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可調式避震的調整

近日殺了一組high-low kit,正在邊摸邊調整。

一般的軟硬調整都是前幾後幾,例如前6後4這樣。

請問有什麼樣的需求要讓前後的"段數"差到2段 ?

又,四個輪子的負重應該都不會一樣,

要左前、右前,左後、右後都分別適用同樣的軟硬值?

抑或針對每個輪子的情況調整?

我自己是先調到最軟上路開開看,然後調硬,

再每個輪子去壓壓看,觀察車身的回彈反應針對各支避震調整軟硬,

但覺得這樣好不科學阿。


有什麼較好的DIY方式可以更精確的調整軟硬嗎?
2010-09-06 13:0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調整
asure wrote:
近日殺了一組high...(恕刪)


每款車型 各家hi-low 的設定都不同
包含車主的習慣也不同....
設定的參數是沒有固定值的....
只是會有一個範圍 在範圍內由車主自已去細調..

我的前面是12kg 後面是7kg
21段可調 前面15格 後面11格
原本想再調為前14kg後9kg.... 但 後來因為坐起來的感覺而作罷....
(主要是 我沒機會上H22A 所以 用14KG的機會不大 = =

另 四輪定位也有影響.....
這個參數也很重要...

給您參考了~
asure wrote:
近日殺了一組high...(恕刪)


先簡單去思考避震器本身的結構與功能。

彈簧的基本功能是支撐車子的重量,讓車輛能夠在四個輪子落地後“撐住“車輛。

那彈簧的軟硬要如何決定? 若是車子車頭重,車尾輕,那前彈簧硬,後彈簧軟,自然車子落地的時候,就算前後重量不一,高低也能夠統一,而且遇到阻力的時候,前後反應會比較類似,所以車子在動態中很容易預期。

但是只有彈簧是不行的,因為彈簧被擠壓後會彈起,彈起後又會因車重被擠壓,車子在行進中無法在短時間保持平衡。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減震筒,在彈簧動作的時候,減震筒提供“阻力“,抑制彈簧的動作,所以彈簧擠壓後,除了阻止彈簧過度壓縮,當彈簧拉伸的時候,減慢彈簧拉伸的速度。

假設你的彈簧搭配的配合你車輛前後的配重,那組尼的調整是在控制你車子的動態。

前硬後軟的設定,車子會偏穩定,因為不管在煞車,轉彎的時候,因為阻尼抑制一部份的壓縮,自然荷重向前的幅度減輕,後輪自然抬起的幅度較小,後輪抓地力會比較好。 過於硬朗的車頭很容易呈現轉向不足。

前軟後硬的設定,車子會偏轉向過度。 由於容易點頭與荷重向前,所以後輪會因車頭下沈而抬起,造成後輪抓地力不足而容易出現轉向過度的情況。

但是上面只是在前後彈簧配置讓車頭車尾完全平衡的條件下,若是彈簧過硬,阻尼的力量不夠,會出現過於彈跳的感覺,整體感覺靈活但是不穩定。 若是阻尼過大,彈簧只是剛好能夠支撐車身重量,下沈與上升的動作會變得過於緩慢,會覺得過於穩定而不夠靈活。

你是先從前硬後軟開始為基準點,我覺得這樣ok,因為至少前硬後軟會比較安全一些。 那就要看你覺得就算前6後4,車子呈現不足還是過度。 若是不足,你可以前5後4(前減1, 後維持)或是前6後5 (後加1, 前維持)。 若是覺得有點過度或是不穩定,你可以前7後4或是前6後3。 或是覺得前6後4很棒,但是有點軟,就試著前7後5。 若是太硬,就變成前5後3。 以此類推。

我的建議,在測試的時候,先了解自己冷胎壓,所以在每次測試,若是有胎壓計,能夠了解每次測試後是前輪胎溫升的幅度高還事後輪。

FF車的設定通常前輪胎溫一定偏高,所以只要算每次設定後從冷胎壓到熱胎壓時前後輪變化的幅度。

若是設定A的前輪胎壓上升的比設定B還要高,表示設定A的比較不足。 或是設定B的後輪胎壓上升幅度比設定A的還要高,表示B設定比較靈活,也是以此類推。

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設定,也只有你不斷嘗試累積後實驗出來的數據最凖,並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相同的設定。

當然,若是彈簧過硬,阻尼提供的阻力所產生的效果有限,那跑起來就算阻尼調到底也無法改善過度快速彈跳的狀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