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環境的體驗

因為工作的關係,在美國有些開車的經驗與各位分享一下,

基本上在這泱泱大國移動,土地幅員遼闊,所以沒車是非常不方便的一件事,此外,不知是否配合身形,因此路上多得是馬力大以及體積大的車,在台灣道路上一般看來似乎算是大的休旅車,其實放在美國路上,都只能算是小一號;重點來了,因為這些動力巨獸如果使用不當,對於人身安全都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嚴重傷害,因此幾乎大部分的駕駛人對於交通規則的遵守都有相當程度認知,因此對於所有使用道路的行人或駕駛人都已經培養很強的安全性信賴感,經過一段時間累績了這些不同國度的駕車經驗後,突然發現到自己在美國與台灣駕車的最大差別是,在美國開車不太有機會因為別人的不守交通規則而讓人容易動怒,但是在台灣則是幾乎天天上演令人不悅的開車心情,當然,隨著年紀增長,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樣的激動了,畢竟社會是由所有人所組成,因為各種因素造成的社會行為都有可能發生,大環境很難因為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努力而有重大的改變,所以幾乎只能對那些引起心情波動的行為學著淡定些,但是,即使是只有少部分人從自己做起,相信台灣的用路環境還是有趨向更友善的一天。以下獻醜一下,說說個人親身的體驗,當然,相信在01廣大使用族群中有許多現正居於美國的鄉民,如果他們願意,應該能提供更多更詳細的國外駕車經驗與觀念,但是,解鈴還須繫鈴人,畢竟真正使用道路的還是生活在台灣的大家,如果不是從本身做起,那麼包括我們的下一代也會受到同樣的影響,

首先,在美國時常看到有個圓形的交通標誌,中間有個大大的"STOP"字樣,通常這類標誌會架在無紅綠燈號誌非幹道的十字或T字路口,甚至交流道匯流處也有機會看到,一般以聰明的台灣人觀念,反正眼睛看到的只要沒有人車,慢慢滑行通過即可,但是在當地,寫個"停"字,意思就是要你車開到標誌前的地上白線處真的完全把車停住,確認是OK的後再往前行駛,這個交通立法有很多考量,但是最重要且最直接的觀念來自禮讓行人以及先來後到(以車輛而言)的駕車觀念,對於行人而言,車輛是會致命的怪獸,加上車輛安全設計的關係,駕駛座上有很多的盲點,尤其在夜間,稍一不慎就可能會誤撞行人,台灣以前有不少死亡車禍就是發生在路口轉彎處,不過,現在進步很多,車輛懂得尊重行人的路權,排在後面的停等車輛也能有耐心的了解前方車輛禮讓行人的必要性,畢竟每位駕駛人下了車就變成行人的角色,更何況那些不會開車你我的家人,永遠需要一個安全無虞的用路環境,當然,目前的執行度還是有改進空間;至於,相對於車輛而言,既然無紅綠燈號誌(為何無紅綠燈,主管機關應該有其必要的考量,不過,那是另一個議題),只能靠駕駛人的素養與道德來維護,剛剛提過,既然到處都是大馬力的車輛,不小心碰撞上可是非常嚴重,因此"停"+"等"標誌更是重要,所以,偶爾會發生在十字路口,同時有兩三輛車都停下來,因為到達停等線的時間都差不多,大家基於禮讓原則,同時都等了一個不算短的尷尬時間,最後才由自覺是先來的駕駛打破僵局,但是這種氣氛卻是友善的~

再來提到斑馬線禮讓行人,那真的是做得很徹底,尤其針對老弱婦孺,只要有行人在斑馬線的一頭出現,很容易就發現即使原本開的再快的車輛也都乖乖的停在白線後面,不管行人因為某種因素,無法走得很快通過路口,但是相信行人走起來是非常沒有壓力的,如前面說的,台灣的駕駛人也幾乎已經養成禮讓斑馬線行人的觀念,但是那個車輛靠近行人的距離,有時會讓行人有壓力的,有些人可能會說,基本上美國行人不多,但是在市區或是像拉斯維加斯不夜城,過馬路的行人也是非常多,駕駛人還是維持一樣的觀念,當然,也見過例外,當時行人走在斑馬線的一頭,而車輛駕駛人認為行人還離非常遠,或許判斷可以轉得過,但是後來卻被行人嗆聲的狀況,那人一直說"you saw me"還故意擋住車輛,不過駕駛人還是自知理虧,最後連窗戶都沒開,乖乖地等人走過後再離開~

