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的含氧量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時,也會有不同的比例差別;高海拔時、含氧量低,如果身體不適應的話,或許就會發生高原反應,也就是俗稱的高山症。車子的內燃機引擎在燃燒燃料時,同樣需要氧氣的供給,而在高海拔的情況下,會不會讓引擎也出現高原反應呢?
而我們測試的方式也簡單,以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合歡山為對象,來印證我們對車輛高山症的說法。
我們會先在平地測試0~100km/h的加速,然後在半山腰測一次、山頂上再測一次,來驗證各種高度的海拔之下,車輛加速能力的變化。測試的方式是以每部車、每階段各跑五次,取最佳成績計算。
但由於每部車的重量、排氣量、變速系統等都有不同,所以我們最後的數據會再換算成百分比,讓這個測試結果專注於自身作比較。
例如,一部車0~100km/h是15秒、另一部是10秒,但兩者上山後兩車都比平地慢了5秒;那高海拔對後者的影響,顯然就比前者來得大。因為前者等於只衰退了33%,但後者卻是衰退了50%。
基本上,上了山之後,可以看出來,Civic 1.8後段的加速有放緩的趨勢。而如果拿Mazda 3 2.0的高山成績跟Civic 1.8相較,我們可以發現它們倆有著相同的性能輸出模式。
終究看起來,Lancer Fortis 1.8的加速表現是屬於比較穩定的。
而你們可以猜猜看,一部車到了海拔2000公尺以上,它的引擎輸出會下滑多少百分比呢?
你們還想了解其它國產車的高山症情況嗎?請在底下回覆,好讓我作為未來測試的參考,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