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又慢又貴的燃料電池機車 ?

又慢又貴的燃料電池機車 ?

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就在五月中旬,我們完成了以一部全新燃料電池機車,歷時四天三夜,全程超過1000公里的台灣環島之旅。這不是一次”後無來者”的壯舉,但至少在燃料電池科技發展歷史裡,絕對可稱上”前無古人”。
內燃機引擎發展至今超過百年,現在我們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一部性能可靠且適合日常使用的四門房車,油箱加滿,一次500公里巡航不是難事,但全世界車廠都視為最終解決方案的燃料電池汽車,因為需要強勁的動力,需要搭載更多的氫氣,在氫氣供應方式與基礎設施問題尚未解決之前,2015年才能量產是各車廠普遍共識,但燃料電池汽車一推出就能取代目前滿街跑的內燃機引擎汽車嗎?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這次環島意義重大,因為:
1.這是以量產方式開模製作的一部車,不是只做一部的宣傳或實驗品,這部機車已經可以被複製1000部、10000部。
2.一部定位為都會區代步工具的燃料電池機車,能夠克服南迴公路、蘇花公路、北宜公路與沿途大雨的考驗,將它放回台北市,所有的路況相信皆能應付裕如。
3.台灣燃料電池製作工藝與國外大廠相比毫不遜色,我們以最實際的公路測試宣示技術領先的事實。在未來的氫能環境裡,燃料電池輕型交通工具絕對會是首先進入市場,擔綱人類短程交通需求的最好幫手,而長途旅行,還是少不了家裡車庫那部吃汽油的四輪汽車。



4.讓辛苦的工程師們得到忙裡偷閒的機會,在分秒必爭的燃料電池競賽裡,四天的旅程,等於給予身材日漸變形的研究團隊致上最深的敬意…

如此重要的里程碑,當然要與所有關心燃料電池的朋友們分享,於是我將它放上01殿堂,藉由網站的高人氣與”有圖有真相”的最高指導原則,希望網友先進多多給予指教與批評。果不其然,短短幾天就獲得相當熱情且深入的回應,其中部分網友的真知灼見,的確提供我們不同思考方向,而部分網友對於燃料電池機車有著不同的認識與理解,在此,我願提出個人的看法給大家參考。

極速只有50 km/h,會不會太慢了?

台灣是全世界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在這裡,一個剛滿18歲的年輕生命,就可以用極低廉的價格買到輕易突破時速100公里的機車,在都市裡這個速度飛快的機器隨時可以變成一部移動的兇器,這種毫無速限與管理的方式,究竟是代表一個國家的先進或是落後?目前中國對各型式摩托車皆有明訂速限,內燃機引擎所帶來的空氣汙染暫且放在一旁,兩輪式機車有其不可取代的方便性,但在擁擠的都會區中,時速多少才是符合人身安全與利益,我想是個需要嚴肅討論的議題。

燃料電池機車太貴無法量產?

我們致力發展燃料電池機車至今不過十年,與百年歷史的內燃機引擎工業相比,猶如小草仰望一棵大榕樹。我們在這十年中達成了耐久超過3500小時的燃料電池系統等其他商業化指標,2010年機車已可提供產品保固與接受量產訂單。工業革命後人類用可怕的速度消費與汙染地球,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改變一發動引擎就開始排放有毒氣體的命運,一部只使用空氣與氫氣的交通工具,在十年內必然走入你我的家庭。

在某次展覽中一位外國朋友這樣問我,他說”這部燃料電池機車要賣多少錢?”我回答”經過我們精確的計算,在某個量產規模下,一部售價低於2,000美元”他聽到後不可置信的告訴我”我家裡那部多功能越野腳踏車就要5,000美元了!!”

製造業界的朋友都知道,產品價格皆與產量有關,剛才提的”某個量產規模”數量還遠低於台灣一家機車廠的年產量。這裡需要討論的是,一個國家或企業的商業模式定位,是永遠代工?還是有高附加價值的創新開發?鄰近韓國是最好的例子,SAMSUNG,LG,HYUNDAI,哪一間不是從被我們鄙視的韓國品牌,到現在可以威脅美日的一方之霸?人家明明就已擠身世界工業設計強國,只有台灣還硬拉人家做伴,說大家都是亞洲四小龍…美國人設計iphone,毛利100%,台灣人造iphone,毛利不到5%,還要請心理醫生開導隨時想不開的員工…

氫氣從哪裡來?

