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討論區很多人喜歡談論,抱怨,批評台灣車商偷安全配備的問題,尤其是國產車商,這些的老梗一再被討論的原因何在?是因為看不到真正問題的核心在哪裡。

*台灣人90%以上習慣"速可達"機車(機械腳踏車)代步,講代步是好聽,其實就是把機車當主要交通工具,汽車,大眾運輸...等等為輔,辛苦買的四輪平常擺家裡,大眾運輸沒得選或不會坐,多走幾步路關節會提早退化。

試想,台灣人為了貪圖方便騎機車小綿羊,平常上路流血流汗都不怕人身安全問題了,有些連安全帽都懶得戴了,繫上安全帶也嫌麻煩不夠舒適,買汽車當然是有影音豪華配備有冷氣吹重要,甚麼氣囊,ESP,LP,XXP...都不重要先省起來,因為已經比機車安全太多太多了。
是故,還在繼續狗吠火車,期待政府,期待車商的網友,是否該面對現實醒過來了呢?

在台灣這個俗稱寶島的地方,對於車輛主被動安全你只有以下幾種選擇:
1>
選擇繼續騎台灣所謂的速可達(機械腳踏車)當省道一哥,至少賺到了眼前的方便。
2>
努力自我提升買一台不是國產車,真正符合自己需求安全的進口車開,而且不能只是擺家裡好看。
3>
移民
4>
網友其他意見補充
以上,您的選擇?
******************************************************************************
回覆:
我們台灣政府是充分以"民意"為依歸,由下而上。國產車有六顆氣囊,ESP要多個十萬就好,請問台灣一般民眾會買單嗎?
讓你二選一,還是選豪華影音好了,至少看得到偶而還可享受一下,不然平時還是機車代步啊~
國外車廠開發那些安全配備大家以為都是政府先規定才去做研發的?應該是人民本身也注重吧!全世界車商都是要賺錢的啊~
如果台灣國產車加安全配備能賣得好,人民也注重,那車商有錢賺怎會不想賣呢?
結論就是:
國外是四輪比四輪求進步,台灣是四輪跟機車小綿羊比安全比誰便利,台灣人開車不攜安全帶的就很多了。
那台灣的兩輪安全裝備跟國外兩輪重機比,又輸更大了。
不過都沒關係,在台灣,我們的主要交通工具"速可達"就是贏在方便啊~

*****************************************************************************
答案(二):
目前看了一下討論,其實標題本身就可以讓大家思考許多事實及面向,絕非個人喜好隨便亂下。
我們來談個簡單的風險概念及平常上路工具的選項好了。
舉例:
在國外:
民眾買一台汽車就是個人或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投資的前提,上路安全當然很重要,會主動去注重,車商也會去研發新的安全裝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政府政策的介入是在後面。
在台灣:
我們的個人甚至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速可達機車,汽車及其他可憐的公眾運輸為輔。
台灣人即使辛苦買了一台汽車,其跟機車平常上路的使用率相比,可能不到五分之一甚至假日出遊才使用。
大家都可以開始理解了嗎?這個問題很明顯的在於,台灣民眾辛苦賺錢在個人或家庭上投資,買一台貴森森的汽車,卻不是當成主要的交通工具使用,理由千百種。
既然不是主要交通工具,安全配備的重要性或誘因當然大大降低,至少有比機車安全就好的心態。
今天讓我選,如果我平常都是機車代步,汽車只是偶而假日使用,豪華影音跟安全配備如果降低預算只能二選一,我當然選豪華影音啊~

我一定有道理跟它拼,因為安全配備看不到,平常上路也都為方便騎速克達捨棄安全了,偶而假日出遊才使用的汽車交通工具,當然還是要有豪華影音享受一下。
是我就算用科學精神去精算人身安全,我也會賭一下,一切都是使用率的問題。
以上
台灣人是不是很可憐呢?花同樣甚至比其他國家還貴的人生投資去買了一台汽車,開上路的機會卻不到別人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平常為了方便還是繼續的騎乘機車,理由千百種,這到底是要怪誰呢?還是從上到下的問題呢?
結論:
方便當然是要代價的,大家都有想過嗎?
若只有台灣人懂得利用速可達機車當主要交通工具,方便真好,那台灣人應該是全世界最聰明的~
*****************************************************************************
補充:
其實網友討論台灣的機車文化是很好,圖方便的代價想清楚就好,包含你我生活居住品質,住商混雜。
但是標題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大家去想想:
台灣人買一台汽車的投資佔我們食衣住行所有生活開銷比例有多少?而我們的汽車卻不是當主要的交通工具,以車輛使用率去算人身安全風險或投資報酬率都很低,心態上也跟國外的民眾有所不同,所謂的減安全配備的觀念也是這一路下來的結果之一。
戴安全帽不方便麻煩,開車攜安全帶麻煩,反正市區而已,反正我的速度不快,反正XXX,其實都是台灣機車文化心態所影響開始改變生活習性及心態,教育也救不了。
以上才是台灣每個人自己要去好好思考的,機車除了帶給我們生活上的方便還有什麼?代價是什麼?但其實是自己的選擇也怪不了人,所以台灣的機車文化走到這裡也只剩台北的大眾公共運輸還可以像個樣,連自己國家的大眾運輸建設都受影響了,最後就是自己的生活也受改變
我建議大家看完這篇文章,然後讓自己靜下來去觀察台灣的道路使用衍生的機車文化亂象,我相信在生活觀會有很多新的想法。
**以下有關大眾運輸的使用習慣:
再怎麼方便的大眾運輸都是要下來走路步行到目的地的,先不管台灣的教育還有行車環境,提高通勤步行距離的習慣先養成,先從自己做起,這只是第一步。
PS
以我開車去台灣賣場的經驗,有時車都停好了,多走幾步路也到賣場入口了,我就看到還有很多車主還在那邊繞找"離入口比較近"的車位,只為了少走那幾步路,當自己還在騎速可達機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