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車禍事件頻傳,除了酒駕或是競速飆車行為,在台灣 避免交通事故似乎是個駕駛者的一個考驗..
但因本人曾在國外駕駛一段時間,發現當地交通號誌大多無1分鐘之久,最多30-40秒之間,所以在此想
請大大們討論一下,交通號誌的等候時間,是否會逐漸影響到用路人的使用習慣,畢竟很多車禍都是大家搶快
互不相讓,不想在等下一個3-5分鐘(摩托車等),以致於黃燈為變為加速號誌,紅燈在偏遠地區或是夜間變成參考燈號...
試問,如果大部分號誌只有20-35秒之間,大家搶快還是會一就如此頻繁嗎,仰或是用路人逐漸會改善搶快的方式呢? 畢竟在交通繁忙的都市交通內,車多號誌燈也多,時間一久大家的耐心也逐漸消耗光了,一有機會自然就是誰都想要盡快通過.
當然行人必須有足夠的時間穿越馬路,所以必續審慎的檢視號誌的長短以及各時段的不同.
相對於夜間來說,號誌燈似乎還是依然很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