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由於參觀漢諾威工業應用展的關係,
小弟我有幸到德國遊玩了幾天。
這幾天除了在會場看到的一些新車,
也看到一些情況...一些偏頗的個人意見跟大家分享一下。

●福斯新車「學習」(Studie)亮相
殺氣騰騰的外型令人驚豔!
Studie的外型雖然有點像Golf,
不過那只有雙門、且又是鍘刀式的車門則表示他完全跟Golf無關。
除了引擎蓋上、車門與後輪之間也有碳纖維製成的進氣口(引擎到底前置還後置?@@"),
外型十分搶眼。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鐵灰色版Audi R8亮相
Audi這次在展場放了台鐵灰色版的R8,
有別於先前廣告或新聞發佈的鐵銀色版(除了車色,門後的進氣口遮板也不同色),
這次的展示車看起來也很漂亮。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不過會場上貼了一堆VDI的廣告、我還以為R8又用了什麼新的柴油技術,
沒想到從引擎看來R8竟是吃汽油的~
如果這樣...會場上狂打的「VDI」到底是什麼咧?
請這次有看展、且明白德文的先進們解說一下了。
另外,
R8出來也好一陣子了、德國到處都是R8的廣告,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但是根據我這幾天盯著路上(包含高速公路)汽車的經驗看來,
居然連一台R8實車都沒看到哩!
大概只有幾個理由可以解釋:
1.我運氣不好,就是不讓我看到R8實車
2.R8賣的不好
3.德國人不追求流行不騷包、不愛在新車上市半年內就買來玩玩
4.目前R8只有海外版,德國本土還買不到
我猜第一個理由比較接近真實吧?

●加油更輕鬆愜意!Bugatti Veyron直接內建兩個加油孔
每一牌汽車的加油孔位置都不一樣:有的左邊、有的右邊,
不但造成常換車的富豪子弟加油時困擾(或者是都由僕人代勞?),
也造成加油島使用效率不能最大化(小車還可以勉強把油槍拉到另一邊,大車怎麼辦?)。
關於這一點Bugatti都替富豪子弟們想好了,
甫亮相的Veyron這次在工業應用展上也有出現,
最令我驚訝的就是汽車的左右兩邊都提供了加油孔,
以後去加油該往加油島的左邊開還是右邊開?
隨便了啦!
哪邊車少就往哪開、左右開弓最無敵~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免風吹日曬雨淋!機車族的新選擇
先前有大大報導過的Clever...現在已經有距離量產發表更進一步的感覺,
BMW在會場展的Clever看起來十分成熟了,
我對他那同時又是後照鏡、同時又是車燈的整合設計頗為激賞!
不過現場看起來車廂內的酬載能力可能會是很大的問題,
以後婆婆媽媽買來當買菜車...這台Clever是能裝多少東西喔(後座也坐人的話)?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德國人開車沒有大家講的這麼神
這幾天在市區、在高速公路看到的情形,
德國人的確比台灣人守規矩一些...不過沒有大家說的這麼神。
首先我看到高速公路上逼車的確相當普遍,
德國人幾乎不太按喇叭(要動用到喇叭,對德國人來說那是很嚴重的事情了),
不過平時高速公路上時速100至120...車與車的間距都在5到10公尺而已(目測),
如果前面是一台龜卻不自動換到慢車道,
我看到的是德國人不按喇叭(有無閃大燈沒看到)...但是馬上會逼近至5公尺以內,
然後不是拍方向盤就是把一隻手舉起來一副「莫可奈何」的模樣。
高速公路內車道雖然為超車道,
不過仍有不少德國人出現連續死龜佔用車道的情況,
只要車後面沒人相逼、他就一直走在內車道(有人逼就會閃出快車道了),
不過仍有許多是循規蹈矩的車完車就駛離內車道的(這樣才對嘛!^^")。
這幾天最令我驚訝的是...有一次我竟然看到塞車時路肩照走的情況,
雖然離交流道才剩下不到一公里...不過就已經有好幾輛車在車龍中直接開入路肩下交流道。
此外我看到德國人開日系車其實蠻普遍的(韓國車就絕少見了),
Toyota、Honda、Nissan、Suzuki、Mazda...都有,
就算在高速公路上開日系車超過時速120的都大有人在,
如過操控真的極糟、國產車(德國車)可能又有價格優勢、日本汽油車再怎麼省油也不見得拼的過德國柴油車,
這些德國人幹嘛花更多錢找自己麻煩?
或者是這些日系車在德國都已經國產化了?
還有就是我在德國幾乎沒看到什麼大包、尾翼的,
德國人在高速公路上動不動就120起跳...不過好像原廠配備也可以讓他們開得很安全很舒適,
我看到很多把窗戶搖下來音樂放很大的,
也看到很多故意讓輪胎在地上磨出巨響的(不管起步或煞車),
(尤其白天的法蘭克福街頭,5分鐘內一定會聽到一聲,真是...-_-")
就是沒看到加大包、尾翼的~
最後是我覺得德國人好像都不愛皮椅,
沿路看了一些停在路邊的好車...皮椅內裝的機率極低,
不管是Benz、BWM(還看到X5)、Audi、VW...大部分的車都是絨布座椅的機率偏高,
不過即使是絨布座椅...大部分都配備有側撞氣囊,
可見安全真的是重於配備呀!

