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話說Tesla的電動車已出現好一陣子,撇開車價高的問題不談,缺點大家都知道就是充電時間長、電池使用壽命及方便性問題,使消費者裹足不前,另外傳統車廠是否支持生產電動車,其實仍有其背後的考量。
2、但是TOYOTA準備在2015年推出量產燃料電池車,看似解決了電動車的缺點,充電方便快速,但問題在加氫站的普及程度。
3、由上述簡單的說明,看似燃料電池車是未來趨勢,但加氫站所加的氫,究竟能有多便宜?用車人未來是否會被加氫站所綁架,就如同現今汽柴油車被加油站綁架一般。每週關心著氫氣的價錢...,而電動車所用的電或許仍有淡旺季電價的不同,但超級快速充電技術的提升後,人們除了加電站充電外,仍有在家充電的選擇機會。這會不會是更有利於消費的發展方式?
歡迎大家對這部分的議題提出看法~
Cloudy Shiau wrote:
燃料電池還是電動車吧?
不都是馬達為動力來源
差在電池的種類
目前電池需充電而燃料電池須加氫
現有的電動車只要有空間可裝
應該不難改成使用燃料電池
所以TESLA未來要轉型也不難
只是燃料電池喊了好多年
不知道為何進步緩慢
以現在的發展速度
我想油電混合還可撐個5-10年
發展燃料電池的過程
有個好處是
當解決氫氣生產和儲存問題
其實現有的內燃機也可直接使用氫氣
BMW發展好多年了
只是最近好像中止了
燃氫的內燃機至少不用石化燃料且排污也很低
那樣電動車有一定是必要的方向嗎?
BMW燃氫內燃機系統,現在基本上是死巷一條。
原因是常溫下,氫只有固態跟氣態。
固態常溫儲氫目前辦不到(需要的壓力太大了),氣態量又太少,不適合低效率的內燃機使用。
降溫的方向,則又會需要打造大型降溫系統放在車上,在效率跟空間上,完全無法被接受。
BMW的作法,燃料採用的是低溫液氫,但儲氫槽有內建洩壓閥,會自動釋放過大的壓力,避免儲氫槽因壓力過大而炸開。
但這也就是說,當車子加滿燃料後直接放著都不開動,過一陣子(約一個星期),燃料還是會通通洩光光....
(即使儲氫槽隔熱已經做的很好了....)
這個先天無法克服的弱點,也是計畫最後喊卡的主要原因。
另外燃電車為了增加效率,也會採用現有的Hybrid架構來回收與再利用動能/多餘的電能。
像Toyota FCV,就是把HSD混動系統的ICE(引擎)換成FC氫燃電來組成的。
所以他還是需要鋰大電池的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