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LEXUS新推出的油電車話題炒的火熱,能源局油耗測試市區有30Km/L,媲美機車,連小弟都心動不已。
我常在想,小小的台灣用車環境,藉由市區通勤走走停停儲存電能,非常適合油電車的理念與發展,更勝柴油。
我自己當初為了讓愛車有良好的妥善率與品質,破除歐洲車迷思,選擇CP值極高的進口日系車,迫於選擇有限,只好買了大排氣量的車款。
但我很清楚車買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上路的安全,車是買來開的不是放家裡欣賞。如果想省油就買小車,空間夠用即可,也就是在自己的經濟許可情況下去做選擇。
台灣的用車市場很奇怪,很多人想買車代步沒考慮油耗或說油耗不是重點,有的還說是為了上路安全,幾顆氣囊在計較,但大部分時間出門還是騎機車,更助長機車滿街跑奇觀。
結果騎機車的時間比開四輪多,造成生命財產安全的風險提高,那買車的意義??
強調要安全,買一台貴貴的進口車或耗油的大車充面子,卻在意油耗偶而才開,改騎機車,還不如買台輕鬆能負擔得起的國產車或省油的小車拿來代步天天上路,省油省稅剩的錢拿來加油,付停車費,以行車安全風險機率控管來說,才是求安全的選項。
台灣的平均所得及用車環境路途長短,都遠不及歐日先進國家,為何人家賣得好的,路上能見度最高的都是掀背小車及柴油車,油電小車??
結果每次新聞說漲點油價,大家在那裏哀哀叫~改騎機車代步,好車放家裡。偶而再怪一下台灣的機車亂象~
相信我上述的事實論述如果在幾十年前,一定會批何不食肉糜,有車開誰會想騎機車。
但是現今台灣的許多情況是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車開,但中小型機車因為政府幾乎免課稅,外部成本民眾感受低,所以家家戶戶還是都買機車。
所謂機車的外部成本被低估,除了大家看得到多出的購車成本,油耗,保養維修,幾乎免稅,停車不用錢,最大的支出就是社會醫療成本!
台灣是全民健保國家,而騎乘機車上路最大的社會成本是醫療的支出,個人生產力損失及許多家庭的破碎
評估台灣應該對機車按肇事風險及醫療支出比例課徵所謂的健康稅概念包含汽車族很公平,但政府應迫於壓力不了了之。
節能減碳不是口號,上路安全更是,單車是短程代步的另一好選項,多多參考其他國家的現況,買能輕鬆負擔的起,空間夠用即可的小車開,不超出自己的能力。全球油價要回頭已經不可能,大家一起去思考!
*******************************************************************
一點回應補充:
bakafish wrote:
但是如果租我們公司所在的大樓停車位,一個月要七八千塊
如果停遠一點,露天的,一個月3000塊,走路到公司還得走10分鐘
加上我如果開車上班,通勤時間還要比騎機車多花10~15分鐘
那我就得提前近半小時出門
誰想開車阿
不過沒遇到總是以為自己不會那麼衰啦
10個月前我騎機車在下班路上被撞了,右腳粉碎性骨折
又被台大的庸醫擔誤了半年,已經無法復原了
現在還要靠拐杖才能走路,以後就算不用拐杖也是跛了
如果能重來,我就會選擇開車上下班了
樓上的自身案例說出我這篇文章的用意觀點,看事情不同的角度包含有形無形去衡量。
很抱歉要拿樓上網友您的經驗當起頭,個人也祝你早日康復勤復健。我周遭看過聽過太多例子了,甚而家庭的破碎。
我都跟家裡溝通,既然買了車,出門上路都盡量開車吧~除非有方便的大眾運輸如台北,你不會知道甚麼時候出甚麼狀況,你不撞人,別人撞你,錢再賺就有。花點時間或走路或找停車都不算甚麼,國外生活許多的經驗也是如此。
我開車這麼久也從沒跟人肇事過,今年初在停等紅綠燈時,被一位精神狀態有點問題的年輕人租車從後追撞逃逸,路口監視器剛好"更新設備"壞了??後來是因為沿路也撞了其他車子被找到。
所有我認為很難發生機率不大的事情也發生了。
*************************************************
結論:
平時多走幾步路或單車,推廣經濟省能小車,市區利用大眾運輸都很好。只圖方便騎機車,背後代價及個人選擇需承擔。
理由:
台灣所謂的機車(機械腳踏車)俗稱小綿羊速可達,是沒有完善安全法規保障的,定位不明,包含速限要求,人身安全部品規定,任何的安規測試,好心提醒大家。
台灣機械腳踏車的定位本來就在市區短程使用代步為主,跟國外所謂的重機比,在裝備上,胎俓上,煞車規格上,重量上,穩定性上,結構上都無法相論。更不用說上路圖方便所省略的一些人身安全部品。
問題來了,一般速限道路,重機騎70,台灣許多所謂的小綿羊速可達也是這個速度在飆甚至以上,也拿來中程甚至長程距離使用,加上車體結構輕,催油門起步快,油門速度不易控制,這些都是在玩命!!
大家年輕時或許都會要求父母買來騎騎又拉風,認真仔細去思考,這種定位不明遊走灰色地帶的時代產物交通工具,驚覺是沒有任何保障時,是政府的放任與長期鄉愿,朋友,你還要自己的下一代繼續的使用這種交通工具嗎?
03/02
回覆到這裡,大家對內容裡機車的部分較興趣。
其實這篇原本開在LEXUS版,是想說藉由油電車的普及,說明適合台灣用車環境的理由。
也鼓勵大家參考歐日等國家,他們的所得跟地域都不比台灣低或小,他們在推廣小車低耗能低排氣量,柴油概念,油電概念等等,都很值得參考。
台灣有許多人買了不注重油耗的大車,不以空間夠用即可,或買超出能力的進口車,結果怕油價,油耗,保養等等,出門"都盡量"改騎機車,反而也達不到當初想上路安全買車的理由之一,幾顆氣囊在計較,針對是這部分。
再補充一個觀點,大家針對機車砲火會低一點
在買車時一些停車位的需求,環境,油耗,車大小,本來就是該一起考量的,如日本買車要有停車位概念。
例如
台北一個車位250,只能開一台二手國產車50=300
高雄一個車位100,可以開一台進口車200=300
什麼??
預算只有300又要在台北開進口車要面子,所以車子只好亂停,然後騎機車?
想開進口車也是可以,請到高雄來,不然大家都擠台北就好了,好康都在那??
以上針對主題,我幫大家噹了一下台北開車的人,大家有沒有比較平衡消消氣呢?

所以買車時本身的經濟條件本來就應該考量,不是買了車再來嫌車位貴或租車位成本高!
************************************************************************************
6/8
最新被追撞的火燒車新聞事件,引起了大家對於汽車安全的熱烈探討,關鍵字:小車,國產車,T牌
結論:
買車量力而為,國產小車夠用也很好,有開上路就多一份安全,買了一台超出能力要安全的大型進口車擺家裡,結果出門不便或為了省油錢省停車錢種種因素,結果大部分上路時間還是騎機車,這樣才是達不到買車要安全的目的!
現在買進口車擺家裡嘴巴講安全的車友(好男人)也很多,到底真正的安全是甚麼?肇事機率風險概念自己算一算吧~
常開長途高速的車友,買安全性高一點的車或許值得投資,個人不反對,但要考量還是個人的經濟能力為原則,車養的辛苦使用率就會降低,生活品質就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