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惡魔其實待了很久~三不五時就會看到一些關於暖車的問題~
但覺得答案都不夠完整~大家知道的都只有一半~
知道為何要~卻不知其因~才促使小弟打這篇文章~
(其實早就想打了~只是手很殘打很慢~才拖到現在)
好了言歸正傳
暖車的理由......
1.使機油達到工作溫度
這點大家都知道理由~我就不多說了
2.促使機油充份潤滑各部機件
因為長時間停車~導致機油因地心引力~而慢慢流回油底殼~各部機件缺乏了機油的保護~
才需靠暖車的時間讓機油磅浦把機油打至各部位~使其得到充份潤滑
3.使引擎達到工作溫度
當冷車~混合氣被吸入時~會因鋼套活塞還處於低溫狀態~混合油氣會凝結在進氣岐管與汽缸璧上~
導致燃燒不完全(積碳)~所以為了達到接近良好的空然比~所以需要暖車使引擎溫度提高
也因為油氣凝結的理由~所以冷車才會需要提高供油濃度~才會有阻封門的設計出現
4.使觸媒達到工作溫度
因觸媒是由多種貴金屬組成~但這些金屬成分需要在高溫才能產生該有的化學反應~
才能使燃燒過後有毒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NOx經化學變化~轉化為無毒的二氧化碳與水蒸氣與N2
5.使含氧感知器達到工作溫度
感知器是由二氧化浩之陶瓷體所構成~並鍍上一層薄薄的鉑金行程多孔性電極~在300度時才會成為氧離子的導體~才能正確判定混合比濃度
6.使活塞達到工作溫度
這是我認為最最重要的~引擎健康好不好全靠這點
因現行使用的引擎絕大部分均採用往復式設計~為了達到完整的動力傳遞~避免在傳遞至輪胎中間的過程有動力的流失~活塞均採用鋁合金製造~因重量輕~硬度夠~在往復運作過程中可減輕慣性的抵抗~
以及區軸及連桿的負擔~卻也因為鋁合金材質會因熱漲冷縮的特性~必須製作成橢圓型~才能在燃燒產生的高溫下~膨脹成真圓~才能避免卡鋼
大家都知道~完整的引擎運作包含了~1.動力2.壓縮3.燃燒.排氣~4各行程
卻少有人知(壓縮衝擊面)(動力衝擊面)這2各名詞
因活塞再這2各行程是有很大阻力~一各為了壓縮空氣~一各為了把能量傳遞給帶動輪
又因為連桿~在這2各有阻力的行程中~有90%以上的時間是處於傾斜的狀態
因而造就了壓縮衝擊面~與動力衝擊面的產生(請自行想像)
上面有提到活塞在到達工作溫度之前是處於橢圓狀態~活塞璧未能緊貼著汽缸璧
所以在橢圓狀態會產生"丟嘎"的情形~如在此情況~刻意拉高轉速~使活塞負擔便大就會造成過度磨損
~導製引擎壽命大減
所以有人說引擎有70%的磨損~是來至於冷車的時候~就是基於第1點~第2點~與最重要的第6點的理由
至於暖車時間請自行斟酌吧~
氣冷式的機車我都是等散熱的空氣變熱(在側支架那可以改覺到)~
表示引擎本體已達工作溫度~在慢慢騎熱機油
水冷式的我都是等水溫表一動~我就開使慢慢行駛~在熱其他部位
以上僅空參考~討論歡迎~要嘴砲的請免
更新
我發覺很多人都會在原地暖車.製造空氣污染上面打轉
我從頭到尾都沒說要在原地暖車多久~
文章最後我有提到時間請自行斟酌~
我發文只是想說說第6點的重要性
機車我也是原地大概10~20秒我就開始動了
汽車的話~因水冷的關西大概1分鐘吧
我發文只是想說說暖車的目的
我沒有強調過程要如何~請大家不要在鑽這各點了感恩阿
活塞為何為橢圓~
大體上的活塞為圓筒形狀~但嚴格說來~常溫下的活塞裙部直徑都會大於活塞頂部~此乃活塞頂部達到高溫時~由於尺寸較厚~熱膨脹尺寸遠大於裙部之故~從活塞頂部所見~活塞銷方向呈現小橢圓形狀~由於銷子凸座部的尺寸較厚~故熱膨脹亦較大。
由於排氣側和吸氣側的活塞溫度並不相同~所以部分的排氣側尺寸均較小~再者~活塞銷凸座有時未必在活塞正中央~此乃為了減輕側壓~銷子凸座採用迂迴設置(offset)方式的關係~這種形狀的表現~一般稱之為活塞斷面(piston profile)~大家認為單純的活塞形狀~實際上非常地複雜~每家廠商~每個引擎的形狀設定皆不相同(以上擷取於台科大網站資訊)
入檔低速行進,機油可以更快達到工作溫度!
2.促使機油充份潤滑各部機件
只要幾秒鐘時間,機油就可以循環潤滑到各部機件.
3.使引擎達到工作溫度
現在要找到阻風門(不是阻封門)的車已經難找了,大概要超過20年的老車才有,現在是以加濃油氣方式解決油氣凝結的問題,這和原地怠速或入檔行進無關...而且入檔行進比原地怠速更快讓引擎達到工作溫度.
4.使觸媒達到工作溫度
就同1.3.一樣,入檔行進更快讓觸媒達到工作溫度.
5.使含氧感知器達到工作溫度
就同1.3.4.一樣,入檔行進更快讓含氧感知器達到工作溫度.
6.使活塞達到工作溫度
就同1.3.4.5.一樣,入檔行進更快讓活塞器達到工作溫度.
另外你的活塞的描述有點錯誤...橢圓活塞膨脹後還是橢圓,不會變真圓...而且活塞和汽缸壁事實上沒有接觸,接觸的是活塞環,活塞環才是保持氣密,讓油氣爆發力量不漏失的主角!
原地怠速熱車的缺點是...
1.工作溫度昇得慢,浪費油料.
2.油氣比較濃,燃燒不完全,排氣污染高!
3.怠速過久容易造成積碳.
4.熱車時間較久,油氣較濃,造成較多的吹漏氣跑去曲軸箱內,造成機油污染,劣化,間接造成機件磨耗!
5.原地熱車怎麼熱都只熱到汽缸和曲軸...事實上變速箱,輪胎,煞車碟盤...也都需要熱一下!
不管是以環保或保護愛車的角度,都不建議原地熱車...
比較合理的作法是發動引擎,綁安全帶,調整一下坐姿照後鏡,注意一下車子四週動態(不要一開出去就壓到小孩之類的!)...十幾二十秒後就可以入檔起步行進,油門稍稍帶著,不要踩太深,轉速盡量不要過1/3(一般以6500rpm算,1/3就差不多是2200rpm),不要開太快,避免急煞車,因為煞車碟盤放了一夜,可能有薄薄的鐵鏽,前一兩次煞車會沒辦法達到正常的減速能力...就這樣走個兩三分鐘,引擎工作溫度也就差不多到了...這樣對地球,對引擎都比較好!...不要再原地怠速熱車了!
好心沒好報,誠摯終召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