氫氣是用不完的資源,未來氫氣可以100%經由再生能源的方式取得,就算現在,石化工業所產生的氫氣,經過純化都可以使用。比較棘手的是氫氣的運輸與儲存,氫氣是成熟的工業用氣體,但在個人使用上還是頭一遭,如何將大量高壓氫氣安全且便宜的交給消費者使用,是目前全世界各大汽車公司首要目標。這並非做不到,而是建立與教育消費者觀念這條道路,必須嚴謹且耗時,於是各國紛紛投入鉅資進行氫燃料電池交通工具示範運行,企盼領先世界掌握未來氫能經濟的商業契機。在台灣,我們掌握輕型燃料電池交通工具多種專利,在氫氣的儲存上,使用低壓金屬儲氫技術,輕易通過高壓氣體安全法規,也確立了低壓金屬儲氫應用在輕型交通工具上所獨具方便且價格低廉的優勢。

這是種革命,一種破壞性的創新

想像你的車子跑起來既安靜又只排放出水滴是一種什麼樣的畫面?這不是科幻電影裡的情節,而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一種對抗全球暖化,開創綠色經濟模式的另一次工業革命,台灣有幸躬逢其盛,在這波綠色革命中沒有缺席。

身於斯長於斯,對於這片土地總是愛之深責之切,除了台灣,我真的無處可去啊…久聞01上各種魔人威名,如對技術有任何不同見解,衷心歡迎給予指教。

-------------------------------------------------------------------------------------------

又慢又貴的燃料電池機車 ?


又慢又貴的燃料電池機車 ?


新科技研發的路總是艱辛漫長,途中也許感到孤獨,也許徬徨也許無助,但我們心中總有一把火炬,這把火炬每天都燒的更旺又更亮一點。
夜深人靜,想到自己竟然置身百年難得一見的綠色革命中,那麼這些辛苦與孤獨,自然也就甘之如飴了。


最後,台灣加油,大家加油….盧彥勳加油!!





2010-06-24 9:5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燃料電池機車
拍拍手!

口水文中 此篇猶如明燈一盞

Taiwan加油!
講遠景講道德講願景.....還是改變不了產品競爭力
市場是很現實的
燃料電池的確是環保的好東西 , 我也對研發團隊的努力保持崇高的敬意 , 但在實際的使用上 , 在市區使用的話50KM 應該是沒有問題 , 但出了市區 , 50KM 真的給它有點慢 ... 我個人認為 , 能取代汽油的能源 , 應該是氫氣 , 但還是會用類似目前的引擎架構 , 畢竟大家都已經習慣了目前的騎乘方式 .

ps. 能夠快速取代目前令人詬病產品的新產品 , 必須儘量不改變當前使用者的習慣使用方式 , 因為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

搭配小型的內燃機呢?
現在油電混合是油為主,電為輔
說不定之後可以走向電池為主,內然機為輔
內燃機只有在必要與效率良好時才啟動
首先要為你們團隊的研發精神鼓鼓掌
只是對我來說我比較好奇的基本技術規格
例如續航力、極速(50km/hr?)、馬力、扭力、機車尺寸重量
既然已經可以參展且接單
我相信這些資料都不是商業機密
會希望知道也是想比較燃料電池機車和電動機車及一般機車的差異
也對實用性比較瞭解

燃料電池發展已經好久了
在電動車研發初期相當多人看好
但氫氣生產成本、儲存及一般人使用心理一直沒有較佳的突破
所以目前研發速度似乎是遠遠慢於蓄電池(鋰電池、磷酸鐵電池、、)
而且燃料電池未來和蓄電池會碰到一樣的問題是:
加氫站(充電站)的設置普及
所以即使可以接單
普及化應該還有很多路要走

Howard1223 wrote:
極速只有50 km/h,會不會太慢了?

台灣是全世界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在這裡,一個剛滿18歲的年輕生命,就可以用極低廉的價格買到輕易突破時速100公里的機車,在都市裡這個速度飛快的機器隨時可以變成一部移動的兇器,這種毫無速限與管理的方式,究竟是代表一個國家的先進或是落後?目前中國對各型式摩托車皆有明訂速限,內燃機引擎所帶來的空氣汙染暫且放在一旁,兩輪式機車有其不可取代的方便性,但在擁擠的都會區中,時速多少才是符合人身安全與利益,我想是個需要嚴肅討論的議題。


對於這個研發暨生產成果致上敬意。

不過對於這段相當不能苟同....

1.極速被限制在50km/h是安全的話,那通常可以騎到40km/h的自行車騎到路上跟汽機車一起也是很安全,反正越慢越好

2.現在很明顯是因為貯氫技術無法突破,只好限制馬達輸出來達成續航力的要求。照以上這個邏輯來說,假設某天貯氫技術獲得重大突破,貴單位依然要秉持這個想法生產極速只有50km/h但卻可以一次騎一萬公里的機車嘛?

請別用清高的藉口來逃避現實的問題才好。

首先對於這些台灣科技先驅致上最高的敬意
也順便幫台灣加加油

個人同意樓上所說
50KM在郊區是慢了點
在市區應該是還可以的

建議樓主可以開發高年齡層專用的,不一定鎖定青少年吧
想要開展市場就不能走前人走過的路,小型電動機車就是小型電動機車,從蓄電池換到燃料電池還是一樣...

馬達至少要3kw以上,才有可用性,極速50km應該是1kw的solution,1kw真的真的不夠。

不能用壓低成本的思維來做,要用實用性的角度出發。一台小50的車殼能載什麼?
樂於見到環保的科技在進步
任何一種科技都是以時間去累積出來的
只是在起步時要如何顧及實用性
就要靠政府的支持了
不要只提出一些讓人覺得"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的補助
最後就扼殺了一個好的環保技術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