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很多車種設計是在空調對前擋除霧時會自動改為外進氣
但小弟實際使用上卻覺得內循環+AC on才是正確的步驟
想了半天認為國外所謂的除霧跟台灣意思可能不同,還請各位指正一下.
首先,霧氣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車外低於0度,導致車窗玻璃也低於零度,車內水氣在玻璃上結成"霜"的情況
一種是車外溫度很低但高於0度,車內的人呼吸產生的水氣在玻璃上結成"水珠"的情況
狀況1時,就算開啟AC打算除濕,只會造成冷排結霜阻塞,很快就會封死甚至損壞
等冷排封死後氣流就停止,無法繼續幫前檔除霧
所以在低於0度的環境時,必須關閉AC並開啟外進氣,利用熱排將前擋的霜融化並帶走
(其實還是在其他窗戶凝結,只是不影響視線)
後擋的部分透過除霧線加熱避免結霜影響視線
狀況2時,
2-1 關閉AC+開啟外進氣,同樣可以對前檔除霧,但是被帶走的霧氣會轉到其他車窗凝結
後擋也可以利用除霧線加熱除霧 (2-1的除濕方法跟狀況1相同)
2-2 開啟AC+內循環,透過冷排降低車內濕度後,全車的玻璃都不會起霧,還可以調整溫度不會過冷過熱
後擋不開除霧線也不會起霧
(但在溫度5度(個人粗估)以下不建議,冷排可能會有結冰阻塞的風險需改用2-1,但在台灣很難吧..)
2-3 開啟AC+外進氣,個人覺得功能跟2-2相同,但會不斷將外部水氣帶入,不建議
綜合以上各種情況
除霧設計會預設外進氣主要是為了兼顧狀況1&2,算是種防呆設計
但在台灣的使用環境,超過99%以上都是狀況2,想遇到狀況1幾乎完全沒機會
因此,
在台灣最佳的使用方式個人建議是2-2,超過99%以上情況適用且"可避免車內水氣累積"
結論:
沒把握判斷哪些情況必須開外進氣+關AC的→請永遠使用外進氣加熱除霧
認為自己可以判斷情況的→使用2-2,冷排有可能結霜時切換2-1
(個人是覺得在台灣平地根本不用考慮2-1,冬季+上山時才有可能...所以平地是2-2通殺)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