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大陸汽車

偶然看到這個論壇上大家關於大陸車的一些評論,也就來說兩句。我是成都人。考慮到繁簡轉化麻煩,就一次多寫一點。都是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一、大陸汽車的車價

1、進口車。綜合網路各種資訊看,在大陸,進口汽車的車價是高於臺灣的。這主要是因為徵收了較高的整車關稅。這種稅收方式雖然不太厚道,但對汽車工業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2、國產車。在大陸,通過合資來生產汽車是近年來車市的重要特徵。國際廠牌通過合資規避關稅和降低成本,打入大陸市場。所以,在大陸,你能用1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買到現在國際上暢銷的主要車款。換句話說,就是用市場換技術、讓利潤學管理(當然,大陸也鼓勵這樣做,並對國產率不足40%的車要按進口車收稅。不過40%國產率規定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因此9月1日取消了這個規定)。由此,也就催生了大陸自主品牌。

二、部分暢銷或滯銷車為什麼和臺灣不一樣

如前,由於合資的生產的原因,所以有些車為了降低成本,適應大陸的廣大市場,在進入大陸時,實際上是改動了配置的。當然,這種改動除一些時候是為了滿足部分人的虛榮外(例如兩廂改三廂),大多數時候是減了配置的。例如高爾夫6在海外是雙渦輪增壓,但在長春只配單渦輪增壓發動機。

正是由於由減配存在,所以我認為一是今天大陸的國產車仍有價格不公道的地方。二是改變了原來車型的競爭力和針對人群,所以銷售也就和臺灣有所差別。

當然,企業營造的文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裏就不再多說。

三、大陸的品質問題

關於大陸產品的品質是論壇上批評頗多的方面。這點我要承認,雖然有些言辭比較過激,但部分批評的觀點我個人是贊同的。就是在內陸城市,我和朋友們也常對大陸的品質安全不太滿意,尤其是關係民生的食品安全和醫療安全,這點我想一些來大陸工作過的臺灣人體會應該比汽車多吧。

確實,在今天,大陸的一些不法商販和一些政府的不作為給整個中國製造摸了黑、丟了臉,嚴重影響了中國產品聲譽,讓所有國人蒙羞。所以網上有這樣那樣的質疑聲,也不足為奇。在這裏,我覺得譴責企業或者惡意貶低者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應該讓執政者和監管者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如何真正樹立中國製造的口碑,我們還需要怎樣的制度和法律。

不過,回到我們汽車話題,我們也要看到,大陸的自主產品(包括一些合資產品)雖然走過了價廉物不美的道路,但這幾年的發展也絕對無庸質疑。“中華”、“長城”都開始賣到了歐洲;其他一些牌子也陸續開始在美國、澳洲銷售。今後能不能成為真正的價廉物美,還需要更多歷史來檢驗。

如今,汽車要在臺灣銷售,如何樹立口碑,消除消費者的安全質疑,是大陸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光靠宣傳能做到的。還需要汽車企業用足腦子,做足工夫,實實在在地讓消費者感覺到大廠品質。同樣,兩岸政府在品質監管和行業監督上也要從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角度嚴格管理。

四、關於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水準

臺灣同學關注大陸的自主品牌多集中在奇瑞和吉利身上。我想大概是因為一是這兩家特別草根很有代表性,二是這兩家都有車型要到臺灣的緣故。

有人說奇瑞是未來的華為。這個我相信。這家企業很頑強,沒有強大的海外收購資金、沒有特別的政策傾斜、沒有現成的技術來源、沒有軍工背景,面對合資汽車的同時還要面對國有大廠的排擠,但確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足以讓人尊敬。

另外,介紹幾款論壇中很少提到的自主品牌汽車,能讓大家對大陸車有更多的認識:
1、新“紅旗”。紅旗這個牌子有些政治意味,所以估計相當長時間是不可能到臺灣的。但其高端車型絕對豪華、大氣、漂亮,而且技術上絕不亞於國際豪車。只是該車大多為政府購買。市場上很少銷售。
2、上汽榮威。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看看這個牌子。其中750是上汽在收購英國羅浮後由海外研發中心設計的。地道的英倫風格,優雅的車型。配置上也足夠豐富。其高端車型中,基本上所有最新最流行的安全配置都能看到。550是後來開發的一款數位化轎車,全車以高度智慧化和數位化為最大特點,液晶的中控顯示,很有時代感。這個車和日本同級轎車比起來,除了品牌弱以外,無論技術還是造型都絕對超過。和這個車同門的還有南京製造的名爵。
3、中華轎車。這個名字很狡猾,把華人圈都包括進來了。華晨公司的。和寶馬共線生產,現在已經賣到汽車的起源地德國了。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車型,也山寨了不少。但大陸整體汽車製造已經在往中高端和科技化發展了。

五、碰撞與事故安全

這裏很多同學喜歡用碰撞來代表安全,包括大陸也這樣。碰撞實驗有其科學性也有其片面性。記得我看過一篇報導好象是寫中華車的。第一次買到德國去,什麼定單都拿了,結果碰撞實驗得分較低,不讓銷售。回來後說沒有搞明白碰撞實驗的規則,所以吃了虧。回國調整了半年,再拿到去碰,結果一下就讓德國客戶滿意了。

