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有車頭VS短車頭,竟然短車頭獲勝

這新聞,雖然駕駛酒駕,但其所駕駛的車有車頭,有安全氣囊,撞上短車頭的小貨車,車上兩人卻結束生命,貨車上兩人無事.原因為何???新聞出處
2014-01-16 13:3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車頭
貨車駕駛也不好受就是了,只是長車頭的怎麼潰縮到 B 柱去了呢,一看到也嚇到,想說貨車車頭怎麼這麼硬啊




撞到貨車大樑又不是撞到駕駛艙,不過貨車大樑骨架與駕駛艙可能都可以報廢了..

karlhsu wrote:
這新聞,雖然駕駛酒駕...(恕刪)


與其這樣說之前
怎不說這兩人到底有沒有綁安全帶
都喝酒了
有時候根本就忘記綁
甚至鄉下地區
也沒抓那麼嚴
很多人也都是根本不綁的
所以才會兩人頭跟胸部遭受到大力撞擊後
才發生無法活命的狀況
當然以上這是推測
畢竟新聞也沒寫出來
只是已遭受撞擊的位置來判斷而已
果然是個爛地方
雖然細節無從得知,但是tiida的車,看起來似乎變形的很嚴重.................

貨車車門上不是有幾行字:總重3.49頓,我想一拳被KO也不算意外了。
側撞

Tiida又沒有側面全幅氣囊

不意外

為什麼最少要有6SRS就是這原因



台灣人你還在容忍 2 SRS 嗎?
38try wrote:
側撞Tiida又沒有...(恕刪)


車側SRS是避免乘員直接與內裝硬碰硬,像這種側車身連同B柱整個都變形內縮得根本幫不了太多忙

要先能確保安全帶有確實繫住.坐姿正確,然後車體乘員艙不受外力破壞嚴重變形

之後srs才能如同其字面上得"輔助"之意,提供最後得緩衝減傷的效果

可不是光有全車SRS就能提升保護性得

eclair_lave wrote:
車側SRS是避免乘員直接與內裝硬碰硬,像這種側車身連同B柱整個都變形內縮得根本幫不了太多忙

要先能確保安全帶有確實繫住.坐姿正確,然後車體乘員艙不受外力破壞嚴重變形

之後srs才能如同其字面上得"輔助"之意,提供最後得緩衝減傷的效果

可不是光有全車SRS就能提升保護性得


所以我才說

38try wrote:
為什麼最少要有6SRS就是這原因


6 SRS 只是最少的最低標準而已

你其它說得一點都沒錯

6SRS可以幫助頭部不要去撞玻璃,這一撞下去可不是比誰硬的問題了
如果照片就是撞擊地點。
台灣是左駕靠右行駛,tiida的右邊已經沒路,表示他往彎中前進已經沒有閃躲空間,那台貨車的位置顯然很有問題,這個撞擊點故事不應該只有酒駕而已。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