排放。所以从环保角度来说并没有比现有的充电电池技术更环保。
大家都是做成电池把污染和排放留在上游,只是终端零排放而已。
现有技术从整个产业链整体考虑充电电池,燃料电池并没有比汽油车更环保。燃料电池比充电电池唯一优势就是加氢快,这一点汽油也能做到。
成本高,又没有更环保,不适合作为大众技术推广吧?
大陆政府也只是民间企业要走这条路给你开几个绿灯,给未来留点技术储备,并没有大规模推动的打算。
丰田之前是把宝压在燃料电池上了,但是现在又反悔了吧。



就目前的技術來說,氫氣製備不是問題,因為很多工業製程的副產品都有氫氣,且目前是燒掉(浪費掉)來處理。
像石化產業甚至鋼鐵業,其實都有產製氫氣的能力,只是需要設備加以收集與純化。

所需能量部份同上,基本上是多了收集與純化所需的成本(包括金錢上與能源上的需求)而已。


HFCV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成本。

首先那顆燃料電池,價格還是偏高。
(畢竟一定會用到像白金這類的昂貴物質)

其次FC本身並無法瞬間大功率輸出,而是以穩定功率輸出。
因此需要一個能量池(pool)做緩衝,來實際提供電力給馬達。

這能量池通常是使用一顆大型鋰電池來達成,但也因此推高了售價。
(請想像一下有一台電動車,在上面裝了一台發電機穩定的幫電池充電。然後把發電機換成FC,這就是目前的燃料電池車了)

Toyota的部份,事實上Mirai二代正在開發中,可見豐田根本沒有打算放棄HFCV,而是改採三主線的戰略。(Hybrid、EV、HFCV)
(原為雙主線:Hybrid+HFCV)

反正不管是原本雙主線還是三主線,那顆鋰電池都會研究到,那乾脆順手把EV做出來吧。
我想Toyota大概就是打這樣的主意,所以除了直接開一個新的電池研究部門外,還開了起始人員非常少的EV電動車部門,但卻發豪語2020年要把EV production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