另外,碰撞實驗好的車,也不代表就一定安全,所生產的每台車氣囊都沒有問題了。前幾年volvo s80還進口的時候,四川就有個校長的兒子開這個車撞牆死了。上個月成都也有人拉著一輛寶馬7遊街,原因是號稱使用防暴輪胎的寶馬暴胎了,而且車禍時氣囊一個都沒出來。最近大陸又一直在關注豐田車翻車隱患和德國車燒機油的問題。

所以我一直認為,在交通安全中,汽車好壞是一部分因素,但不是全部。真正可怕的是對交通規章的漠視、對自己車輛的過分自信。張雨生先生等多個明星不就是如此麼?他們的車應該不差吧。

就目前大陸的實際情況來看,日常銷售的汽車基本都能滿足通常的行車安全需要。當然,在一些情況下,也能分出車好車壞。這個就要大家在性價之間權衡了。

六、臺灣的汽車工業之我見

論壇上很多同學在大吼振興臺灣汽車工業。這個可以理解,因為這不僅關係人民的自豪感,也關係這產業鏈帶來的利益。

我認為臺灣更可以通過揚長避短來看待這個問題。反觀今天的汽車大國,要麼是歷史上的老牌汽車生產國家,要麼是戰後靠軍用技術轉化和政府扶持興起的。後起的就是像大陸、印度這樣有較大國內市場的地方。這些條件,臺灣都不具備。

但臺灣有自己非常明顯的優勢,就是電子電路板的設計和製造。這個是臺灣在全世界都有影響力的產業。而今天和未來的汽車發展趨勢是什麼呢?數位化、智能化。臺灣大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加大對汽車智能化的設計和開發。如果在今後,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出品的汽車,都爭相標榜自己使用的是臺灣設計的智能模版,不是很令人驕傲麼。
2009-09-07 19:0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大陸汽車
我倒是覺得很奇怪的一點,同樣是國產車,Toyata camary 2.0一台差不多14萬,大陸卻要賣到20萬,臺灣發動機還都是進口的,這點就說不過去了。
另外,國產車的品質真是...買過就知道,能出口歐洲,我想應該也是...
年前,進了一部江鈴1.5噸的貨車,品質真是有夠爛,剛買門關不緊,銷售人員說是正常的,方向盤不正,銷售人員也說每台都這樣,喇叭壞了,銷售人員說喇叭保修兩個月!!!!!!!!!!!!!
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啊!
喇叭這種東西不是到車子報廢後還能用的東西嗎?為何我買了兩個月就不能用了?更誇張的是還要自費修理。
最後,我們家司機的結論是這台江鈴新車比我家之前那台10年的老ISUSU還難開。
利用暑假最後一週,全家做了趟北京五日遊,北京的各項硬體建設,果然呈現出大國的氣勢,綠化也做的不錯,不過汽車真的超擁擠,車道上穿插著單車、三輪車形成有趣的畫面;發現私家車以福斯居多,計程車以韓國現代居絕對優勢(相對的韓國車在台灣較不討喜)我們乘坐的中型巴士是北汽福田車感覺性能不錯,冷氣夠強,內裝塑膠感則較多些。整體而言還不錯。
wanga
大陸的進口品的稅制確實不輕~~~

bmw 750 台灣約100萬 人民幣,在大陸確要 130萬左右~~~

不知是華晨寶馬故意 亦或是真的就是需要這麼貴....????
Alen Hsu wrote:
我倒是覺得很奇怪的一...(恕刪)

先去翻翻手冊吧,大陸的保修不像台灣是整車的,有些零部件只有3個月5000km或6個月1萬km的及1年2萬km有限保修
當然有些是可以打電話去400電話去吵一吵就可以保修了
雙田的車價在大陸很像都不便宜..,我們家日本人當時去看看車價,就跑去買標誌的車了
标志在台湾的档次是怎样的?双田进入中国比较晚,他们的定位比较高,所以印象就是这样,vw出租太多,以前santana太流行,所以他的定位就是平民车
在大陸,對零配件國產率不到40%的合資車都按進口車收稅。所以寶馬和賓士雖然有些型號在國產,但價格依然偏高。不過現在在世貿組織的壓力下,9月起取消這個規定。

由於需要大比例的國產件,所以一些國產合資車在一時找不到好的配件廠家時,就要麼減配,要麼退而求其次,所以很多車的細節上比海外原版還是要差的,各種汽車類雜誌中也常批評到。
BmwSpyInfo wrote:
大陸的進口品的稅制確...(恕刪)


BMW750
220萬人民幣
一般貴2到4倍
. .. . 歐歐歐 打錯囉

是740 賣 100 左右
wanga wrote:
利用暑假最後一週,全...(恕刪)

750为进口,和华晨没关系
另外,如果750卖130万,lesux可以撤出中国市场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