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避震器太硬導致G值極限太低?

是否避震器太硬導致G值極限太低?
是否避震器太硬導致G值極限太低?
是否避震器太硬導致G值極限太低?

最近跑了賽道
前驅車143匹自排車
使用的輪胎是NS-2R
圖一是手機APP的數據不知道是否準確
圖二是左前輪跑完的狀況
圖三是左後輪跑完的狀況
在直線和彎道都有逼至極限
彎道時都有小幅度四輪側滑帶修正
而九圈內有一次spin
由於是轉向過度所造成(後輪滑得比前輪多
又看見數據顯示X軸最大加速度為0.4G
在想自己的後輪避震器是否偏硬了導致抓地力不足
在Spin的彎道時速約109km角度37度(圖四
路面狀況良好應該沒有多餘彈跳
是否避震器太硬導致G值極限太低?
不知道一般轎車過彎的G力大約多少
看了一下WRX或Focus ST的G值都有0.9多
CLA、235i等車也有0.9多,
好像一般車沒有個0.9G也有0.8G


是否避震器太硬導致G值極限太低?
是否避震器太硬導致G值極限太低?
0.4G是否極限太低了呢?
我的前後輪設定均為0度,刻意不做傾角。
考慮調整的方式為
1.將後輪阻尼降低放軟
2.將前後筒身調高恢復原廠車高增加側傾

使用的APP是Diablo Super Biker
不知道關於G值數據是否準確
若是不準確就好了,結案哈哈

是否避震器太硬導致G值極限太低?
2017-03-07 2:5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避震器 G值
跑場地啊!這麼專業

這麼專業要不要先把路線拿出來參考一下
才能決定是否歸因於避震器

路線的話...以圖來說看了許多遍
以影片來說或是以實際來說的話
大概是沒有問題
因為是追著前導車改裝BRZ跑
前導車由場地教練所駕駛
車輛性能為2分06秒是我所不可能跟上的
跟包場獨走差不多
BRZ會帶著並不會自己跑遠了
我的車0-100km要10秒出頭,最佳成績為2分32秒
以秒數來看我知道很慢
直線底只能上到錶速140km然後帶煞車135km進一號彎
APP為衛星定位MAX Speed為131km應該是準確的
那大約就是直線底131km降到126km進一號彎
路線倒是都跟著教練車
每一圈都是差不多秒數
第五圈2分48秒因為Spin


Spin的點從紅色標記直到紫色圈
時間約3秒左右
應該是進彎速度抓得太高所導致
因為後輪跑得太多修不回來只好停下來
忘了補充我的前後輪胎均為225/45/17
全程檔位都在二檔三檔切換而已
進彎前已帶煞車確實使用三檔無換檔
應該不是轉速過高導致出力過大
從直線、一號彎二號彎一直到spin全程是三檔
二檔不會在此使用因為110km時會出力過大6500轉導致前輪打滑
四檔齒輪比小於1,全程是沒有用到的。
所以這個spin應該不是因為切換檔位,而是進彎時速過高。
趙靈兒低頭吟唱著: 既不回頭 何必不忘 既然無緣 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 似水無痕 明夕何夕 君已陌路
您好,
看您前後輪的燒融狀況,前輪沒啥推頭,
反倒是後輪燒融的比較嚴重,
若定位都是正確的(是前後camber跟toe都0度嗎?這倒是讓小弟納悶為何,因為camber角是為了過彎時能抵抗側向G力),
是否有量過前後胎壓呢?避震器太硬除非您偷輕到頭重腳輕了?不然小弟前後都是18kg彈簧,還是壓的住,
若上述都沒有,那路線可能性就比較大了,畢竟前面帶領的是後驅車……

附上小弟大鵬的前輪照片給您參考

感謝您的回應
那有可能是路線了
這個是左前輪
右前輪沒有拍攝


這是左後輪

這張是右後輪

彈簧磅數不知道╮(╯▽╰)╭
前軸重886kg後軸重552kg
這是驗車時我坐車內的數據
沒有做輪胎角度是因為平時都在直線高速居多
怕吃胎在四輪定位時都沒有去調整
沒有特地偷輕,備胎千斤頂都刻意放在後車廂原本的位置。
扣掉我的體重跟原廠車重數據幾乎完全相同
當天氣溫APP說24℃
胎壓為前30後28psi
但是後輪吃不滿...怎樣滑也是吃不滿...


我單純的以為
在發生側滑以前
無論驅動方式,最佳路線是一樣的。
大概是我刻意『不壓路緣石』,自己縮小了路寬
但是鋪柏油的路面寬度是有用盡的
可能因此差那一點寬度讓極限下降了
我比較擔心的是數據顯示X軸最大才0.4G
要是準確的話表示我很容易就會側滑...
趙靈兒低頭吟唱著: 既不回頭 何必不忘 既然無緣 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 似水無痕 明夕何夕 君已陌路
個人建議您先檢查定位角度,後輪沒吃滿很怪

FF滑後輪,重量前移太多
可能原因:
1.你踩煞車
2.檔位太低
3.前懸太軟
4.前懸太低
5.定位錯誤
好的
就朝這幾點來檢查
這幾天一直下雨
不然是很想把後面阻尼放軟試試看
一種做法是彎前減速、彎中定速、出彎加速
我的做法是延遲煞車,所以是帶著煞車進彎,增加前輪抓地力但後輪抓地力減弱。


有幾種做法來改變
1.前懸加硬,減少轉移到前懸的力,讓後懸吃較重。
2.後懸放軟,可能因為後懸過硬些微彈跳造成spin。
3.筒身拉高,車體重心變高增加側傾抵消些許側向G力輔助輪胎。
4.拿掉後懸的千斤頂和備胎減輕簧上荷重,這好像是反效果。
5.改變駕駛習慣,但是難免會有進彎速度過高的疑慮。

找了一些文章各方高手可以參考、討論看看
http://m.xuite.net/blog/twopepe18t783/twblog/128531279
都是些老文章舊觀念,但是很有意思。
一定會有人反對的,也都無所謂大家討論看看。
http://club.m.autohome.com.cn/bbs/threadowner-c-135-44743059-1.html
這篇轉載,小惡魔也有出現過。
文章是蠻多的
看了讓我考慮是否要恢復原廠車身高度
目前我的前驅車是偏向轉向過度的
希望後輪可以抓地力更好,至少不要比原廠還糟。
才0.4G是太可怕了,原廠型態也沒這麼糟。




是否我搞錯了呢?
側向加速度和過彎G值是相同的吧
為什麼有人會說超過0.4G就沒意義呢…
休旅車SUV都可以超過0.8G了
也許是我的手機APP不夠準確吧
沒辦法跟V-box之類的精密儀器相比
趙靈兒低頭吟唱著: 既不回頭 何必不忘 既然無緣 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 似水無痕 明夕何夕 君已陌路
跑場地角度一定要做,G值跟路線正不正確亦息息相關故大小重要性其次,重要的是圈速與灣速。
我上下班通勤車之前也是NS2R,前傾角2度,後不可調1.5度,前面約一萬五下課還磨的蠻平均的。
我將後懸避震器阻尼放軟一點點
接地面積進步很多......
這是對照圖


趙靈兒低頭吟唱著: 既不回頭 何必不忘 既然無緣 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 似水無痕 明夕何夕 君已陌路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