胡亂說了一通、想表達的是...
常說德國人開車多守規矩、台灣人都亂來的...你真的看過德國人開車了嗎?
常說改裝不為開快車、只為讓車更安全的...德國不改裝汽車的人都拿命開玩笑了嗎?
常說日系車完全沒有操控的...莫非開日系車的德國人都是故意去冒生命危險?
(不然廣告詞「German don't rely on driving skills, but the engineering」要換了)
出國前在網路上看了許多吹捧關於德國人開車的訊息、還真的會誤以為德國人這麼無敵,
其實很多可能都是以訛傳訛的誤會,
到了國外才驚覺見面不如聞名(個人淺見:日本人才是真守規矩)。
小弟絕對不是(也絕對不敢)吹噓自己去過德國、別人沒去過,
不過...To see is to believe~^^"
2007-04-20 6:45 發佈
小弟曾在歐洲念書,工作後也曾多次赴德國出差(雖然現在暫時沒在工作......離題了...),但贊成您的看法:德國人也是人,也有不守時、不守法、個人衛生不好、產品粗製濫造...等情形。只是重工業是德國的傳統強項,所以基礎較好,也因此它的造車工藝當然比台灣好太多了(台灣根本沒有造車能力,只有"組車"能力)。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也興起類似工業革命的成果,二次世界大戰時自製的零式飛機連美國都怕,因此其實日本車的技術其實也不賴,差別只在日本車給人精緻、經濟的傳統感覺;而德國車是厚實、耐用。不過隨著時間的演進及科技、材料的研發,好像有重新洗牌的情勢:日本車不安全嗎?德國車真的零缺點嗎?其實各車皆有優缺點,端看消費者的需求。不一定高價車就較安全,端視駕駛者的用車情形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小弟有一點覺得很感冒: 就部分國產車和進口車而言,為什麼同車款,但在台灣銷售時卻把一些重要的安全配備拿掉?而且售價扣除稅負及通常費用後竟然還比國外"正常"配備的同車型還貴?
抒發淺見,如有觀點錯誤請原諒。
AndyLai wrote:
最後是我覺得德國人好像都不愛皮椅,
沿路看了一些停在路邊的好車...皮椅內裝的機率極低...(恕刪)


不只德國,大多數的歐洲國家人民亦是如此。

絨布座椅其實更為安全。

此外,座椅的支撐性與包覆性才是重點,否則即使是皮椅,長途開車仍會腰酸背痛。

vigour wrote:
不只德國,大多數的歐洲國家人民亦是如此。

絨布座椅其實更為安全。


這個問題好像是因為他們冬天會下雪,車子放外面零下20是很正常的事情。
冬天零下溫度使用皮椅。可能會太冰或皮椅皮革容易裂開吧...
跟安全性不太有關係吧,皮椅的保溫效果沒有絨布座椅好吧。

