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主動性與被動性之安全]IIHS追撞測試結果出爐

以下資料來源引用MSN台灣-汽車頻道



豪華房車側撞評比出爐
記者/董星銳
美國IIHS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委員會近日發佈最新的撞擊測試報告,這次測試的重點在於多款豪華中型房車之上。包括Volvo S80、Acura RL、Mercedes-Benz E-Class、Cadillac STS、BMW 5系列和Kia Amanti等車型,接受正面、側面和追撞測試;而IIHS也將此次測試重點擺在側面撞擊,驗證車輛側面結構設計與側邊安全氣囊對於乘客的防護效果。

IIHS 2007年中型房車撞擊測試成績
車型 正面撞擊 側面撞擊 追撞測試 ESC
Volvo S80
前後側邊氣簾,前座側邊氣囊
良好 良好 良好 標配
Acura RL
前後側邊氣簾,前座側邊氣囊
良好 良好 及格 標配
Mercedes-Benz E-Class
前後側邊氣簾,前後側邊氣囊
良好 尚可 良好 標配
Cadillac STS
前後側邊氣簾,前座側邊氣囊
良好 尚可 不佳 標配
BMW 5系列
前後側邊氣簾,前座側邊氣囊
良好 及格 尚可 標配
Kia Amanti
前後側邊氣簾,前後側邊氣囊
良好 良好 及格 選配



根據統計,2005年美國有高達9,200人在側面撞擊意外中喪命。而在側撞意外所造成的死亡比例,與1980年相比也有顯著的上升;反觀正面撞擊佔死亡車禍的比例,則從1980年的61%下降到46%。對此IIHS主席Adrian Lund表示,由於過去汽車廠商相當重視正面撞擊的防護,因此在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等配備輔助下,正面撞擊對乘客的威脅慢慢下降;反觀側面撞擊的部份,由於近年來SUV和貨卡的風行,其兩者與一般房車高度具有落差,在側面撞擊下,車體結構往往無法完整的保護內部乘客。
Volvo S80獲「Top Safety Pick」

撞擊測試結果出爐,正如同過去的統計資料所示。六輛中型房車在正面撞擊下皆獲得「良好」的評價,而Volvo S80更在正面、側面和追撞測試中都獲得「良好」的評價,同時S80也將ESC電子車輛穩定系統列為標準配備,因此被IIHS選為「Top Safety Pick」最佳安全首選。


Volvo S80維持車廠一貫的安全訴求,在此次的撞擊測試中獲得最高評價Top Safety Pick的頭銜。




在側撞測試部份,儘管六輛受測車款都將側邊安全氣簾列為標準配備,不過測試的結果則略有出入。除了Volvo S80、Acura RL和Kia Amanti獲得「良好」評價外,Mercedes-Benz E-Class和Cadillac STS僅獲得「尚可」的評價;而BMW 5系列更差強人意的僅拿到「及格」的成績,著實另人跌破眼鏡。

E-Class與STS水準演出

事實上Mercedes-Benz在今年初便曾以07年式E-Class送測,當時的測撞結果以「尚可」作收;原廠為此特別將前門的內裝門板重新設計。這次送測結果,E-Class在側撞上確實有所進步,不過假人所搜集的數據顯示,駕駛有肋骨和骨盆骨折的可能性;因此最終仍僅獲得「尚可」的成績。而Cadillac STS方面,原廠在B柱結構上予以加強,同時在車室門板和側邊氣囊的部份也加以修正,因此也獲得「尚可」的側撞評價。


Mercedes-Benz E-Class和Cadillac STS在正面撞擊測試中表現優異,不過在側面撞擊的部份則仍有進步空間。


BMW 5系列表現差強人意

至於Kia Amanti和BMW 5系列,則呈現出有趣的反差。Adrian Lund指出,「Amanti的結果顯示消費者不需要購買一輛昂貴的房車,才能在側撞意外中全身而退。」Amanti的車側結構與其餘五款車型相比,能夠承受更為猛烈的撞擊力道;同時根據假人的數據顯示,乘客受創的程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Amanti所搭載的側邊氣簾和前後側邊氣囊確實發揮功效,因此能有效保護側撞時前後乘客的頭部安全。


Kia Amanti以26,195美元的起跳售價,搏倒40,200美元起跳的BMW 5系列,這樣的結果值得車廠和消費者借鏡。


5系列的管狀側邊氣簾與Amanti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對於頭部的防護效果一樣有效。不過在乘客軀幹的防護上,雖然5系列具備胸腔和腹腔兩組側邊氣囊,不過數據顯示乘客在肋骨和內臟等部位將會受到傷害,此外在骨盆的部位也有骨折的可能性,因此最終5系列僅拿下「及格」的勉強成績。

