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gen U5不辭辛勞送往西班牙IDIADA實驗室進行撞擊測試,有些議題你要知道

看到ucar的質疑,你是否會懷疑呢?當然有送測是好事。
http://news.u-car.com.tw/article/38971/Luxgen%20U5%E4%B8%8D%E8%BE%AD%E8%BE%9B%E5%8B%9E%E9%80%81%E5%BE%80%E8%A5%BF%E7%8F%AD%E7%89%99IDIADA%E5%AF%A6%E9%A9%97%E5%AE%A4%E9%80%B2%E8%A1%8C%E6%92%9E%E6%93%8A%E6%B8%AC%E8%A9%A6%EF%BC%8C%E6%9C%89%E4%BA%9B%E5%95%8F%E9%A1%8C%E4%BD%A0%E8%A6%81%E7%9F%A5%E9%81%93
2017-09-18 21:17 發佈
原來如此,現在知道那家車評還有公信力了。
但很好奇,Sedan/Estate,或是三門/五門,五人/七人共用一個報告可以理解,但S3/U5這種底盤不一樣高度還能共用嗎?

danyshih wrote:
原來如此,現在知道...(恕刪)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台灣機關對法規不當解釋的例子
難怪一直有人覺得有法律規定還是不公平
U5較S3的延伸車型??
那歐美是不是SUV或crossover都算轎車的延伸車型?
明顯不該是
但是在台灣就會發生XD

ljj2605 wrote:
看到ucar的質疑...(恕刪)


有車廠願意公開撞擊測試結果
絕對是好事!
但是就事論事,有多少數據說多少話,不需過度矯飾或美化!
ljj2605 wrote:
不過事實上,Luxgen U5一開始是以S3的延伸車型來獲得合格證的,也就是說,Luxgen當初向VSCC申請自家稱為「S61」的車輛型式撞擊合格時,該車款即為目前市售的S3,不過Luxgen當時也表示U5是S61車輛型式,意即為S3的延伸車型,所以U5起初並未進行撞擊,便可上市販售。而在國內市場上,多家品牌也都會以國內法規允許的延伸車型合格證的方式,讓一張合格證為多款車所使用。

然而,Luxgen知道之後消費者勢必會有疑慮,所以仍決定進行實車撞擊,又考量到國人普遍對於ARTC不信任,所以委託西班牙IDIADA實驗室進行撞擊測試。U-CAR也確認Luxgen已把這份IDIADA測試報告送交VSCC,以取得新的合格證取代原先的合格證。

車輛型式撞擊合格採延伸車型案例:
BMW:X5、X6
Mercedes-Benz:C-Class、C-Class Estate
Nissan:Tiida 4D、5D;Livina、Grand Livina
Luxgen:S3、U5...(恕刪)

這資訊還真是嚇人,不同車型竟然可以直接延伸車型來取得合格證,
台灣的法規到底是那些恐龍訂的,難怪NISSAN車系一票都是鋁罐車,
一堆黑箱作業
在歐美車系發問才推薦安全車,其他版當然推薦"台裝"日系車,路上鋁罐車多,才會當成我的潰縮區。

相當客觀且中立的就事論事, 簡單來說納智捷在國產車剛性安全上, 相較於其它國產車品牌的確有進步,

但若要與國外進口經過NCAP 或 IIHS 全套撞測的進口車相比, 恐怕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這應該不是Ucar的質疑,應該是納廠對於眾多車友的疑惑整理後交給媒體的新聞稿。
像是下面兩題,我就問過納廠編輯了
因為依台灣法規在領牌前須先經過安全測驗,但U5已經有領牌上路,所以U5是以ARTC或是IDIADA的數據送驗?
而一開始看到兩種不同車型而對側氣簾有所誤會,後來澄清的確是兩種車型,因為採嚴苛車型測試,但為何前撞是Hifi?以納廠說法是它配備最多因此最重,但規格表只有一種車重,可能規格表弄錯了。


以下為該篇報導
------------------------------
Q1:Luxgen U5才要送去VSCC進行撞擊報告審驗?那一般車牌的U5怎能上路?
U5兩撞均採「最嚴苛車型」,但為何不都是入門車型?

U-CAR在向VSCC詢問時,表示其實「最嚴苛車型」不一定與「最入門車型」畫上等號,在不同的測試項目下,還需綜合如車重、其餘配備,還有許多參數影響的考量後,才能被評定為最嚴苛車型。因此U5進行側撞時,送測沒有側氣簾的大屏幕版;而在前撞時,車廠自行評估計算,或許認為旗艦Hi-Fi版車型才是最嚴苛,當然,VSCC也會再進行審驗評估,以確認這次的撞擊是否合乎法規的所有規範。

ljj2605 wrote:
看到ucar的質疑...(恕刪)


汽車三大元素:引擎/底盤/變速箱都不是自己的,為什麼要搞噱頭?
況且自送撞擊,難免給人特式車送測的口實.

車廠就該做好技術研發,買車就是買車商的研發技術,對吧?
裕隆走到這裡,已經事情途末路了嗎?
台灣採用東風引擎:U5/S3,華擎引擎:S5/U6/U7/M7/V7
8月台灣銷售:東風銷售5/103,華擎銷售:121/564/19/154/20
東風占了:108/986=10.95
大陸採用東風引擎:U5/S3,PSA引擎:S5/U6,華擎引擎:U7/M7
8月大陸銷售:東風銷售0/27,PSA銷售:10/906,華擎銷售:18/60
東風+PSA銷售占了:943/1021=92.36%,連魂都沒了!

自創品牌搞到今天局面,還號稱要推電動車?
做的是汽車,不是手機吧.
但是卻有很多無知粉絲以為跟ENCAP一樣安全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