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 成熟!! 】燃電車FcV 也快了 | ev電動車..來不及長大.........

馬達驅動的車 有低耗能, 回收能量, 電磁煞車,
低保養費, 低成本 ,安靜 等絕對優勢~
看看大陸的電動摩托車 跟 豐田油電車 的低廉保養費 可窺看一二~~
但是電動車...鋰電池的效能 充電的麻煩 實在是很難普及~~~
個人認為 [電動車]永遠無法成為主流

這時後 [燃料電池車] 擁有 馬達驅動 + 燃料低廉 方便添加的優勢~~
要成為全新世代的汽車驅動方式
目前的發展看來..成為主流的可能性 大幅高於 電動車~~
日本可能 10-15年就能夠有不錯的銷售

徵兆如下 :

1.豐田宣布2015年 [量產]燃料電池車 FCV 價格約170萬台幣 500萬日幣~~
包含本田 日產 日本政府 賓士 美國GM 等..也積極投入發展


2. 整個家庭使用 [燃料電池系統] 僅需要90萬台幣

2011年日本強震引發福島核災事件後,更加速原已進行的家用燃料電池裝設計劃,
日本家用燃料電池發電原理是以家庭原有的天然瓦斯經過轉化器產生氫氣來發電,
由於此種發電模式簡易、節能且成本不高

加上日本政府有補助經費,因此從311地震迄今1年來,已有200多萬戶裝設燃料電池,據了解,
目前日本家用燃料電池系統係以700~1,000W為主,可供應家裡所有電器用電所需,
整組價格約為250萬日圓左右。

3. 手機NB [燃料行動電源] 將要開賣

Lilliputian Systems 公司發明了以丁烷供電的行動電源,只要透過 USB 連接線就可為裝置充電。
當行動電源內的燃料用盡時,需更換內置燃料匣補充電力。行動電源本身的大小如同一個手機,
內置燃料匣的尺寸相當於一個打火機。燃料行動電源不只可為手機、平板充電,
一般消費型電子產品如數位相機、隨身聽等也可使用。
可能在美金 150 至 200 元之間,內置燃料匣則為 2 到 5 元之間。

官方表示若是 iPhone 的話,可為其充電 14 次左右,目前一般手機電池續航力約為一天,如此看來,
以後在外使用手機的時間將可延長至兩週。


--------------------------------------------

燃電車..感覺應該是越來越可行...期待中~~~
再分享更多的資訊~~~ 燃料經濟 可能會是全球經濟的另一波高成長...

--------------------------------------------



車輛價格約500萬日圓
至今,FCV商用化的三大難題是耐久性、低溫運行及低成本化,
不過耐久性與低溫運行目前已經獲得解決。而最大難題的低成本化也正順利進行中。
簡單來說,FCV的結構是在EV搭載發電用的燃料電池組、
以及儲藏作為燃料來源氫氣的儲氫瓶。雖然燃料電池組與儲氫瓶是專用品,
但馬達或作為輔助電源的充電電池,可以和EV或油電混合車(HEV)等零件共用。

在數年前,FCV的製造成本需耗資1億日圓以上。
不過,現在已經下降至1000萬日圓以下,「在開始普及的2015年,會讓成本更為降低」
豐田汽車表示。若以這句發言來判斷,500萬日圓左右的車輛價格似乎能實現。

單只有EV並不足夠
汽車廠商之所以如此傾力開發FCV的兩項理由主要是為了削減CO2與脫離依賴石油。
雖然也有在行進中不會排放CO2的EV,但EV和FCV在特性上有著極大的差異,那就是行駛距離。
FCV充填1次就可以行駛500km以上的距離。相對地,
EV即使搭載大容量的鋰離子充電電池,最多也只能跑150~250km。

事實上,即使是很積極開發EV的日產汽車也表示:「若行駛距離超過250km,就會提議使用FCV而非EV」。豐田汽車或本田汽車等,也是以行駛距離150km左右,作為區分EV與FCV的依據。
將來,為了要大幅削減汽車的CO2排放量,
就必須採取可在一天之內行駛較長距離的車輛對策。以目前來說,只有FCV能替代引擎車。


另一方面,談到脫離依賴石油的問題,現在大約95%以上的汽車仍需依賴石油。
但,考量到今後石油價格高漲的問題,就不能一直依賴石油。
再加上,以日本的「能源安全性」視點來看,也是一大課題。
日本石油的進口量為2億5000萬kL,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大的起伏,
但是以金額方面來看,從2005年的約1000億美元,到2008年的約1900億美元,
2011年更上升到約2000億美元。與2005年相比,因為石油價格高漲,
導致一年有1000億美元的鉅額資金流出日本國外。
像這樣,為了要脫離對於石油的依賴,就必須從其他資源取得能源,而氫氣便是最有力的候補選項。
目前最普遍的氫氣製作方法,是從天然瓦斯中提煉氫氣。除此之外,
利用再生能源的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將水電解以提煉氫氣的製作方法,也變得真實可行。