關於高速公路的狀況是這樣的,至少我走過的都會在內線設有一條Car pool,意思是搭載兩人(含)以上的車輛才能行駛在該線道,而此線與外線是用雙白線區隔,但在某些區域(比如靠近交流道處)會有虛線讓車輛進出,基本上應該是鼓勵高乘載,加強運輸效率,不過,就我觀察到的是使用率不大,但是若有機會用到車流真的順暢許多,當然,在某些擁擠的城市也有車速於尖峰時間跟一般道路一樣擁擠甚至是比較慢的狀況;而大城市的高速公路很多都是單邊就有六線道,雖然車輛還是很多,即使非高乘載的最內線,其實也不常看到開在內線的慢車,高速公路或洲際快速道路速限依洲別有些差異,大致上55~65mile/hr,可是很多車輛在行車順暢下幾乎都是與前車保持一個適當距離在行駛,以我的經驗,其實很多車都超速了,但是非常少看到像台灣的啥紅斑馬在埋伏、手持啥XX超速器、甚至超速照相機都很少,也許人家的警車真的是有更多打擊犯罪的事可以執行,個人的感想是,正如很多版友都曾提過的,其實只要交通順暢,在不造成交通危險的狀況下,超速或許是必要之事實,比起變換車道不打方向燈,或是占用內車道造成超車要靠外線所引起的危險,熟輕孰重大家可以自己去判斷;另外,交流道處當發生塞車的情況時,比如兩線變成一線,基本上都是會儘量先切到出口專用的車道,鮮少有人故意到出口時才切出來,而且在判斷並非故意要插隊的情況下,你打方向燈後面的車幾乎都會禮讓的,若是在有兩線匯成一線的匝道口要進入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基本上會設有紅綠燈標誌,而此燈號是每隔個幾秒就會從紅燈變綠燈,兩線交替,意思是每次只讓一輛車進入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比如先左邊一輛,左線後面的車輛等右線綠燈又開出一輛後,左線又會出現綠燈後再出一輛,這點相較於目前在台灣看到的方式也許比較麻煩,但是比較不會出現大家互不相讓爭相搶道的狀況,同時也養成當地駕駛人不管是交通事故或任何原因,只要兩線匯流成一線,人家就是遵守左右左右穿插匯流的不成文的原則,應該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議~

以上僅僅是個人經驗分享,有些事情是做與不做的問題,而且是從自己做起,至於時常被討論到說國外車有沒有那麼多或是基於超車而發生超速是不是影響交通混亂或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因,應該還是會因每個案件的狀況而有不同,只是如果基於某些理由造成用路環境的無法進步,那也只是生活在這個島上大家共同面對的狀況與必須承擔的責任,外國人來此造訪時,應該不會從有多少輛高級車去判斷這個國家的人民水準,其實大多是從行為上去觀察與評價,尤其是在購車的天堂,米國~

-------------------------------------------------------
20130208
誠如ASHLEY541541大大的舉例,難保會遇到不守交通規則的狀況,但個人經驗遇到的機會真的不多,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有次在LA天文館看夜景時,曾經發生停車位被強佔的不好經驗~
最近又快到春節假期的用車尖峰時間,時常發生在過收費站後的狀況就是,已經很塞了大家還是擠來擠去,徒增危險與降低車流的順暢度,當然這除了主管機關地面標誌做的不好造成駕駛人無所適從外,也還是要靠駕駛人的行車禮讓觀念才能改善,比如左右交錯禮讓的方式,時常在想,明明就是塞車的狀況了,多擠一台是會快到哪去?另外,在有些匝道匯流進入高速公路的槽化線區域也是最容易發生爭議的地方,一來有些駕駛人似乎不懂把握加速進入主線道的機會,時常還是慢慢開,有時候原來主線道車速較快的車輛因為某些因素無法患進內線,倘若又剎車不及就會容易出狀況,再來有些狀況是在匝道就不會替前車設想,明明匯入主線的區域就是如此,不小心若遇到隧道可能加速區的距離更短,但偶爾就會看到後車駕駛急著在還是雙白線區域就切入主線道,並未等到虛線區域,除了擠壓前車進入主線的空間外,也很可能造成原來主線道快速行進車輛的困擾~
另外,在美國開車,除了另有告示牌說明紅燈不能右轉外,原則上只要沒有行人或是綠燈方向行進的車輛,紅燈右轉是被允許的,這點在台灣就是比較奇怪的了,因為時常看到警察伯伯不知何原因很喜歡抓紅燈右轉的駕駛,尤其針對機車,特別是在某些有紅燈右轉專用燈號的路口,個人的觀點是,既然本來該路口就設有紅燈右轉燈號,表示該路口的交通狀況是允許紅燈右轉的,因此在不影響行人安全與交通狀況的情況下,為何非得要抓紅燈右轉呢?!尤其在現今強調環保概念的時代,減少車輛停等排廢氣不是很好嗎,又可增加行車效率,當然這是建立在安全與禮讓的前提下~
自己待過的外商,有幾次在路上看到他開車亂鑽、也不打方向燈,有次剛好找機會在聊天時提到,那歐洲老外說其實他在國外開車也是很守規矩的,還直言這種開車方式是在台灣耳濡目染學來的,我不想說這跟個人的素養無關,但也由此可見環境的影響有多大...
2013-02-07 12: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環境 體驗
蠻同意您說的論點,
不過您要是待久一點,
就會發現日常生活裡偷吃步的人很多,
stop sign沒有完全停止再開,
car pool一人就上,
晚上開車開遠光燈,開霧燈或忘了開燈,
停車一車停兩位,
不尊守交通規則的老外真的不少,
不過整體來說還是比起臺灣好上許多!
在美國開車真的是蠻享受的一件事!!
PS:拍了些01最愛討論的幾種違規(晚上無法清楚對焦請見諒)














題外話,請教一下ASHLEY541541大,您這麼多老外違規照看來是有計畫地收集,該不會是國外也有檢舉獎金吧^_^

Just kidding~
jerrymiao wrote:
題外話,請教一下ASHLEY541541大,您這麼多老外違規照看來是有計畫地收集,該不會是國外也有檢舉獎金吧^_^

Just kidding~

哈~沒有耶~
美國就我所知好像沒有檢舉獎金,
只是拍來跟大家分享!
違規的人哪裡都有,
也並非為某牌的專利!
不過還是希望大家開車火氣不要那麼大,
開心出門平安回家!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