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送別的季節,Office 剛送走了一個要遠赴日本工作的好友,
惜別宴上的杯觥交錯,除了感傷,也不免討論一番未來的規劃。
大家都是有老婆有小孩的人,除了工作,安排家庭住居、交通也是
少不了的聊天題材。我們都是搞環境科研的,對自己的行事作為也
自然比較「要求」,也期許自己不是說一套、作一套的那種人,想
當年剛來英國,老婆硬是陪我坐公車坐了一年,之後搬到郊區,房
租是便宜了,在這個不算小的地方也結結實實體驗到沒有腳的痛苦,
這裏的車子便宜,買車不會困難,難在我們總是職業病會去看一下
他的能耗標籤(英國的Energy Label System, 只能說:讚!),
最後選了一台柴油小車,CO2 排放在125g/km 左右,也還算不錯,
我們研究室的幾個好友看了還不滿意,陪我研究東研究西,把這一台
老車改裝了效果更好的DPF,Filter 換掉,直上B100 生質柴油,
為了這個B100 我們還搞了個Biodiesel Club, 專收廢菜油回來提,
搞得不亦樂乎,也感謝我自己的車體質強健,沒有被我搞爛,這麼
些年下來幾乎沒有出過問題。臨到要回國了,我不免也開始找一些
台灣小車的資料,我們一家三口,人口簡單,小車就很滿足了,誰
知來01坐會兒看一下,才發現台灣的車子真是讓我「驚為天人」,
排氣量不但一台比一台大,柴油車也不怎麼流行,Euro5就更不用
說了,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我覺得台灣的顧客真的非常的
仁慈,各大車廠,我說不客氣一點,把一些早就落伍的技術拿來
台灣包裝一下,賣給我們的人民, 對此我感到實在憤憤不平。
就拿日本來說好了,我的朋友隨便挑車能耗都在20km/ L以上,
還不用提在當地算來很平價的Prius Hybrid,CVT、小缸引擎
比比皆是,更不用提輕乘用車了,以環保的觀點,也非常適合
日本的國情;反觀台灣呢?市面上的小車,能達到20km/L,
就算是一級能源效率車了,一台英國設計以節能自豪的Qashqai
1.5 Diesel,到了台灣,改進美規Rouge,排氣量大增,售價也
大增,重點是我們的國土並沒有因此大增,那麼這麼多多餘的碳
及污染物排放,是排到那裏呢?這樣的Externality 是誰在承擔
呢?說好的燃料稅隨油徵收呢?前陣子 Altis 換上了CVT ,大家
高興的要死,銷售迭創新高,但我們真的能看到那些高新科技的
車種嗎?這是因,還是果,是因為車廠只有本事進口或組裝這些
陳舊車種強迫大家接受,還是我們人民喜愛高能耗、大排量的車種,
所以車廠寧願推出大大的車、華麗的多媒體,搭配老舊的能源管理科技、
落伍的安全配備呢?
環保,不應該是被浪漫化的概念,而應該是一種生活,一種態度。
前陣子環團為了蘇花高可以要人民去搭火車、坐輪船,這個策略
是不是適合花蓮人民永續的生存發展我們可以再討論,但是對於
台灣的汽車管理,從數量、尺寸、排氣量、能耗科技這些更悠關
我們生存環境品質的重大問題,卻鮮少見人過問,一切交給市場
管理決定,這種扭曲的環保意識,豈不是讓台灣的永續發展成了
最大的笑話?我常看那些環團為了蘇花上新聞,倒沒見一個環團
是專注Green Car 管理與發展的,豈不哀哉?
自己的家園自己愛,我們或許沒辦法要求國際大車廠能把我們這個
蕞爾小市場的客戶當人看,當成自己的家園在疼惜,但是我們自己
車廠,不管是要跳級直接搞電動車也好,是要專注推出自有品牌也
好,請把最好的能源科技展現在我們國人面前,把最後的尊嚴留在
和外廠的談判,讓我們可以用合理價格買到合乎我們環境需求的車子,
與其一直在想未來電動車的市場餅有多大或多小,為何不現在就把
已經有的產品(或代工的品種)做到力求盡善盡美?只有尊重自己,
別人才會尊重我們,納納廠,你聽見了嗎?
Northernstar804 wrote:
話說......性能...(恕刪)
有
Tesla Roadster電動跑車
• 風格:2人座敞篷後驅跑車
• 動力傳動系統:2速電動換檔、手排變速箱
• 引擎:三項四極電動發電機,最高馬力248hp/13500rpm
• 底盤:車身鋁製結構加四輪橫臂獨立懸吊
• 刹車:四輪碟刹、ABS
• 性能:0~100公里加速為5.7秒
• 極速:每小時208公里
• 行駛里程:在電池充滿電的情況下,高速行駛可逹250英里
• 電池壽命:有效電池壽命超過100,000英里
• 能量儲存系統:微處理器控制的鋰電池組
• 充電時間 3.5小時
售價98,950美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