電力也一樣可以從許多不同管道取得,所以EV和FCV車輛的能量來源亦能多樣化。
但,蓄電卻不是件容易之事。就如同前述一般,除了必要的鋰離子充電電池容量會變大之外,
充電時間也會隨著容量變大而拉長。目前EV的行駛距離為160km,
使用家用電源的充電時間為7~8小時,但當容量增為2倍時,就得充電14~16小時,這樣就很不切實際。

相較之下,在FCV方面,德國Linda Group等已經開發出可在3分鐘左右,完成充填行駛500km所需之氫燃料的加氫機。如果是FCV,想必可以維持與引擎車相同的使用方便性。


亦可作為緊急電源之用
除了這些優點之外,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之後,
還期待能作為緊急電源之用。本田汽車代表董事社長的伊東孝紳,
在2011年5月的記者會上宣布:「將以FCV作為強力的發電來源,來進行車輛開發」。

在EV方面,日產汽車與三菱汽車已宣布,將會銷售能從車用電池取得電力,
並轉為可在家庭使用的轉換裝置。不過,如果是使用FCV,
則可供應比EV高4~5倍的電力。再加上,如果是燃料電池巴士,
則更有希望作為電源供應車。一台燃料電池巴士,
可供應一般家庭約1個月份的電力,而在避難場所的體育館等地,
則可供應約2天半份的電力。



氫氣基礎建設的整備已開始

要讓擁有如此多優點的FCV普及,就得先準備好加氫站。
由於這不是汽車廠商可單獨完成之事,所以讓廠商傷透腦筋,但依照2011年1月與氫氣供應業者的共同宣言,計劃將首先以4大都市圈(首都圈、中京、關西、福岡)為主,建設約100處的加氫站。
此時的難題便是加氫站的建設費用。
「相對於歐美已經能以低於1億日圓的費用建造一個加氫站,日本國內建造一個加氫站卻需要5億~6億日圓」九州大學氫能源國際研究中心教授尾上清明表示。
這是因為日本嚴格規範氫氣的安全對策所導致。
現在,為了讓規範能像歐美一樣合理化的行動已展開,一旦變得合理化,
日本建造一個加氫站的所需費用應該能降低至2億日圓。

雖然有些人認為,供應氫氣的基礎建設成本過高,但以長遠的觀點來看,
情況就會有所不同。根據美國McKinsey & Company的試算,
假設到2050年為止,FCV能普及到1億台的話,今後約40年間,
需要花費總額1000億歐元的經費在建構氫氣基礎建設上。

相對於此,為了要讓EV與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能同樣普及,
在試算之下,建構這兩者所必要的充電站,必須花費總額5400億歐元,
因此建造氫氣基礎建設是十分可行之事。



家用燃料電池也普及化
自2015年開始投入FCV市場一事,似乎對日本社會整體會有波及效果。
其中,對家用燃料電池來說,這可是非常有利的情況。
家用燃料電池自2009年開始銷售,到了2015年成本將更為削減,
應該是可望達到真正普及化的時期吧。


期待能藉由2015年FCV的進軍市場,「提高大眾對於燃料電池的認知度,
在同時期價格已合理化的家用燃料電池,會因波及效果使得銷售數量飛躍成長」
富士經濟大阪市調總部專案主任渡邊啟太表示。


變革區域能源供應體制
FCV與加氫站、家用燃料電池這三大支柱,若能浸透整個社會,
就極有可能會對區域能源供應帶來巨大變革。因東日本大地震這個契機,
大家開始期望電力系統能移轉成不單只依賴系統電力的「獨立、分散型」電力系統。

在這之中,日本的JX日礦日石能源公司描繪出加氫站作為區域能量供應據點的未來願景。
這是結合再生能源電力與氫氣,對家庭或車輛等提供能源的構想。

如此的構想若能實現,或許在未來,
加氫站還能與各地設置的太陽能發電廠、風力發電等設施相互配合。若真能如此,
就能預見使用剩餘電力在加氫站製造、儲存氫氣,
或是由加氫站供應電力或氫氣、熱能給各地使用的理想情況。


為2015年作準備
雖然日本廠商搶先開發燃料電池,但還是得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
這是因為歐美韓中也正在加速開發燃料電池。
例如,德國成立了推動燃料電池與氫氣研究開發專案
「Nationale Organisation Wasserstoff-und brennstoffzellentechnologie(NOW)」,
和日本一樣針對FCV展開研究。

