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OBU有紅外線通過收費站運作的示意圖,那e-tag好像電視沒看到在宣導。
金屬是否影響微波訊號?貼紙遠離金屬要有多遠?遠通應該要有給民眾測試數據的說明。
為何貼的位置車燈或前檔,都偏右邊,難道未來交流道的微波系統不是採高架,而是在車道右邊?
想要知道:
1.電子扣款,遠通是以每輛車每次固定給高工局一個金額,還是依據扣款金額減去電子作業費後再給高工局?
2.(可能明年才會發生)如果里程計費上高速高路時沒感應到,也沒車牌辨識出來,下了交流道,感應或辨識到了,該如何收費?
3.從大甲南下到清水休息站後北上會到大甲,要如何收費?
fhj242 wrote:
記得OBU有紅外線通...(恕刪)
他是有一定的金屬距離數據黏貼,印象中加油站貼的時候我有看右邊靠近金屬部位要讓2公分
但其實後來去重貼的時候~一顆圓形魚眼燈他就直接貼在中間了...我囧了不偏不倚
因為被動式RFID是感應到微波後產生電流,再發射回去,才不用電池,
若附近有金屬讓接收到"更多訊號"變成雜訊,發射回去的頻率變干擾
就不能貼在含金屬的隔熱紙前/後。
至於貼的位置其實是有偏中間的感覺~因為我家是舊式魚眼型大燈
一共有四顆當初在加油站黏的時候是貼最外面那顆~結果3天過後收到
簡訊通知~感應扣款有問題又再去直營門市重貼就貼靠近中間的大燈了!!
至於你的第一個問題:
如果你有貼TAG~基本上就是你去儲值第一次最低400元第二次不限最低金額。
但若沒有加入TAG扣款只單純向機關登記用路的話就是使用車牌辨識系統口款
而這金額就是原始的40元~至於怎麼繳交或如何收到繳費通知這部分好像沒有
很仔細講出來。
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
之前版上有討論過基本上感應扣款失敗接著就是人工的車牌辨識,但如果連人工車牌辨識
都是失敗(基本上機率不高)~那高公局大概也不用幹了。
至於你的第三個問題:
等正式完全電子化收費里程計費後~高公局之前是表示每輛車有一天的基本免費里程數
所以至於你說的從A→B再從B→A這個應該系統會辨識~所以後頭的龐大資料庫會去判定
該用戶所使用的里程數,基本上原理是這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