不過這是我個人意見不知道是真還是假
十年前也去過德國待了兩個月
那時對德國人用車的務實有很大的好感
空調非必要不裝, 音響有時候也只是收音機而已, 但很多車主的用車常識都有一定程度, 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手排車
不過誠如板主所說, 不守規則的人還是會有, 也不是Autobahn上每個路段就可以開個兩三百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Autobahn上碰到車禍導致大塞車, 而剛好後面有一台救護車急著要往前救治傷者, 只見一片車海猶如摩西過紅海自動靠到兩邊, 留下中間的車道讓救護車過去, 也沒有車子會跟在救護車後面超車

換做是台灣, 我看傷者等到QK救護車才會到.....
那輛VW studie 真是充滿意大利風的德國車啊。不知道要價多少。

我覺得對於外國好的是要學習,但是有些東西都沒必要學外國,我們的制度有時反而比較合理 。

記得台北資訊展時法國買家友人來台灣觀展,驚訝於台灣的進步(當然了,信義計畫區還不進步還得了),他覺得很不錯。
到101下面餐飲部吃飯時,他發現台灣沒有分位置,可以隨便坐。他說法國像這種地方每個位置都劃分屬於某家店,不給別家的人坐。他說台灣這樣比較好,沒有分那麼清楚,大家一起吃飯的感覺很好。

我只是舉個例子,不是外國的制度就一定比較好。很多長在國外的人回來台灣的感覺是媒體很亂。==
觀察車子時請注意一下車牌與國籍標示...德國境內不是只有德國人與德國車,還有歐陸其他國家的車子與車主會跑來跑去(超乎你想像的多)。義大利人與台灣人的開車習慣幾乎一樣,還會開著很破舊的小車檔在內線車道,照樣被德國綠衣給請到路旁。東歐與前東德的車子也有不少,開車也一樣沒品...遇到上下班塞車時都一樣...
earl258 wrote:
冬天零下溫度使用皮椅。可能會太冰或皮椅皮革容易裂開吧...(恕刪)
沒錯,零下溫度使用皮椅一次就知道絨布椅的可愛了。
在toyota後面,是你的錯; 在toyota旁邊,還是你的錯; 在toyota前面,沒有錯,加入吧!
AndyLai wrote:
Studie的外型雖然有點像Golf,
不過那只有雙門、且又是鍘刀式的車門則表示他完全跟Golf無關


Studie 除去一些外觀組件 , 前後輪散熱孔、後擾流、進氣口 ... 鍘刀式車門

從 Studie 前氣壩、水箱護罩等線條來看 , 和前鎮子 Germancarfans 網站的 R36 間諜照有些雷同

該不會這台引擎放上的正是 VR6 3.6 ... ??
earl258 wrote:
...冬天零下溫度使用皮椅。可能會太冰或皮椅皮革容易裂開吧...
跟安全性不太有關係吧,皮椅的保溫效果沒有絨布座椅好吧。(恕刪)


是的,在極端的低溫環境下,皮椅完全無優勢。這點我認同。

不過,我提到的「安全性」是指車輛在過彎(或者殺彎) 以及緊急煞車時
絨布座椅更能牢牢地抓住駕駛人及乘客的臀部,使其專心應付路況;當然,防潛式座椅對於後者的例子也有助益~~

AndyLai wrote:
此外我看到德國人開日系車其實蠻普遍的(韓國車就絕少見了),
Toyota、Honda、Nissan、Suzuki、Mazda...都有,
就算在高速公路上開日系車超過時速120的都大有人在,
如過操控真的極糟、國產車(德國車)可能又有價格優勢、日本汽油車再怎麼省油也不見得拼的過德國柴油車,
這些德國人幹嘛花更多錢找自己麻煩?
或者是這些日系車在德國都已經國產化了?


我想,這些在歐陸奔馳的日系車應該是所謂的歐規車,與國內導入或製造的同型車未必完全相同。
所以無法直接比較。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