就連對FCV關心度下滑的美國,也以能源部(DOE)為中心,
持續對基礎研究投入巨額資金。再加上,韓國或中國大陸也獲得政府強力支持,
正在熱烈展開研究開發。



燃料電池影片介紹

2012-05-14 11:41 發佈
自從十多年前開始, 每年車廠都會說燃料電池車五年內上市. 五年又五年, 都已經十年了.
相信這次也是一樣, 車廠的宣誓意味較大.
另一方面也是向各國政府施壓, "燃料電池車已經準備好了, 政府快出錢建基礎設施"

燃料電池車要上路, 我看會在家用燃料電池發電機先普及之後. 因定置型的技術較低於車用型.
3C燃料電池產品應該不用想了, 貴又不比鋰電池好用. 之前Panasonic, sony, toshiba也推出3C的燃料電池產品, 最後都收工.
未來十年到廿年還是油電混合車及高效率汽油車為主. 燃料電池車, 再等等吧.
還是油電混合車及高效率汽油車為主. 燃料電池車, 再等等吧.
[電動車怎麼沒列入,還有柴油車]
0928888888 wrote:
自從十多年前開始, ...(恕刪)


3C 已經要出了
但不是用在 機身內
是用在 行動電源上~~~ 主體200美元
添加一小罐甲醇(60-15元台幣)可以撐14天電力~~~

另外荷蘭 用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 給中型的[城市級發電]
已經使用三年了 還不錯~~~ 未來很看好

賓士之前有出過3台 B-CLASS 電+氫 的混和動力~~
操作方是很類似現在的 油電混合動力車~~
0.8公斤的氫 就能夠跑100公里~~效果不錯 ~~~

現在儲存 跟 成本 車子 的問題都OK了
其實早就能賣車了~~ 200-300萬就買的到
而且穩定~~

主要難度在於 建立加氫站~~這需要慢慢來
會先在幾個主要城市開始~~


慢慢來吧~~台灣會比較慢就是了...
看樣子 油電混合動力的確還能活15年~~
johnn wrote:
還是油電混合車及高效...(恕刪)


電動車 應該是沒辦法了
只能用在 輪椅 高爾夫球這類短程的上面

上面的文也有提到 大廠都說 電動車是很過度的產品
因為續航力 跟 添加時間 沒辦法克服

燃料電池才能勝任主流~~~
只是缺點在於
1.汽車用的 燃料電池 是用質子交換膜方式 關鍵在於昂貴的柏金
2.加氫站....


但城市級 or 工廠 演唱會 這種 中小型規模
SOFC (固態氧化物 燃料電池)
卻是用陶瓷 無貴重金屬 就便宜多了

所以特別可行~~ 轉換效率高 無汙染 還有[熱能]可以回收~~優點非常大~

但也如同樓上所說 家庭跟工業 希望最快普及~~ 就不用依賴國家電網~
metta-sati wrote:
電動車 應該是沒辦法...(恕刪)


分享一下:

現在已上市的"純"電動車並沒有那麼不耐,以Tesla Model S 這車型來看,加速度0-100km/h只需5.6秒,最長續航力可達480km,極速可達208km/h,使用一般240V充電器充一小時可行使100km,專用的快速充電器可以在30分內完成50%的充電。

另外Nissan 的Leaf 雖沒有Tesla 那麼強,比"輪椅"、高爾夫球車"強大多了,它有107匹馬力,速度可達145km/h,續航力為200km,一般充電時間約8小時(200V充電電壓計),快速充電可於30分鐘達到80%的電力

供參考~~~~

資料來源,各廠牌之官網,有錯請指正
golden_chu wrote:
分享一下:現在已上市...(恕刪)


感謝分享
我記得 特斯拉 0-100 是3.9秒 or 4秒
而300萬的售價 難以成為主流
但現在問題是

1 發電廠 如何供應 1億台 5億台 甚至 全球10億台車
那是不可能的~~ 全球大國都在廢核~~
固態燃料電池發電廠 又還不夠成熟
只有幾個國家有在做 績效才兩三年~~

2 無法在3-10分鐘把電充滿

3 多數家庭不是住 別墅透天

4 純電車 因為要大量高檔的鋰電池 成本會很高~~超過燃料電池車

5 電池的產量不足以供應 ~~連兩千萬台都沒辦法~~

6 純電車 電池體積問題 ~~


還有滿多問題的
而且 不看好純電車成為主流 不是我在說
是 許多大廠的共識~~ 光是前五點
就100%斷定 純電車是沒有主流前景的~~

所以紛紛都轉向 [燃料電池 hybrid]
而且燃料電池車 可以克服以上六點~~~
尤其加氫站 止需要1億元
台灣有2500家加油站 止需要2500億
高鐵都蓋了5200億....


