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台灣分公司成立之後,射出的第一支箭實在太強
去年發表的日本原裝進口馬三,價格只高出國產價一些
馬自達方面是說因為日幣貶值,把匯差直接回饋給消費者
馬自達瞬間成為鄉民讚賞的車商
因為馬三價格實在太殺,逼得國產車不得不促銷或增加配備求售
連價格相近的進口車速霸陸XV、軟皮鯊,都被打到開始大降價
匯率,一直是汽車進口商用不膩的擋箭牌
漲也匯率、降也匯率,把所有一切都推給匯率
甚至某大日系車商還說出了,我們是用美元計價的藉口
雖然很難令人相信,但是身為消費者,我們也拿車商沒皮條
台灣馬自達也不是第一家由原廠設立分公司的汽車商
在馬自達之前還有台灣本田、台灣賓士、台灣奧迪,現在還有台灣福斯
都是由原廠來 台灣設立分公司
有了原廠分公司之後,除了展示間會變得很漂亮
大家都知道原廠來了還有一個必然現象
就是新車開始很會把握機會漲價
新年式車,漲!小改款,漲!大改款,更要漲!
連保養、零件通通都漲
一度以為在馬三身上有一度看到打破淺規則的希望光芒
可是再看到小改款馬六的價格
疑?是最近日幣有升值嗎?並沒有
但馬六一次也是可以直接狠漲12萬
難道是變相承認之前低價搶市的行銷策略,讓公司利潤賺太少?
還是覺得品牌知名度已經打開,所以可以調高價格讓口袋賺飽飽?
依照馬自達這樣的價格修正
大家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馬三會變成百萬車款
中型房車直逼百萬的時代看起來了不遠了
叫我們這種小老百姓該如何是好,萬物皆漲,就是薪水沒漲.....
改款前的馬六入門款是97.9萬
哇,一台日本原裝進口車這麼大台還有六顆氣囊
只賣97.9萬,好超值
但是內裝只有絨布椅、沒有恆溫空調
全車設定都是最基本的陽春型
對一輛價格也要百萬的進口車來說,這樣的配備可以用寒酸來形容
或許是97.9萬的價格打到自家的馬三
也或許是漲價的機會到了機不可失
馬六從兩款汽油一款柴油,97.9萬、116.9萬、136.9萬
改成一款汽油兩款柴油,110萬、125.9萬、138.9萬
而且有一點大家要注意,125.9萬等級的馬六還是接單生產
接單生產和接單引進不同
前者是下訂單後工廠才開始製造,後者是下訂單後車子就準備進口手續
除非車主可以接受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以上的交車等待期
不然改款後的馬六說穿了只剩兩個選擇
一款汽油110萬,一款柴油138.9萬
漲價後當然也要把配備加一點回去
原廠表示有在駕駛坐姿、組裝品質和靜肅工程這些方面精進25%
難怪之前有這麼多人說馬六開起來很吵,坐起來不舒服
原來原廠不是不改善,而是小改款時間還沒到(總之就是要你多吐錢出來)
那110萬的馬六改款之後多了哪些配備?
雙區恆溫空調、真皮電動座椅、EPB電子手煞車、怠速熄火裝置
對了,還有多個七吋螢幕
138.9萬的馬六增加配備不多
LED頭燈、BSM升級版盲點警示系統、駕駛資訊幕
但是,但是,但是
MRCC、SBS卻默默的被拔掉
根本就是用一物換一物的概念然後漲價
記得兩年前的台北車展馬自達還一直主打i-ACTIVSENSE科技
現在回想起來馬自達在車展好像是逢場作戲
常見的盲點偵測、車道偏移警示、都會型煞車系統
這些功能連國產車FOCUS、KUGA都已經有了
馬自達難得有這麼棒的主動安全科技,之前只裝在馬六
照理說現在應該開始要配備下放
但在CX-5小改款已經讓大家失望一次
現在馬六小改款又把MRCC閹割,不懂馬自達為何要自廢武功
難道掛了進口之後,就可以開始從小地方偷配備??
再來看看最常被拿來比較的競爭對手福特,
網路上很多人說福特總是握了一手好牌,但賣車就是不夠厲害
是啊,馬六的動力從155匹升級到165匹都可以拿來當廣告主打
記得前幾天上廁所的時候隨手翻一翻超越車訊
車長4.8米,車重1645公斤,240匹渦輪增壓缸內直噴引擎
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只要7.57秒的MONDEO
福特卻忘了幫MONDEO掛上性能披風,廣告都只強調在車格品味
有點可惜了MONDEO這台好車
我喜歡超越車訊給MONDEO這樣的註解
「以240匹最大馬力迎戰同價位競爭對手,可說以一面倒的姿態拿下冠軍」
同價位競爭對手當然有包含馬六
MONDEO堪稱是性能房車,配備上也沒有輸給馬六
順便再提醒福特一次,MONDEO是輛少了包裝的好車
以一輛進口車的標準來看,不管是日系、歐系、美系
哪台車可以只賣125.9萬還搞了這麼多配備上去
• 主動式LED智慧型頭燈
• 多功能車側後視鏡
• 四眼前方雷達
• 雙前座10向電動調整皮椅
• 10.1吋液晶儀表板
• 雙域恆溫空調
• MyKey智慧型鑰匙程式
• Keyless智慧車門啟閉系統 + FORD POWER引擎啟動鍵
• EPB電子駐車系統
• SYNC™娛樂通訊整合系統
• 7具SRS輔助氣囊
• 緊急救援通訊系統
• BLIS®視覺盲點偵測系統
• 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 EBL緊急制動雙閃輔助燈
• ESP車身動態穩定系統
• TPMS胎壓偵測系統
• HSA斜坡起步輔助系統
• BLD限滑差速系統
新一代的馬自達在產品包裝上花了很多工夫,行銷技巧了得
但是靠好的包裝就能順勢漲價嗎?還是在測試消費者底線?
而且一漲就是超過10%的幅度..
真的是應證了一句話,「羊毛出在羊身上」
花了大把鈔票打廣告做宣傳,最後還是要由買單的消費者承擔
與其這樣,低調的MONDEO似乎老實許多
125.9萬的價格買到實實在在的配備
同樣是進口車,為什麼馬自達要把消費者買車的預算一直往上加???
wade1982 wrote:
原廠來台灣設立分公司經營為的就是要賺更多而來
說好聽一點是重視消費者
其實經銷商還不是都同一批人馬
車主會接觸到的業代技師沒變
受到的服務品質也沒變
有變的就是後面數錢的老闆不同人了
版上還是看的到滿多人抱怨Mazda的服務態度
一開始知道要換老闆的時候
還以為整體人員素質會提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