對於這次的撞擊測試結果,IIHS下了一個結論:豪華並不一定代表安全。Kia Amanti以26,195美元的起跳售價,搏倒售價40,200起跳的BMW 5系列,確實是令人相當詫異的結果。不過相信這份報告出爐後,各家車廠必然會更加注意車輛的側撞防護,以提供消費者更為完整的乘坐安全。

http://auto.msn.com.tw/autonews/indnews/autonews_newspage.asp?newsid=6241


由此篇新聞得知

在汽車結構之外

如果沒有安全氣囊........測試的安全數據只會更低

因此不知道那些只會說有安全氣囊對於保護根本沒差

對於某產牌的某汽車配備七顆氣囊的上市,只能說更加期待

(希望國外也能針對這台的基本價跟最高價車型車體來各撞擊測試)
(看氣囊數的安全係數是否有差距,如此一來就可以賞那些安全氣囊無用者幾各巴掌了)


2007-08-24 10:19 發佈
依您這篇...小弟反而覺得...在同樣有氣囊的狀況下....主要論述的是結構設計與施工品質的重要

不可否認...有氣囊一定比沒氣囊來得安全...如最後樓主所說...若是中華敢把台灣作的新LANCER

送去IIHS測一下...也有好的評分出來...想必對其這次的市場操作會更加有益...我個人肯定這

次中華的決定...但是我還是會擔心國產的用料與施工品質...鋼板及焊料有跟日規的品質一樣嗎...

焊點的數量與溫度有100%照日規標準嗎...這可能得請詳知內情的大大提示了


...(恕刪)
對此IIHS主席Adrian Lund表示,由於過去汽車廠商相當重視正面撞擊的防護,因此在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等配備輔助下,正面撞擊對乘客的威脅慢慢下降;反觀側面撞擊的部份,由於近年來SUV和貨卡的風行,其兩者與一般房車高度具有落差,在側面撞擊下,車體結構往往無法完整的保護內部乘客。...(恕刪)


請教一下, 以上這段話是否可引伸為: 當車身較高的 SUV 遭受到側面撞擊時, 其乘客所受的傷害威脅較小?
謝謝!
同一款車 有氣囊 一定比同款沒氣囊安全
Lancer 是好樣的 七顆 希望國產車跟進

不同車就比結構 汽囊暴開的控制程度


氣囊是有用的 氣囊是有用的 氣囊是有用的


Volvo 的車向來就是安全的首選
小弟是開Volvo S90
分享一下我所知到的Volvo
1. 氣囊控制相當精密 說明書厚厚一本 不同角度撞 還會不一樣
2. 三點安全帶超靈敏 例如下坡就會作用 把你拉著
3. 側撞防護系統 b柱內還有油壓機構分散力量 相當用心
很多車有側氣廉 但b柱不夠強狀
......

Volvo 很多優點是隱性的 真是不錯的車
ymkao wrote:
請教一下, 以上這段話是否可引伸為: 當車身較高的 SUV 遭受到側面撞擊時, 其乘客所受的傷害威脅較小?
謝謝!
YES.
反過來說,車身低的小型車在道路上的立場是最不利的。之前版上有貼過小型車的側撞測試結果,搜尋一下可供參考。
天上人間 wrote:
由此篇新聞得知

在汽車結構之外

如果沒有安全氣囊........測試的安全數據只會更低

因此不知道那些只會說有安全氣囊對於保護根本沒差

對於某產牌的某汽車配備七顆氣囊的上市,只能說更加期待

(希望國外也能針對這台的基本價跟最高價車型車體來各撞擊測試)
(看氣囊數的安全係數是否有差距,如此一來就可以賞那些安全氣囊無用者幾各巴掌了)
...(恕刪)


先說明,我贊成氣囊對乘客保護有貢獻,我也想買氣囊多的車子......
就事論事,這篇文章中好像沒提到 "如果沒有安全氣囊........測試的安全數據只會更低"的結論吧,
他只說明了
(1)貴不一定好
(2)在相同的氣囊數下,車體的設計還是恨重要的,不然保護還是不夠


無筆戰之意,理性討論,如有得罪請海涵
yiing wrote:
就事論事,這篇文章中好像沒提到 "如果沒有安全氣囊........測試的安全數據只會更低"的結論吧
我也是就事論事....提供一下我所知道的而已,我對氣囊數量沒啥絕對意見的
看IIHS的測試成果,同一車款有配氣囊與沒配氣囊,測試成績往往天差地別,有配氣囊拿到Acceptable,沒配氣囊就拿到Poor之類的。這個傾向或許有人提過或許沒有,但只要花一些時間深入研讀測試成果表就可以看出來。基本上,是可以直接說「如果沒有安全氣囊........測試的安全數據只會更低」,雖然與樓主貼的報導內文確實無關。或許樓主有深入研讀過測試成績表,又受到另一討論串的干擾,一時不察說溜嘴,自動把這個結論給放進來啦。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