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炒的鬧哄哄的...加入WTO。很多記者訪問民眾,紛紛多說要晚一點買進口車,因為要等關稅調降。不過之前好像是說逐年調降,但過了這麼多年,反而是進口車越來越高價?一方面是歐元漲了不少,而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有沒有人可以釋疑的?到底有沒有降到呢?
Marty wrote:前幾年炒的鬧哄哄的....(恕刪) 代理商不降,你也拿他沒皮條。熱門廠牌的更是不管這些,反正再貴還是有人會買。在商言商,不賺白不賺。另一方面媒體也是幫兇。99%以上的民眾都是不會到國外網站查車價的。媒體文章再怎麼寫也不會告訴你國外車價多少,只會告訴你代理商希望的價碼。舉例來說:http://0rz.tw/9e2Hy裡面介紹「i」的那段有提到日本車價。可是實際到日本yahoo自動車去查…就知道車商根本在唬爛…媒體也是照他意思去寫(實際上是台幣29萬有找~45萬有找… 參考 http://0rz.tw/f12FT )反正台灣的民眾早就認定進口的一定會比較貴…(不一定是汽車) 短期內應該很難有所改變。
有篇有意思的文章 有提到..請參考高車價的元兇? –從車輛稅賦看車價結構http://feature.u-car.com.tw/feature-detail.asp?fid=209漲 基本上 就是匯差 (真的 還漲不少)降不下來 可能就是台灣這邊的部份啦
buttass.tw wrote:有篇有意思的文章 有...(恕刪) 這篇看看就好。(基本上媒體靠車商廣告吃飯,拿人手短,所以有這類文章也不意外…)裡面用抵岸價格50萬(車商拿車價)去算,卻不敢說輸入國當地的MSRP…想也知道車商拿車會很接近經銷商價…MSRP的8折~9折跑不掉更何況還有很多省稅撇步…例如有些配備用零件名義進口稅率較低,所以原車配陽春配備降低拿車的車價。等到台灣再裝上這些配備賣人…而且仔細算算裡面講的車商的毛利,大約是21萬元…如果拿車價是MSRP的8折,那等於賺了MSRP的 21/(50/0.8) * 100% = 33%比當地車商還好賺… 這樣的車價真的合理嗎?應該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台灣的車本身就比國外貴,不管是國產或進口,而且購車壓力都比國外重。日本社會新鮮人年薪約260萬日幣(約合新台幣72萬),TOYOTA CAMRY車子約180日幣(約合新台幣50萬)台灣台大新鮮人年薪約50萬台幣,TOYOTA CAMRY車子賣75萬以上二樣相比較下,日本人購車壓力比是0.69,台灣人購車壓力比是1.5,大約是日本人的2.7倍壓力比換算方式為(車子賣價 除以 年收入)。換句話說日本人買CAMRY只要工作7個月,台灣人買CAMRY要工作1年6個月。所以台灣買車會覺得貴原因是「年收比別人少、車價比別人貴」。
L.Messi wrote:台灣的車本身就比國外...(恕刪) 不過日本的"空車價"雖然便宜但是加上稅賦之後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是的,日本有個"重量稅")而且驗車等費用比台灣貴很多!!所以日本車雖便宜,不過都市人買車的並不多或者是只敢買黃牌輕四車(稅便宜,不需停車位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