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會作出不同的選擇,如同不是每個人都認為林志玲漂亮,都想娶林志玲當老婆,否則不就要打架了。買車也是一樣,有人注重安全,有人注重性能,有人注重外觀,有人注重舒適,現在省油則更贏得注目。
我們學管理的很常用各種圖表和計算式來作決定,比如性能、外觀、舒適、安全、油耗、空間,依照你重視的程度排列,來作初步篩選,再依據每個項目給予不同的權重來計算得分最高者,這些是理性的分析。
不過也很少人會將買車作如此細的分析,頂多分析三項就差不多了。如果將省油擺第一,所有官方數據平均一公斤跑不了15公里的一律先刪掉,再來才是外形和內裝,至於馬力那就要看你要買多大的車,反正1600不可能有2000的動力,2000不可能有1600的省油,折衷可以買1800兼具省油和動力。因此目標很快就出來了,只有ALTIS、FORTIS、LIVINA、TIDA可選擇,再比較第二注重的項目,從這幾款車選取最適合的車。
那款車有什麼毛病都會被市場檢驗出來,要是發現自己無法接受那個毛病,不買就是了。比方你要嫌T牌板金薄不安全那就排除掉,要是無法接受耗油的車,那FORD、MAZDA就被排除掉了,簡單的說就是用排除法逐漸找到自己理想的車。
但如果是品牌迷思的人,或者只重視某一項因素的人就通通不適用了,比方有人非T牌或H牌不開,有人就是外形看對眼了,其他一律不管。像我身在汽車供應鏈中,對於組車品質會擺第一。
以往T牌車的組車品質一向有口皆碑,但從ALTIS開始則大不如前,為了節省成本用了太多的替代品,所以我們看到了最近幾年T牌出了幾次問題而大規模的召回。老實講,這已經影響我的購買意願了,F牌則一向有開幾年就有噪音的問題,N牌這幾年則沒有驚艷的產品,LIVINA、TIDA外型實在不怎麼樣,兩個M牌一個是組車品質不甚理想,一個有高油耗的問題,H牌除了休旅車以外可以說沒什麼好產品,所以我一直都無法作下選擇,必竟一輛車所費不貲,買了後悔要脫手折舊又很多。
不用去反駁別人對自己衷情車子的批評,必竟人家說的也是實話,只是車子的缺點有人介意有人不介意而已,那輛車子是很多人的老婆,又不是你一個人的老婆,不用有那麼大的反應。
要找到一輛各方面都優秀的車子,那要看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國產車你看得到的沒一輛沒缺點的,差別只在於缺點程度的大小,和會不會影響安全而已,更重要的是那個缺點你能不能接受?
再說連進口的雙B不是也有人買到問題車開著遊街,你還指望國產車會沒毛病嗎?
第一次買車經驗後...相信都會延伸出自己的需求
在目前網路資訊發達下~也希望再透過網路來了解這車種種問題
比較想知道車子缺點~而不是因為品牌.車種愛好者 而缺點,都當做看不到
這是很現實事情~~比較下 那種能接受,那種無法接受
也希望廣大的車主能以理智方式~

12年如果順利想在購車.或許會上網問
比方我在乎的是妥善率.耐用度..雖然新車有保固
但要是天天進場維修~應該沒人受的了

其實不就是各有各的缺點,而支持者都不介意自己支持品牌的缺點而已.
人最容易看見的就是別人的缺點,最看不見的就是自己的缺點.
其實買車是一種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無奈很多人都當作是非題.
比方T牌為了省油而犧牲安全(板金),而相對的F牌為了安全而犧牲了省油性,H牌則以速度為考量.
他們訴求的本來就不是同一群客群,而支持者卻非得硬要對方接受自己支持的一方.
其實這是很無聊的事,每個人考量的重點本就不一樣,有什麼好爭的.
就算你覺得很醜的女生,也有人娶去當老婆,難道我們要干涉人家嗎?
頭文字D中也說了,下坡要快沒有什麼比輕量化更有效的.
說穿了,速度是他們選擇的重點,安全油耗全放在一邊.
要講安全那就不用比了,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安全的重車一定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