另外 最新的UPDATE是 現在家庭等級 跟 車用等級
的燃料電池 已經克服 白金的材料問題

已經可以使用 陶瓷材料的 固態燃料電池 做為觸媒~~~


感謝科學家!!
之前PO過的文,既然又提到核能和電動車的因果關係,還是要再補一下。

核能不見得是電動車的必備,也許電動車計畫反而是不安全核能的解決方案。

目前台電每天晚上把發電量的30%灌到地下去浪費掉,花大錢蓋明潭抽蓄發電系統,就是要用這晚上花不完的電量,但有這種地理條件的水庫又不容易,抽蓄發電用不完,剩的只好就這麼浪費了。如果電動車可以用到這30%的電量,不是更好嗎?

Dicovery在未來能源,對電動車有更大願景,那就是未來電池容量如能突破,能在配電系統中搭配當儲能角色。家用電動車的電池組((包括家庭用電池)在夜間吃下各產電機組的能量,而在白天用電高峰時,支援配電系統。

目前許多綠能發電,現在的問題也卡在儲能設備,如太陽能在在它下山後呢?風力發電在風停了呢?有合用的儲能設備,這些發電設備就能在它們可用時段發揮功能。

這樣電力公司可選擇的發電設施組合就會更多樣,核能這種看來最便宜好用卻隱著最高風險的成本,就能放到最後選項。而電動車的電池組,在這個願景擔任先行的角色。


metta-sati wrote:
感謝分享我記得 特斯...
發電廠 如何供應 1億台 5億台 甚至 全球10億台車
那是不可能的~~ 全球大國都在廢核~~
固態燃料電池發電廠 又還不夠成熟
只有幾個國家有在做 績效才兩三年~~
(恕刪)
orgichen wrote:
之前PO過的文,既然...(恕刪)


感謝大大分享

如果電量問題解決
但還是無法解決
續航力 電池成本 充電時間 還有 非別墅使用者 等等的問題
甚至是發電廠的二氧化碳

而燃料電池卻可以一勞永逸 解決以上問題 發電效率也高

燃料電池能使用的 東西很多 甲烷 乙醇、天然氣 甚至 汽油
甲綄 是個很大量又不貴的東西
他可以由微生物就能直接產生
而不像石油那樣 要千萬年的累積

北極因為融化 底下微生物產生的甲烷
現在每天都在釋放 5億噸的甲烷
連 牛羊 放屁打嗝 都在釋放~~
而且甲烷 比二氧化碳 還會暖化~~
所以用掉這些燃料 也能減速暖化~~

2011 全球燃料電池 含汽車的發展進度 請點我


全球家用 燃料電池現況

舊的車用燃料電池車結構~~現在已經更便宜 更簡單





UTC Power 宣布該公司安裝在加州奧克蘭市的一輛混合動力客車上的最新一代PureMotion ®系統Model 120 燃料電池發動機依然使用最初安裝的電池電堆,沒有經過電池的替換,其運行時間已經在現實工作條件下突破10000 小時。

Model 120 系列產品自2005 年進入商業銷售階段,性能很好。目前已經有18 輛客車裝載了該產品作為發動機,其中90% 依然能正常工作,且燃料效率比傳統柴油發動機高兩倍多。去年10 月,美國康涅狄格州交通部門展示了四輛下一代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客車,核心發動機也是從 UTC Power 購買的,鑑於該系統的優良品質,加州還準備進一步購買該產品和購置六輛燃料電池客車,並在該州首府哈特福特建立一座加氫站為這些車輛及公眾服務。




2011 年2 月14 日,美國能源部計劃提交一份2012 年的財政預算,將增加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電池技術的資金,但將削減近7 千萬美元氫能技術的資金,約佔2010 年項目預算(1 億7 千4 百萬)的40% 。
燃料電池支持者曾通過抗議成功的阻止了能源部秘書長朱棣文建議從2010 年預算中削減1 億美元的行動,而此次事件再次激發了燃料電池支持者對政府部門的抗議。
令燃料電池支持者不解的是削減的資金將被用來發展化石燃料能源辦公室的固定燃料電池項目。2 月14 日,朱棣文曾談到這次削減提議時表示這是一次艱難的決定:燃料電池容易造,難在氫氣的來源之上。

氫教育基金、燃料電池和氫能協會(成員包括通用、寶馬和殼牌等知名公司)、燃料電池工業國會聯盟和眾多知名汽車製造商聯合對此舉進行抗議。

通用燃料電池項目發言人Scott Fosgard 表示:“政府太令人們失望了,竟然想到摒棄一項日漸成熟的技術,事實上,我們離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化沒有多遠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