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自有新汽車品牌「Thunder Power」

無意間看到這新品牌,此品牌可能於『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登場!(LUXGEN表示...)

稍微看了一下眾多網站的介紹Thunder Power的一輛作品將會是一台五人四門車,

而設計這輛車的團隊是由大名鼎鼎的義大利設計工作室Zagato操刀!

台灣自有新汽車品牌「Thunder Power」
(此圖解取自Thunder Power官方網站)

至於動力方面有的提到說:
將擁有430匹最大馬力的輸出,在電池模組電力滿載的情況下最遠可擁有600公里左右的巡航距離,
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可望在五秒內完成,而極速可達到時速250公里上下(電子限速)。

價錢方面因為與中國企業合資的關係...應該會落在40萬人民幣上下(意思代表著首發將會是對岸)

(請問嚴董你怎麼看!?)

最後附上Thunder Power官網: http://www.tpmoto.com/

2015-09-13 4:19 發佈

roni0918 wrote:
無意間看到這新品牌...(恕刪)


有待觀察

就新聞稿上看到旳內容
只提供中國市場
加上設計開發都是委外《歐》進行
所以要稱台灣自主品牌?
昶洧股份有限公司(4529.TW)前稱為「雷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力武電機」,成立於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三日,於2013年9月13日起更名為現名並開始買賣。
原先從事馬達與電動工具機等代工業務,惟因代工毛利率並不理想,導致公司近年營運持續虧損在2011年下半年引進新團隊,2012年2月起陸續進行業務調整,並終止代工業務。公司自2011年6月28日起,轉型發展電動車開發業務,2012年全面退出工具機產業,並於2013年短暫投入食品買賣業務。

目前公司仍處於電動車開發測試階段,尚未有來自電動車銷售之營收,未來商業化量產後將會有自有品牌電動車 Thunder Power ,預計2017年對外銷售。

台中廠主要從事代工相關業務,由於暫無此方面需求,基於資產活化的考量,2013年Q2處分台中廠閒置資產(土地買賣?),業外認列處份利益1.25億元。另外,先前原規劃在大陸設立公司生產環保材料竹纖維合成裸板,惟因當地合作夥伴無法達成量產要求,公司向投審會撤銷此投資案。
2013年7月,公告董事會通過投資4000萬美元,在大陸設立汽車及電動車設計及生產相關業務公司。
2015年2月,昶洧子公司Thunder Power Hong Kong Ltd.與義大利汽車設計公司ZED Milano srl簽訂長期合作契約,ZED Milano srl將為公司電動車外型設計及品牌形象顧問。

新團隊 昶洧董事長"沈瑋"
當年入主深受禿鷹案打擊的勁永(6145),並在短時間內順利獲利給出脫現在的經營者郭臺強。

是中國本土最大的汽車設計公司"同捷"第二大股東沈瑋侖???同一人嗎?
中國品牌中,利潤最高的長城汽車,幾乎所有的車型都出自同捷之手。

依據新浪新聞 : 「陰謀論」籠罩同捷:本土第一設計公司「命懸一線」一文
生於1952年4月的沈瑋侖是美國國籍。1979年畢業於南加大(USC),在1985年至1992年期間擔任美國KPMG會計師、百慕大商亞太優勢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及策略長。2005年起,擔任同捷有限董事,此外,沈瑋侖在台灣經營一家生產電動工具的公司——昶洧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昶洧股份」)。
確實是同一人
沈瑋侖1952年出生於香港, 父親陸軍少將沈誠, 曾為蔣經國機要,1949撤至香港, 1967年香港暴動時遷至台灣
岳父周啓賢(香港四大家族之一)。

真的是台灣本土品牌嗎?

真的實際展出來再說吧。(實車或縮小比例的模型)

汽車界新聞也不曾聽說、報導過這一家品牌的相關訊息

怎麼突然一下子就發新聞,要參加法蘭克福車展

搞不好又要向社會大眾拿錢投資的一種操作~~怪怪的
這款車除了大老闆是台灣人外從資金到設計到技術到生產到銷售都壓根與台灣一點關係也沒有,居然還好意思給自己貼上台灣自有品牌的標籤?

blhsing wrote:
這款車除了大老闆是...(恕刪)


我們應該是要慶幸
台灣這名字又有機會在國際上露臉

難道你真覺得在品牌上有台灣的名字
會有啥附加價值?

多點鼓勵,少點酸民!


政府機關應要趁機多接觸該公司
讓核心技術留在台灣
大陸製造是無可避免的
但如果可以盡可能的讓台灣本土廠商
成為其供應鏈!?

曾經有一隻手機救台灣
我們是否能期待一台電動車救台灣?!

roni0918 wrote:
無意間看到這新品牌...(恕刪)


郭台銘有找過這一家嗎?
新團隊?
一切都寫的好保守,
會不會有點借殼上市的味道?@@"
這只是我個人偏頗、狹隘、淺顯、渺小微不足道的一點意見...
投資4000萬美元就有辦法作出電動車,也沒實車公布!續航力600公里?0-100加速5秒?極速250?賣人民幣40萬?以上數據若屬實,早震驚世界車壇!
Zagato設計的車輛,都有很類似的基因元素

相形之下,我比較喜歡Pininfarina的設計風格

roni0918 wrote:
無意間看到這新品牌...(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